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林沖火併王倫時,王倫的手下都在場,卻為何沒有一個站出來阻止?

yangbaiqiang


林沖在梁山好漢中算是非常悲情的一位,也是最能體現被逼上梁山的一位。林沖一直都是一個好脾氣,能把他逼上梁山,可見高俅到底把林沖欺負成什麼樣子。林沖懷著滿腔的怒火不得已來到了梁山,但是到了梁山之後卻處處被王倫排擠。林沖一心想上山入夥,可是王倫卻妒賢嫉能,遲遲不肯讓林沖入夥。晁蓋等七人上山之後,王倫同樣不肯讓他們上山入夥。面對王倫這個度量狹窄梁山之主,林沖和晁蓋都成了失意者。林沖在吳用的忽悠之下有了火併王倫的想法。

晁蓋等人假意要下山之時,此時王倫再一次說道:“感蒙眾豪傑到此聚義, 只恨敝山小寨,是一窪之水,如何安得許多真龍?聊備些小薄禮,萬望笑留,煩投大寨歇馬,小可使人親到麾下納降。”林沖前來入夥的時候,王倫就拿這一番說辭拒絕林沖入夥。林沖聽到這句話之後,更加感覺王倫此人心胸狹隘,不能成就大事。林沖也感覺到,今天是晁蓋被逼下山,明天就有可能是自己被逼下山。林沖此時便有了火併王倫的想法,林沖大罵道:“這是笑裡藏刀言清行濁的人!我其實今日放 他不過!量你是個落第窮儒,胸中又沒文學,怎做得山寨之主!”此時林沖便一把抓住了王倫,抽出刀準備火併。這時候,晁蓋等人便知道林沖有火併的意思,他們便假勸真贊成地攛掇林沖。有的大喊“不要火併”,有的大喊“休為我等壞了大義。” 林沖越聽越上頭,便一刀結果了王倫,完成了火併。林沖火併王倫的時候,王倫的手下並沒有人出來反對,林沖非常簡單地就火併了王倫。為什麼王倫的手下不出來阻止呢?

王倫當時的手下只有三位頭領和七八百小嘍囉,這三位首領分別為杜遷、宋萬、朱貴。杜遷綽號為摸著天,其實也就是個頭高一點,並沒有多少實際本領。杜遷最後的排名也只是八十三名,在梁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人物。宋萬綽號為雲裡金剛,他也就是個頭高一點,本領也非常小。宋萬最終的排名為八十二名,在梁山這樣的人一抓一大把。杜遷和宋萬最終都死於南征途中,而且都是被戰馬踩死。朱貴綽號為旱地忽律,上了岸的鱷魚還能有多少能力。朱貴也就是一個情報站的站長,武功也只能用稀鬆平常形容。這三個人加到一起再乘以二也不是林沖的對手,他們怎麼敢和林沖對戰。別說這三個人不是林沖的對手。晁蓋等七人已經非常厲害了,他們都害怕林沖。這三個人自然知道自己衝上去也是個死,所以他們都沒有站出來阻止。

王倫手下的七八百小嘍囉也沒有及時出來保護王倫的原因主要也是怕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的威名早已經名揚天下,三位頭領都不敢上前阻止,這些小嘍囉自然也不敢阻止。他們都怕為了王倫搭上自己的性命。此外林沖火併王倫的地點在王倫與晁蓋等人議事的地方,這個地方一般小嘍囉根本進不來,大批小嘍囉分佈於梁山各處。林沖火併王倫的時間又比較短,等其他小嘍囉趕到現場的時候,林沖已經把活都幹完了。

晁蓋等人之所以假意下山就是為了激林沖火併,他們又豈會不做好林沖火併王倫的準備。就在林沖準備火併之時,吳用給阮氏兄弟使了一個眼色。於是阮小二按住了杜遷,阮小五按住了宋萬,阮小七按住了朱貴。這時候的場面已經非常明顯,晁蓋和林沖形成了同盟。一個林沖已經非常猛了,更何況還有晁蓋等七人。杜遷、宋萬和朱貴三人就算想救王倫,也無法掙脫阮氏三雄的束縛,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林沖火併王倫。梁山的小嘍囉們早就已經被林沖和晁蓋等人嚇破了膽子,他們還哪敢出面阻止。這群小嘍囉當時已經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再說了對於這些小嘍囉來說,誰當領導對於他們來說關係不是特別大,誰當頭領他們一樣要當差。

