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袁枚: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要說有清一朝誰活得最瀟灑,那肯定是袁枚了,他住在隨園中,喝幾盞小酒,呤幾句小詩,繪幾筆小畫,身邊美人硯墨,筆下山水黃花,乍雨乍晴,人間百態齊聚;且歌且行,天地唯我獨尊,好個詩意融融的隨園老人。

隨著生活的日益富裕,人們對吃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袁枚隨之又被一些高雅文人的吃貨們常掛嘴邊,他的《隨園食單》又展現了他作為史上第一吃貨的“肆意人生”,所以,現在而今眼目下,他的曝光率是很高的。

孫兒未及週歲時,推車上常掛一個兔子形狀的播放器,裡面有百首兒童詩歌,我自是能背其絕大部分,然有一首叫《所見》,我卻一直不知道作者為誰,詩云: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不怕大家笑話,我是昨天準備寫文,在準備資料時才知道,詩的作者竟是袁枚,真沒想到,一個我心目中生活在大觀園中的高雅之人,能寫出這般清新可人,童趣盎然的小詩,汗!嚴重大汗中。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浙江錢塘人,祖籍浙江慈溪,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官江寧知縣,即今南京市江寧區,後在江浦、溧水、沭陽等周邊地區擔任縣令小官。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他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奈仕途不順,無意吏祿,33歲時便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82歲時去世,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稱“隨園先生”。

他是一個很有趣的人,也是一個活得最瀟灑的人,他是當時鼎鼎有名的園藝家,擁有私家園林三百餘畝;他是清朝最懂吃的大食神,寫有一部《隨園食單》,領先“舌尖上的中國”三百多年;他是清朝藏書最多的收藏家,藏書量高達40萬冊;他還是清朝最擅長壯遊的旅行家,81歲高齡還在旅行的路上,堪稱“骨灰級”驢友……

幼年時的袁枚家庭貧困,書都買不起,他在九歲前也只是讀“四書五經”,於唐詩宋詞一無所知,後來偶然從鄰居張家借得幾本《古詩選》,引起了極大的興趣,於是吟詠、抄寫、背誦一條龍,很快就熟悉了歷代詩歌的發展與特點,天天模仿著寫詩,居然也寫得清新流暢了。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書非借不能讀也”,這是袁枚的一句名言,袁枚後來的藏書之好,可能就來自他幼年的“求不得”之苦。但最讓人佩服的還不是他的藏書之巨,而是他的散書之舉。

自古以來的藏書家,都無比愛惜自己的書,有“書與老婆不外借也”的說法;唯獨袁枚大不一樣,他年老時將藏書散出去,並專門寫了一篇《散書記》:“餘所藏書,傳抄稍稀者,皆獻大府,或假近賓朋,散去十之六七……”

袁枚從小聰穎異常,一日同父輩及親朋好友吳山遊覽,拾階而上,遠處,山下美景盡收眼底,千家萬戶,水榭亭臺,近處,花紅樹綠,雲霧繚繞,當其他人只能讚歎“好景好景”時,袁枚脫口一首詩便將他們全部震撼。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這是耄耋之年的袁枚回憶時所說,可惜全詩早已記不得了,只記得其中兩句為“眼前兩三級,足下萬千家。”僅這兩句我們便能看出,小小年紀能呤出這樣工整的詩句,實乃神童也。

他12歲就考中了秀才,23歲中了進士,步入仕途,他先是在京當了幾年翰林,後來外放為官,從基礎的小縣令做起,但是,可能是他文人的氣質太濃,不肯俯仰於人,多年在下層徘徊,久久不得升遷,於是,便辭官回家,專心從事詩文創作了。

袁枚雖然生活在所謂的“康乾盛世”但是,盛世的表象下,各地災荒頻發,人民流離失所時有發生,而當地的悍吏們卻依舊橫行鄉里,以其一已之力實難救民眾於水火。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百死猶可忍,餓死苦不速,

野狗銜髏髑,骨瘦亦無肉,

自恨作父母,不願生耳目。

這是袁枚在出任沭陽知縣時,正好發生災荒,萬戶蕭疏,一個小小的沭陽縣,竟有“飢口三十萬,餓斃者不計其數”;袁枚面對這“路有餓殍、哀鴻四野”的慘狀,拿起蘸著血淚的筆寫就的一首詩。

