“能遊心經史,能戲弄翰墨”——史說“趙宋”宗室著名畫家

趙宋宗室善畫山水者主要有趙令穰(神宗兄弟輩)、趙佶(徽宗)、趙伯駒與趙伯驌(合稱"二趙")、駙馬都尉王詵(娶英宗次女蜀國公主)等成就最為顯著。

趙令穰,生卒年不詳,字大年,太祖五世孫,為神宗兄弟輩。趙令穰自幼長於宮內雅有美才高行,讀書能文。少年因通杜詩,見唐人畢宏、韋優,志求其跡,師而寫之,不歲月間、便能逼真,時賢稱歎,以寫貴人天資自異,意所專習,度越流俗也。其所作多小軸,甚清麗,雪景類世所收王維筆,汀渚水鳥,有江湖意。能遊心經史,戲弄翰墨,猶得意于丹青之妙。喜藏晉宋以來法書名畫,每一過目,輒得其妙。然藝成而下,得不愈於博奕狗馬者乎。

至於畫陂湖林樾煙雲鳧雁之趣,荒遠間暇,亦自有得意處,雅為流輩之所貴重。然所寫特於京城外坡阪汀渚之景耳,使周覽江浙荊湘重山峻嶺,江湖溪潤之勝麗,以為筆端之助,則亦不減晉宋流輩。"由於皇室宮禁之制,令穰只能流連於汴京郊外方圓五百里的小溪平坡之中,多不出現縣(今屬河南)宋陵範圍,頗具特色的趙令穰小景山水正是在這一地域景緻中形成的。一且令穰有山水新作,蘇東坡便戲謔:"此必朝陵一番回矣

"令穰"又學東坡作小山叢竹,思致殊佳,但覺筆意柔嫩,實年少好奇耳。若稍加豪壯,及有餘味,當不立小李將軍下也。"宣和御府藏其畫作二十四幅,如《墨竹雙鵲圖》二、《柘竹雙禽圖》二、《四景山水圖》四、《水墨鴝鴿圖》二、《怪石筠柘圖》二、《訪戴圖》一等等。

“能遊心經史,能戲弄翰墨”——史說“趙宋”宗室著名畫家

《湖莊清夏圖》局部

令穰小景山水代表作現存《湖莊清夏圖》卷,採用波浪形佈局,用水墨淡色描繪汴京郊外盛夏時節陂塘景緻,垂柳高槐拂溪、村舍板橋、荷塘煙靄、曲徑蜿蜒、煙林叢從、洲渚渺遠等景緻,以層疊煙雲將景物推向遠方,畫面起伏自然而豐富,平中見奇。筆法秀潤,設色清麗,意境靜謐幽雅。卷尾款識:"元符庚辰大年筆",有"大年圖書"朱文印,另一印模糊不辨。後隔水有董其昌題;拖尾有蔡昂、呂顓、王鳳靈、董其昌等人丙申、乙卯、甲寅、己已諸跋,畫上除鈐有清內府鑑藏印外,尚有吳廷、"稽察司"、張慶甲、王時敏等藏印,曾經黃君壁收藏。《佩文齋書畫譜》卷八ハ十三、《石渠寶笈》初編等著錄。

宋徽宗趙佶平生繪畫以花鳥為主,亦善山水。南宋鄧椿描述趙佶山水畫雲:"已而又制《奇峰散綺圖》,意匠天成,工奪造化,妙外之趣,咫尺千里;其晴巒疊秀,則間風群玉也;明霞紓彩,則天漢銀潢也;飛觀倚空,則仙人樓居也;至於祥光瑞氣,浮動於縹緲之間,使覽之者欲跨汗漫,登蓬瀛,飄飄焉,若投六合而隘九州也。"如此美妙的山水畫作品,早已佚出畫史。

從趙佶曾指導畫學生徒王希孟,繼而希孟創作出青綠山水傑作《千里江山圖》來看,徽宗應該精於青綠山水畫法,但就現存徽宗《雪江歸棹圖》來看,卻是水墨山水,這也難怪,因為趙佶畢竟是文化藝術修養高妙的士大夫之首,在他強力干預下的宣和畫學與畫院也是大力強調"畫者,文之極也"發展方向的,徽宗自己及宣和畫院畫家之山水畫必然會受到士人水墨山水畫(如荊、關、董、巨、李、範等)影響,且這種影響在徽宗朝以前即已發生(如宋初畫院學生趙幹臨摹盛唐士人畫家王維《捕魚圖》,神宗朝畫院待詔郭熙學宋初士人畫家李成水墨山水等)。