其實杜遷、宋萬和朱貴三人也都知道王倫是一個沒有度量的白衣秀士。其實他們三個非常敬重林沖,也非常欣賞林沖的本領,他們三個非常願意接納林沖。可是迫於王倫的壓力,他們三個也無可奈何。晁錯等人來到梁山之後,此三人也希望接納他們幾個加入梁山。托塔天王晁錯的能力和名聲也早已在山東地界傳遍。王倫的才能和名望和這兩人一比較,馬上就可以知高下。他們三個也知道梁山在王倫這樣的小人領導下肯定不會有前途。如果林沖或者晁蓋當上梁山之主,梁山的前途肯定會比現在要好。所以當林沖把王倫的頭割下之後,杜遷等三人馬上跪在地上說道:“願隨哥哥執鞭墜鐙!”他們三個人在王倫被殺之後,根本沒有想著為王倫報仇,而是快速改變門庭,說明他們三個人根本沒有從心底服這個老大。既然三個人心中早就不服王倫這個老大,又怎麼會願意替王倫賣命或者陪葬呢!

林沖火併王倫之後,他並沒有當梁山寨主。林沖火併王倫再怎麼大義凜然,他也必須要背上一個弒主的罵名。所以林沖如果當梁山之主則名不正言不順。林沖火併王倫的本意也不是當梁山寨主,他只想安安穩穩地呆在梁山。晁蓋有能力有威望,而且也有一定領導能力,而且晁蓋還帶著幾個兄弟,所以是梁山之主的不二人選。林沖火併王倫之後,梁山完成了第一次權力交接,梁山迎來第一次發展壯大的機遇。


依稀說史


俗話說,秦檜也有三個好朋友。王倫作為梁山的首領,當然也有幾個心腹,而且手下如杜遷,宋萬,朱貴等也是好手。林沖火併開倫時,他們也想站出來阻止,可是,如果是其他弱小,王倫的這些手下,自然可以阻止,但是他們遭遇的是林沖,還有吳用晁蓋等一斑早有準備的人馬,便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首先,林沖是80萬禁軍的總教頭,武力值稍次玉麒麟盧俊義,在梁山排行第二位,不是王倫這個文弱書生及其手下所能匹敵的。王倫是一個不堪一擊的書生,他的手下宋萬杜遷雖然武功不錯,但與林沖比起來卻是小巫一個,根本不足掛齒。



其次,林沖火併王倫時,晁蓋一夥人也早有準備,當林沖把桌子只一腳踢在一邊,又從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來,準備火併王倫時,晁蓋吳用等人分別困住王倫與王倫手下杜遷,宋萬,朱貴等人,而其心腹,也想去救,但見了林沖武功高強,卻只上前也是找死,便無人上前。

最後,王倫的手下重要將領也對王倫的心胸狹隘不滿,如林沖上山時,這幾人就勸王倫將其收留,都被王倫拒絕了。因此,潛意識中也想梁山易主,能有一個有見識,有格局有胸懷的人,領導著他們尋找更好的出路。故林沖火併王倫時,他們幾人並不是拚死上前,而是裝裝樣子而已。



說到底,王倫當時的作派已經束縛了梁山的發展,雖不至於是眾叛親離,孤家寡人,但從實力與心胸方面來講,已經不足以領導梁山眾英雄了。


萍風竹雨123


朱貴是男版孫二孃,開店只是幌子,他的任務實際有兩個:一是打探消息;二是害命謀財。林沖是個愣頭青,到了朱貴的酒店後,張口便問梁山泊還有多少路程,這一問反而救了他的性命。朱貴心中疑忌,不敢輕動。等林沖洩露姓名後,朱貴先詐後交,確認了林沖的來意。可以看出,朱貴江湖經驗十分豐富,且身上透著一股英雄氣。他素來仰慕林沖,認為又有柴大官人的舉薦,頭領王倫一定會加以重用。

林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還帶著個天大的人情,換成我們,也會有跟朱貴一樣的想法。朱貴親自帶著林沖去見王倫,開口便講林沖的威名,遭遇,壯舉,以及柴進對林沖的敬重和舉薦,不料王倫出於私心,一口回絕。朱貴、杜遷、宋萬紛紛勸諫,理由有三條:一、柴進的面子駁不得;二、不收留林沖顯得梁山人沒義氣;三、哪怕給林沖條活路,賞他碗飯吃也好。