這首詩不僅描寫了當時的慘狀,對那些“苛政猛於虎,悍吏虐於蝗”,置人民生死於不顧的貪官汙吏,進行了無情的撻伐;同時,亦對自己無力拯救民眾,深深地自責,其情之真,讓人感嘆。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從歷史記載來看,袁枚還真是個好官,他秉著“紓國更紓民,終為百姓福”的為官理念,不管在哪個地方為官,首先是盡力為民眾減免賦稅,修建水利設施,保障農業生產。

他還嚴厲管束家屬、下屬、衙役,不準擾民害民。在訟獄處理上,他“為政,終日坐堂”,凡“吏民百事,有小訟獄立判無稽留”,大案也從速結案,加上治理有方,社會秩序較前穩定。

他心繫民生,關心農事百業,還躋身市場,“關心米價問江東”他交結各階層人士,與耕夫蠶婦,工匠商販,書生走卒皆有交往,是一個親民為民的好官。

後來,當73歲的袁枚,受沭陽知名人士的邀請,又到沭陽作客,沭陽各界人士離城30裡迎接,袁枚面對如此擁戴他的民眾,寫下了情意真摯的《重到沭陽圖記》。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袁枚在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說:“視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則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官愛民,民愛官,此真不失為一方父母官的範例。

也許是看不慣官場傾軋,明爭暗鬥,也許是無力拯救民眾的自責心理,他厭惡了官場,藉著父親辭世,回家丁憂之際,辭官養母,在江寧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築室定居。

隋園是當年袁枚當年在江寧做知縣時發現的一個好去處,這個園子可是大有來頭,它原是江寧織造曹寅家族居所的一部分,而曹寅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其祖孫三代在此生活了約60年。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後來,曹家因為虧空等原因被罷職抄家,曹雪芹也流落到了北京,此園被乾隆隨手賞賜給了他的寵臣,繼任江寧織造的隋赫德手裡,曹家花園也就成了“隋園”。

可這隋赫德是個貪腐之人,也沒有風光多久便被罷職,新來的江寧織造也沒有在意這座園子,三百餘畝的隋園大遭破壞,於是隋園遂逐漸被荒棄,成為無人眷顧的荒園。

頗具商業眼光的袁枚以三百兩紋銀的價格將園子買下,將“隋園”改名為“隨園”,取隨心隨性之意;然後,精心修復,以自己的心得加以改建。

積蓄花光後,為籌集資金,又跑到陝西去當了幾年縣官,當攢夠銀子後,果斷辭職,回來馬上又大興土木,經過近十年努力,終於將這園子修萁一新,這便是日後鼎鼎大名的隨園。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這是他寫在隨園門口的一幅楹聯,他在為自己建造一個稱心如意,高雅悠閒的居住之所的同時,更是將園門大開,任人瀏覽,成為當時南京城的著名旅遊景點,享受著孟子“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帶來的快感。

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府試鄉試之所,各地官員迎來送往,百姓民眾遊園賞花,隨團都是必去之地,據袁枚的孫子袁祖志在《隨園瑣記》中的記載,每年來隨園觀賞之人以十萬計,以至於他們家大門的門檻,每年也要更換一兩次。

然而不幸的是,在太平軍攻下金陵後,隨園的繁華也就此戛然而止。在天京被圍困的數年中,隨園的亭閣樓閣被破壞殆盡,因為城中糧絕,隨園甚至被開荒種糧,於是,隨園也就此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了。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袁枚對隨園很是自得,將其看作是自己一生最得意的一件藝術作品,當時,《紅樓夢》已刊行,好評如潮,大有“洛陽紙貴”之勢,而袁枚在這時就言之鑿鑿地在他《隨園詩話》中說:“《紅樓夢》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餘之隨園也。”

支持此論的自袁枚後亦是多多,特別是不少當時同袁枚有交往之文,他們都認為,“其所謂大觀園者,即今隨園故址”,而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路子研究《紅樓夢》的胡適也認為:“袁枚在《隨園詩話》裡說《紅樓夢》裡的大觀園即是他的隨園。”

這個是否屬實就不討論了,作為顯學,《紅樓夢》中的任何一句話都能產生八百篇博士論文,事實上,曹雪芹本人其實也到過袁枚的隨園,兩人曾有交遊。大概也正是《紅樓夢》文名興起時,袁枚也不無自豪的記了這麼一筆吧!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袁枚名滿天下,同紀曉嵐並稱“南袁北紀”,他自號“隨園老人”,在園內生活了近半個世紀,直到82歲時去世。他在此園中寫作很多著作,都以隨園命名,如《隨園詩話》、《隨園食單》、《隨園隨筆》、《隨園尺牘》等。