南宋最著名的宮廷山水畫家大概要數宋宗室趙伯駒、趙伯驌兄弟,由於為兄弟,所擅畫科、畫風相近,均善青綠山水,故畫史一般將他們放在一起敘述,稱"二趙"。

趙伯駒,生於宣和二年(1120)前後,卒於乾道六年(1170)左右,字千里,宋太祖七世孫、建炎隨駕南渡,流寓錢塘。莊肅《畫繼補遺》捲上雲:"予與其曾孫學士,交遊頗稔,備道千里嘗與士友畫一扇頭,偶流入廂土之手,適為中官張太尉所見,奏呈高宗。時高宗雖天下俶擾,猶孜孜於書畫間,一見大喜,訪畫人姓名,則千里也。上憐其為太祖諸孫,幸逃北遷之難,遂並其弟晞遠召見,每稱為王侄,仕至浙東兵馬鈐轄,而享壽不永,終於是官。故其遺蹟,於世絕少。"千里善畫山水、花禽、竹石,道釋人物,尤長於青綠山水。多作小圖,流傳於世。光堯皇帝(高宗)嘗命其畫集英殿屏,賞賚甚厚。莊肅雲嘗見。

高宗題千里橫卷《長江六月圖》,"真有董北苑、王都尉氣格。"歷代文獻著錄趙伯駒青綠山水畫雖甚多,但現存可信者少。

“能遊心經史,能戲弄翰墨”——史說“趙宋”宗室著名畫家

《江山秋色圖》卷舊題趙伯駒作(題於明洪武八年1375以前),該圖以長卷形式,青綠山水畫法,自卷首至卷尾,繪萬谷幹山,疊巘重水。峰巒層出,從林飛瀑,殿臺樓圖,域關山寺,棧道橋樑,山徑江渚,溪流鴻雁,牛羊牧童,煙雲霧靄。行人或騎馬,或趕車,或步行,或歇息,或交談,三五成群,絡繹不絕。溪中張網捕魚者,遊覽指點江山者,不ー而足,一派繁盛祥和景象。佈局高遠、深遠與平遠結合,恰當地表現出秋景江山之雄偉、壯麗、幽深與曠遠。山巒峰石輪廓線勾勒,略用小斧劈皴擦,筆法細勁凊秀。以石青、石綠加赭色皴染山石,花青加白粉染水天,明暗適中,設色鮮麗明朗。營建精緻的亭臺樓閣用界筆,分佈全畫的建築、人物以白粉傅色,濃郁、厚重而響亮,在全畫中猶如跳動的音符,節奏感極強,具有點醒畫面的作用。全幅畫法嚴謹,富麗精細,鮮活秀美,清潤雅潔,思尺千里,可居、可遊、可觀者也,是宋代青綠山水最高水平代表作之一。

趙伯驌(1124-1182),字希(一作"晞")遠,幹裡之弟,與兄齊名。並其兄被高宗召見,每稱為王侄。官至觀察使、浙西路馬歩軍總管,嘗奉使金國。後則其子師睪登第,官至八座,恩賜少師,領節錢。善畫山水、人物,長於花禽,著色尤工。畫山水林石,不及其兄。至若寫生花卉、蜂蝶則過之,傅染輕盈,頓有生意;作人物亦雅潔;亦精界畫,有畫姑蘇天慶觀樣進呈,孝宗書其上,令依原樣建造。。

現存伯驌山水畫作有《萬松金闕圖》卷,開卷處一輪旭日懸於青黛色祥雲之中,空廣浩渺。左向江渚蜿蜓,六株巨松環立;再左向山巒層疊,巒間祥雲瀰漫,巒頂萬頃青松林立,山處金闕隱現;江岸邊、層林上仙鶴翔集。左邊溪灣處,朱橋橫臥,白鷺山鵲飛鳴。近景山坡上三株勁松欹斜有致。全幅景象祥和寧靜。畫法雖屬青綠山水一路,但少勾勒、多點染,融青綠、金碧和董源、二米水墨點皴於一爐,自成一家。萬松先以淺綠橫掃,後用橫豎點皴,復加花青。松身一側勾勒濃粗,另一側淡細,行筆有輕重緩急變化,松針呈扇形,先以濃墨畫松針,後加染綠色(淺綠臥筆橫點)。樹幹、坡渚、煙雲用赭色暈染。水用細筆勾勒。