王倫一意孤行,朱貴等人必定十分寒心。拿投名狀來刁難,更加重了兄弟們的反感情緒。王倫是個小肚雞腸、嫉賢妒能、酸腐窩囊的文人,朱貴等人是習武之人,雖說本領一般,但還是很講義氣的,況且林沖的遭遇也確實值得同情。林沖上梁山後,使得梁山聲威大振,阮氏三雄都只有躲避噤聲。梁山是強盜窩,王倫德不配位,能不配位,不可能得到眾兄弟的擁戴。

晁蓋等人的智取生辰綱多少有些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味道,能做出這種驚天動地之壯舉的,必定是非凡的英雄人物——事實也確實如此。他們威名赫赫,人多勢眾,身藏鉅富,王倫此次的逐客顯得更加猥瑣不堪。朱貴等人本來就當不了家,做不了主,平時肯定也沒少受窩囊氣。林沖突然發難,朱貴等人本想去勸,結果被阮氏三雄攔住,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王倫已經人頭落地了。

王倫的心腹只有幾個小嘍囉,林沖如此英雄,發起狠來,他們怎敢向前?我們沒必要責備朱貴等人,他們當初對林沖義氣,此刻對王倫也有義氣。他們能力有限,與王倫的關係也不親密,慌亂之中無所適從。林沖積怨已久,心狠刀快,吳用計劃周密,送客廳成了圍獵場。朱貴等人跟這件事的關係本來就不大,他們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能力,沒有冷眼旁觀,沒有落井下石,做到了仁至義盡。


上頭派掌門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王倫的親信不多。

梁山眾多的小嘍囉沒有立場,誰當老大對他們都一樣。

當時梁山的頭領只有雲裡金剛宋萬、摸著天杜遷、旱地忽律朱貴、豹子頭林沖四個人。

其中朱貴是中立派,只是 在山下開飯店而已。

剩下只有宋萬、杜遷,都是三流人物,兩人加起來也不是林沖、阮氏三雄任何一個人的對手。

況且,這兩人還沒有心機,都是大老粗,成不了氣候。

第二,雙方實力懸殊。

這邊,晁蓋自己武功很厲害,手下還有阮氏三雄、劉唐、公孫勝,武功高手就有6個人,更別說還有林沖自願加入。

就計謀來說,吳用一個人可以對付王倫他們所有人。

而王倫自己沒武功,手下只有宋萬杜遷,硬拼根本不是對手。

大家注意,林沖殺死王倫的時候,其實宋萬杜遷都被阮氏三雄和劉唐制服了,想上去幫忙救人也不行。

第三,宋千杜萬未必真心幫助王倫。

王倫此人嫉賢妒能,不願意收留人才。

其實,如果王倫善待林沖,林沖如果能夠為他賣命,晁蓋一夥未必敢下手。

畢竟林沖武藝極高,阮氏三雄也不是他的對手。

但是,王倫時代根本沒有新人入夥,唯一是柴大官人介紹來的林沖不方便拒絕,也百般擠兌。

宋江時代,梁山的兵馬高達二三萬人,猛將如雲,可以多次擊敗宋朝正規軍。

但是,王倫時代,梁山只有八九百小嘍囉。

這種規模,根本不可能和正規軍對抗,最多打打地方警察、民兵之類。

如果官兵來圍剿,梁山就完了。

小嘍囉和所有頭領其實都是一根藤上螞蚱。他們可能不關心是不是王倫掌權,但都希望梁山壯大,不然自己下場也會很慘。

然而,王倫如此行為,對所有人的利益都是沒有好處的,王倫被殺也不會有人太多反對。

總之,王倫是個很失敗的團隊領袖。


薩沙


從表面上來看,王倫的“爪牙”們並沒有制服林沖以及晁蓋幫派的實力,但更有可能的是,或許,王倫的手下,也覺得王倫是該到了死的時候了。

林沖命很苦,由於牽掛太多,他不可能像武松那樣“快意恩仇”,所以在怒殺陸謙等人輾轉到梁山後,林沖有了一定的喘息機會。可誰曾想梁山頭領王倫並不能容下林沖,林沖眼瞅著又要變成孤苦飄零的人。這時候,綽號旱地忽律的朱貴向前踏了一步,義正言辭的對王倫說道:

哥哥在上,莫怪小弟多言。山寨中糧食雖少,近村遠鎮,可以去借。山場水泊木植廣有,便要蓋千間房屋,卻也無 妨。這位是柴大官人力舉薦來的人,如何教他別處去?抑且柴大官人自來與山上有恩,日後得知不納此人,須不好看。這位又是有本事的人,他必然來出氣力。

對於朱貴這“旱地忽律”的綽號,其真實含義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說忽律是鱷魚,有人說忽律是打雷聲,但邏輯文史姨一直覺得這旱地忽律的含義和及時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久旱之後的響雷,預示著傾盆的大雨,而朱貴的出現,正是給了林沖乾涸的心田灑下了最溫暖的雨。

如果沒有朱貴的勸誡,林沖不可能有納投名狀的機會,再加上杜遷和宋萬心領神會也來起鬨,這才讓林沖有了待下去的希望。《水滸傳》的核心思想是忠義,別管這種忠義是褒義還是貶義,只要有妨礙忠義的人出現,畢竟不被他人所容。朱貴、杜遷、宋萬也知道王倫是不忠不義之輩,但是王倫和他們也算有交情,他們自然不能和王倫撕破臉,所以如果真的有人能夠取代王倫,相比他們也是不會介意的。

於是,晁蓋等人上山了,吳用很機警的看出了林沖的怨念,他決定利用林沖的怨氣去玩一出借刀殺人的計謀。林沖提起尖刀要殺王倫時,朱貴、杜遷、宋萬被三阮控制住,可就算他們手腳靈活,他們也只有勸解的份,根本沒有武鬥的份,更何況他們也並非願意保全王倫的性命。而王倫的心腹也都是無能之輩,並且他們也知道林沖的厲害,能苟活也沒必要上前送死,所以也不敢動。

那麼結局也很顯然了,王倫死了,晁蓋做大了。

大家都是明白人,跟誰混不是混,亂世之中沒必要送命,自然也沒人去幫不得勢的王倫了。


王倫該死,但是該殺的人不該是他…


邏輯文史游


這問題比較簡單,因為書裡面寫的很清楚了。

林沖在忍無可忍,火併王倫時,晁蓋一夥人也沒有閒著。

林沖把桌子只一腳踢在一邊;搶起身來,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來,搦的火雜雜。吳用便把手將髭鬚一摸。

吳用發出暗號,然後——

晁蓋,劉唐,便上亭子來虛攔住王倫,叫道:“不要火併!”吳用便假意扯林沖,道:“頭領,不可造次!”公孫勝便兩邊道:“休為我等壞了大義!”阮小二便去幫住杜遷,阮小五幫住宋萬,阮小七幫住朱貴。嚇得小嘍羅們目瞪口呆。   

王倫的梁山一共四個頭領,杜遷、宋萬、朱貴都有人攔住了。至於下面的小嘍囉,已經嚇得目瞪口呆,更別提出來阻止了。

晁蓋劉唐攔住王倫,名義上是勸架,其實只是“虛攔”,何意?不是真的要把王倫和林沖分開,只是怕王倫逃跑而已。

杜遷,宋萬,朱貴,本待要向前來勸;被這幾個緊緊幫著,那裡敢動。王倫那時也要尋路走,卻被晁蓋,劉唐,兩個攔住。

最好笑的,是讓七人中武力最弱的吳用去攔林沖。那怎麼可能攔得住,說不是故意的鬼都不信……

其實王倫做頭領多年,還是有幾個心腹人的,可惜心腹歸心腹,沒一個能打的。

王倫見頭勢不好,口裡叫道:“我的心腹都在那裡?”雖有幾個身邊知心腹的人,本待要來救,見了林沖這般兇猛頭勢,誰敢向前。

總而言之,就是在吳用的策劃下,晁蓋一行人成功把王倫和其他人隔離開,給林沖提供了單殺的場地。


北門猿


王倫被林沖火併,其它兄弟夥怎麼不幫忙?