袁枚的文學創主張是詩歌理論中著名的“性靈說”,這個要解釋起來很是複雜,簡言之,其核心是強調詩歌創作要直接抒發詩人的心靈,表現真情實感,認為詩歌的本質即是表達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用袁枚的話說就是“詩寫性情,惟吾所適”。

清代考據成風,文壇火藥味很濃。有人崇唐,有人宗宋;有人講格調,有人倡肌理。各派吵吵嚷嚷,爭得不可開交,爭吵不休;但袁枚卻說,他只學自己。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他自創“性靈派”,強調一字一句都要發自肺腑,不問對仗和出典,不要惺惺作態,只問生命和心靈,他反對一味模仿前代,反對一切追求形式的東西,反對詩文必須宣揚道德倫理;他認為詩文就應該抒發個人真實情感,直接開了近代文學的先河。

其實,不僅是詩歌他主張“性靈說”,他的整個文學創作都一直是遵循的是筆為心聲的原則,看重感情的是真摯流露,他寫的那篇《祭妹文》傳誦千古,也是我國文學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

“汝死我葬,我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嗚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後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這是祭文的最後結尾,寫得是哭天搶地,痛不欲生,他妹妹嫁了個品德敗壞之人,卻又遵循從一而終的封建倫理,一生孤寂淒涼。

文中對亡妹的哀痛之情中,既有對妹妹的摯愛,同情和憐憫,又對邪惡不公的憤懣,對“一念之貞”的痛恨,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未盡呵護之責的悔恨。

這樣字字血淚的文字,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今天讀來,依然催人淚下,令人寸斷肝腸。

袁枚是個性情中人,看什麼都是美的,遠到湖色山光,近到園林小景,無處不美,無處不詩歌。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

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詞。

在他的眼中,尋常的花草有情,撲面的清風有意,夕陽芳草、春雲紅雨,他與風雲為鄰,以林鳥作伴,以山水為摯愛,所以他為人為詩皆能超凡脫俗,極盡虛靈活潑之妙;於平常景敘人生意,甚至連不起眼的青苔在他的筆下,都靈動了起來。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在一個陽光都照不到的地方。一個青苔種子埋在了土裡。時間推移,慢慢的苔也開出了花朵。雖然花朵很小,但是他也卑微的,學著牡丹一樣盛開,短短四句,卻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袁枚熱愛生活,尤愛美食,他被稱為“天下第一大吃貨”,能與其媲美的怕只有蘇東坡了,但坡老乃業餘,偶為之,而袁枚卻是專業,他置“君子遠庖廚”於不顧,不僅親自下廚,還精心研製各種烹飪技巧,並著有《隨園食單》一書,書中對吃喝烹飪,饕餮宴飲的描述既詳盡完美又情趣天然。

袁枚應當說是清朝最有趣,也最懂情趣的一位文人,同時也是最好吃的吃貨一枚,他在吃的方面有三大癖好:一是喜歡逛廚房,二是喜歡收集食譜,三是喜歡拜訪名廚。《隨園食單》就是他根據收藏的食譜和與大廚切磋的心得,撰寫而成。

別小看這《隨園食單》,它是蒐羅了數百種南北經典菜餚,從山珍海味到小菜粥飯,每道菜品都經過千錘百煉,所以號稱是飲食界的“美食聖經”。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老祖宗說過,“食色性也”,袁枚好吃也好色,我們從官方的簡介中可以看見一句很奇葩的話,叫做“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就是說,他收了很多的女弟子,其中留下姓名的就達數十人之多。

自宋以降,理學盛行,所謂 “男女授受不親”等觀念深入人心,整個社會對男女大防看得是一等一的大事,女子是不用學習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嘛,即使女子要學,也是請女老師,或者跟著父兄學習。

從留下的女弟子名單看,絕大部分是南京周邊地區的,而杭州有名有姓的女子就有16人之多;袁枚高調地招收女性門弟子,這些女弟子都是名門閨秀,還有不少來自高官顯貴。

錢塘孫雲鳳是當時任四川按察使孫嘉樂的長女,明慧早熟,才智過人,也是其的弟子,後來當袁枚回杭州掃墓時,她就近招集了十三位女同學一起與老師聚會,眾女子詩畫相迎,撫琴吟詠,也逞一時之美談。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對袁枚廣收女弟子之舉,也被時人所詬病,歷史上對其評價都不高,甚至很多人說,袁枚之所以收女弟子,是因為他好色。他的女弟子之中,有許多人都與其有不正當的關係。