全畫筆法變化豐富,設色清麗雅緻,《畫繼》稱趙伯驌"著色尤工",不虛也。"真放本精微"、"疏淡含精勻",為趙氏傳世精作孤本。此卷無款,前後鈐印六方,模棡不辨。後幅有元趙孟頫跋,定為趙伯驌作。又有倪瓚、張紳題記各一則。本幅前後有清安岐、梁清標和清內府收藏印多方,《墨緣匯觀》名畫錄捲上、《大觀錄》卷十四等著錄。

王詵,字晉卿,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後落籍開封,官至定州觀察使。本為宋初功臣王全彬之後,三十多歲時,宋神宗將英宗次女蜀國公主嫁與他,授"駙馬都尉"。

王詵通曉詩文,好與當時老儒、文士和名畫家交遊。於宅邸後營建"西園",設"寶繪堂",專門收藏法書名畫。與蘇軾、蘇轍、蔡肇、李之儀、米芾、黃庭堅、李公麟、晁補之、張耒、秦觀、劉涇、陳景元、王欽臣、鄭嘉會、圓通大師(日僧大江定基)等蜀黨名流雅集,或痛飲,或賦詩作文,或題字作畫。米芾作文記述了他們在西園聚會之盛況,李公藤曾以此為主題繪成《西園雅集圖》,影響十分深遠,以致"西園雅集"成為後世人物畫重要題材之ー。

“能遊心經史,能戲弄翰墨”——史說“趙宋”宗室著名畫家

蘇軾、米芾、黃庭堅、晁補之等為北宋文人畫實踐與觀念之首倡者,這與王詵不無關係。神宗元豐二年(1079),因與蘇軾、黃庭堅等元祐黨人過從甚密,與公主失歡,加之乳母逸言,貶黜均州,後官至定州觀察使。哲宗時召回宮,不久故去,諡"榮安"。

王詵工書法,通琴棋笙樂,精畫,尤善山水。在取法唐王維、宋初李成水墨山水之同時,師法唐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之青綠山水。此外,師法文同,兼擅墨竹,亦好畫古松。"其所畫山水學李成皴法,以金綠為之,似古…亦墨作平遠,皆李成法也。故東坡謂晉卿得破墨三昧";"學李成山水,清潤可愛。又作著色山水,師唐李將軍,不古不今,自成一家。畫墨竹師文湖州。"

貶謫途中的王詵,在蜀山、武當等地開闊了視野,畫藝為之一振。精於描繪"煙江遠壑、柳溪魚浦、嵐晴絕澗、寒林幽谷、桃溪葦村,皆詞人墨卿難狀之景,而詵落筆思致,遂將到古人超軼處。宣和御府藏王詵畫作三十五幅,如《幽谷春歸圖》一、《晴嵐曉景圖》一、《煙嵐晴曉圖》三等,從畫名看,幾平全是山水畫。

《漁村小雪圖》卷為其現存水墨山水代表作。描繪北國漁村雪霽風光,奇峰、瀑泉、古寺、老樹、疏柳、漁村、遊人、漁夫,錯落有致。作者採取全景式深遠構圖,近景、中景、遠景有機結合,有條不素,結構謹嚴,疏密有致,虛實相生,佈局空曠遠闊,頗有"咫尺千里"之感,點景人物有漁人捕撈、文士踏雪等。山石以墨筆勾皴與水墨暈染為主,勾勒錯落有致,渲染爽快自如,樹法得李成寒林法,虯曲多姿。在山頭、樹木、蘆葦頂端用白粉點雪、描金,以表現小雪後積雪未完全融化與山巒陽光浮動。水天處以水墨加螺青烘染,以表現寒江清澈與天色空濛、似晴非晴之意。王洗將李成、郭熙的水墨山水畫法與李思訓一派的金碧山水加以融合,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創新,"不今不古,自成一家"。

此幅無作者款印。前隔水有宋徽宗題"王詵漁村小雪"瘦金書六字。畫上有乾隆步蘇軾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王縉卿畫》詩原韻的題詩並記。另有宋犖、年羹堯、弘曆、汪由敦等多家題記。鈐雙龍小璽、"政和"、"宣和"、"葦簫草堂畫記"、"商丘宋犖審定真跡"、"乾隆預覽之寶"、宣統諸印璽以及清代私家藏印共六十九方。

表明曾經宋宣和御府收藏,明末現於廟肆,入清後經宋犖、年羹堯等遞藏,後入清內府。民國年間溥儀攜往長春偽宮。1950年為惠孝同購得,後捐贈故官。經《宣和畫譜》卷十二、《大觀錄》卷十三、《石渠寶笈》初編等著錄。

“能遊心經史,能戲弄翰墨”——史說“趙宋”宗室著名畫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