原因有三:

其一,王倫,杜千,宋萬,本身就是零時拼湊的草臺班子。看名字就知道,作者都沒有怎麼用心,什麼千啊萬的,打醬油的角色。怎麼能跟林沖相比,人家是八十萬禁軍教頭,身負國仇家恨,是“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主要代表。要林沖都上不了山,後面的劇情還怎麼展開。

其二,實力差距的確太大。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能把魯智深都降伏得來服服帖帖的人物,王倫、杜千、宋萬之輩怎麼去扛?更何況,林沖發作明顯是後面有晁蓋、阮氏兄弟、吳用等人在後面撐腰。這些都是江湖上的人物,走投無路,明擺著非上山不可。你要趕別人走,那是王倫自己拎不清,腦袋被門夾了。

其三,沒必要去為他人做嫁衣。王倫是山寨頭目,第一把交椅!晁蓋一夥來了,本領明顯比自己強,這第一把交椅能否繼續是個問題。即使王倫還是老大,能否當穩這個老大也有巨大的懸念。所以,王倫不願意晁蓋一夥上山很正常。但是杜千、宋萬、朱貴則萬全不同,本來就是小弟,晁蓋他們來了,自己還是繼續當小弟,無非名次再降低多點罷了!但按山寨的規則,都是按輩分分金銀的。山寨上高手更多了過後,說不定可以分的金銀還更多,於己沒有傷害,可能還有利。反之,如果跟晁蓋他們火拼,打不打的過且不論,就是打贏了有能怎樣?名次不可能提前,還可能折損無數兄弟,實在不划算啊!

其四,領導的感染力不一樣!晁蓋是什麼人,江湖大佬,人稱“托塔天王”,能力強不說,還很講義氣,對兄弟義氣深重,慷慨大方,團隊建設蒸蒸日上!反觀王倫呢?一個落第秀才,本事不高,能力不強,綽號還叫“白衣秀士”,一聽就沒有什麼前途。而且這個人還吝嗇,小器,對手下扭捏作態,毫無大將風度!跟這樣的領導,能有前途嗎?何去何從,杜、宋、朱等英雄自然心裡明白。



週週說古今


回答此問題前,我們先看看《水滸傳》中對林沖和朱貴初見時的兩段描述:1、“柴大官人與山寨中大王頭領交厚,常有書信往來。”原來王倫當初不得地之時,與杜遷投奔柴進,多得柴進留在莊子上住了幾時;臨起身又齎發盤纏銀兩,因此有恩。2、曾有東京來的人,傳說兄長的豪傑,不期今日得會。既有柴大官人書緘相薦,亦是兄長名震寰海,王頭領必當重用。

通過上面兩段文字,我們可以得出火併王倫時、下屬沒有阻止的原因。一個是就是理虧,當時王倫落難時,杜遷是陪同他一起投奔柴進的,且多受到柴進的關照。因此一見面朱貴就像林沖打下了“王頭領必當重用”的保票。結果王倫竟然抱著“只是柴進面上卻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顧他不得。”的心態忘恩負義了,因而引起了手下三位頭領的不滿。所以在王倫拒絕林沖時,三位頭領都出來替林沖說話了。我們看看三位頭領的原話:朱貴見了,便諫道:“哥哥在上,莫怪小弟多言。山寨中糧食雖少,近村遠鎮,可以去借。山場水泊,木植廣有,便要蓋千間房屋卻也無妨。這位是柴大官人力舉薦來的人,如何教他別處去。抑且柴大官人自來與山上有恩,日後得知不納此人,須不好看。這位又是有本事的人,他必然來出氣力。”杜遷道:“山寨中那爭他一個。哥哥若不收留,柴大官人知道時見怪,顯的我們忘恩背義。日前多曾虧了他,今日薦個人來,便恁推卻,發付他去。”宋萬也勸道:“柴大官人面上,可容他在這裡做個頭領也好。不然見的我們無意氣,使江湖上好漢見笑。”由此可見,除了王倫,朱貴、杜遷、宋萬都不願意做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第二個原因就是,敬佩英雄。無論朱貴在林沖面前還是在王倫面前,都以“名震寰海”和“他是一個有本事的人”來讚許林沖。杜遷、宋萬兩人嘴上沒說,心裡也未必就不願意讓林沖留下。因為林沖的本領比他們高得多,遇見強敵自然是林沖擋著。也就用不著他們擔著性命的危險往前衝了!