趙翼就曾戲說他“園倫宛委,佔來好水好山;鄉覓溫柔,不論是男是女。”朱庭珍也說:“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靈為宗,專法香山、誠齋之病,誤以鄙俚淺滑為自然,尖酸佻巧為聰明,諧謔遊戲為風趣,粗惡頹放為豪雄,輕薄卑靡為天真,淫穢浪蕩為豔情,倡魔道妖言,以潰詩教之防。”

但讚賞袁枚此舉的也大有人在,說他是提倡婦女文學,主張婦女解放,抒寫真性情,反對儒家詩教,當然,持此論者尤以建國後為盛。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雖然我很喜歡袁枚,然他好色而濫情卻是鐵板釘釘的,他同眾多的女弟子是否有苟且之事,這個無考,也無法對其評價;但他妻妾成群,尋花問柳,閱人無數,時人就評價他是“浪漫多情,儇薄無行”,不管是在哪個時代,這好色濫情就是要被為不齒的。

他毫不顧忌別人如何看他,對他人的質疑、腹誹皆不以為意。對好色之事從來都是直言不諱,樂在其中;到年過花甲,他還收了年輕貌美的劉霞裳為弟子,每次出遊登山,必與同行,還作詩以記之:

從遊朝臘屐,共寢夜連床。

寒暑三年共,文章一路商。

他自有一套說辭和理由:“惜玉憐香而不動心者,聖也;惜玉憐香而心動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獸也。人非聖人,安有見色而不動心者?”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他還舉例說,那柳下惠坐懷不亂,只是不敢亂,而不是不好這一口,是顧忌太多而已,那些自詡不好美色的,是將真性情掩蓋了起來,是小人作為,象謝安那樣“謝安挾妓東山,卒為君子”。

最後的結論是:“好色不關人品”,哈哈,好一個善辯的袁大才子,輕輕的一句“好色不關人品”,便輕鬆地將道德判斷轉化為審美判斷,不但為自己的好色找了個好理由,還給幾乎所有的男性朋友送去了判斷是非的一個標準,佩服佩服。

在他的文章中,充滿了對女性的讚美和假道學的諷刺,他有一句名言,“偽名儒不如真名妓”,他所著的《子不語》中有一個故事叫《沙彌思老虎》,現在可謂是人人盡知,因為,這個故事被改編成了一首歌曲曾被廣為傳唱,歌曲的名字叫《女人是老虎》。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袁枚有一印章刻著“唐人錢塘蘇小是鄉親”的句子,一位尚書大人路過南京,跟袁枚索要詩集,袁枚信手就加蓋了這方印。尚書一看,怒從中來,斥罵道“蘇小小為賤人”,還喋喋不休地指責袁枚和妓女攀親,有辱斯文。

傾慕蘇小小的袁枚立刻辛辣回擊:“你覺得這方印不雅嗎?現在看來你是大官,小小是賤人。但百年之後,世人只知有蘇小小,不知有尚書大人!”

“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遊,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圭璋彝尊、名人字畫,又好書……”這是袁枚對自己的評價,首位是吃,然後是女人,美食大V,資深吃貨,好色之徒,風流多情,加上後面的這一堆,構成了一個狂放不羈又率真才高的袁枚。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袁枚一生遵循自己的人生準則,實踐著自己的生活理想。將世人眼中“最不務正業”的兩件事,偏偏做到讓人仰望,受人尊崇的地步。

袁枚從不抑制自己的慾望,好色、好吃、好書、好遊、好美女,眼耳鼻舌身,沒有一刻不在享受,他是世人尊稱的“隨園先生”,也是後世口中褒貶不一的“文化怪傑”,他是浪子,也是天才。

情到深處人孤獨,愛至窮時盡滄桑,袁枚就是這麼一個詩酒風流的妙人,他知道自己是個有爭議的人物,也許,繁華靡麗之外,他胸中有一顆紅塵看透後的孤寂之心。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孤峰卓立久離塵,四面風雲自有神。

絕地通天一枝筆,請看依傍是何人?

這是袁枚寫的一首名為《卓筆峰》的詩,袁枚就好比他筆下的這座孤峰,卓然自立,以偉岸峻峭的卓然雄豪之氣勢,挾四海相伴相契之風雲,用自己的通天絕筆給後世留下了部部絕世之作。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無一”,袁枚就是個“萬里無一”的有趣之人,雖然在當時及後世飽受詬病,但是他相信,只要活出了人生的本色,就是精彩!所以,臨終時,他留下了一句話:“千秋萬世,必有知我者!”

袁枚:他好讀書、好旅遊、好美女,好美食,是天下活得最瀟灑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