正是由於以上兩個原因,才使得火併王倫時此三人都在瞬間選擇了自保,而放棄了同王倫“同生共死”的念頭。當然,“好漢不吃眼前虧”的處事觀念,也是他們不出來阻攔的一個關鍵原因。於是,他們的唯一選擇就是:都跪下說道:“願隨哥哥執鞭墜鐙!”了!


把盞常聊


第一:王倫手下人不敢阻攔林沖。王倫時代的梁山除了林沖只有朱貴、杜遷、宋萬三人,此三人武功平平,打醬油型人員,根本無法阻擋林沖。另外,在吳用的安排下,當時的情況是讓劉唐,阮小二以勸架為由,攔住朱貴、宋萬、王倫,吳用自己假意攔林沖。意圖很明顯,拉偏架,吳用無法阻攔進攻的林沖,五大三粗的劉唐等一定能攔住“弱不禁風”王倫等人。

第二:王倫手下的人也不想阻攔,林沖上山時,朱貴、杜遷,宋萬輪番勸說王倫將其收留,可王倫三番五次給林沖難堪,趕他下山,這令朱貴等人十分不滿,嘴上不說,心裡肯定對王倫有意見,覺得不配當山寨之主,跟著他混實在憋屈,正好趁此機會山寨“易主”。

第三:為形勢所迫,無法阻擋。晁蓋江湖名望很大,公孫勝,吳用非等閒之輩,此一幫人上梁山意味著什麼,林沖現在完全倒向晁蓋,他們幾個凝成一股繩,心往一處項王,勁往一處使,能有王倫什麼事?雞蛋碰石頭,與其給對方設置麻煩,不如放手“贈予玫瑰”,手留餘香。

可見,梁山好漢所謂的義氣只不過是建立在利益上的實惠而已。


冷水火鍋


其實書上寫得很清楚,不是沒人站出來阻止,而是站不出來。原文如下:

阮小二便去幫住杜遷,阮小五幫住宋萬,阮小七幫住朱貴。嚇得小嘍羅們目瞪口呆。<strong>

王倫一共四個手下,還包括拿住王倫的林沖。林沖已經“掣出一把明晃晃刀來”,剩下的杜遷、宋萬、朱貴都被人幫住。怎麼能站得出來?小嘍囉們已經目瞪狗呆,失去了戰鬥力。

幫:靠攏;挨近。(《漢語大詞典》) 幫住,不是幫助。幫住是靠攏,挨近,使他停住。三條大漢挨近他們,目的就是使他們不動。下文也有:

杜遷,宋萬,朱貴,本待要向前來勸;被這幾個緊緊幫著,那裡敢動。

三個人現在想動,哪裡動得了?!已經被控制了。

王倫見頭勢不好,口裡叫道:“我的心腹都在那裡?”雖有幾個身邊知心腹的人,本待要來救,見了林沖這般兇猛頭勢,誰敢向前。

被戳了一刀的王倫

王倫的嚎叫已經沒有意義。幾個心腹嘍囉的戰鬥力連杜遷宋萬都抵不過,更別說三阮了,更何況旁邊還閒著晁蓋、公孫勝和劉唐。

總共加起來三撥人:杜遷、宋萬、朱貴;心腹嘍囉;小嘍囉們。三撥人都失去戰鬥力,王倫必死。

王倫之死,在於氣量狹小。

佔山為王,不是隱居林下。和朝廷作對的結果,要麼做大,要麼作死。王倫沒想著做大,也就剩下個作死。妄想著維持著微平衡。用楊志制衡林沖,然後從中取利。自身沒水平,論文才不過是秀才,論武功比不過宋萬。就會耍個小心眼兒,還被識破。就這點水平,還想佔山為王,不自量力。以他的資質,帶著杜遷隱居林下,樂得逍遙自在,沒準還能善終。只起到一個替人佔座的作用。

曾經牛過一牛的王倫三人組


如果王倫胸襟寬廣些,林沖上山時,讓位林沖,以林沖的脾氣和腦子,肯定會拒絕,還會心悅誠服的忠於王倫,那樣的話,吳用也就沒有了火併的機會,也就沒有了宋江的機會。

當然,在施耐庵的佈局上,王倫就是一個替晁蓋佔座的人,晁蓋一到,他就該退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