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淘金”的中國年輕人:比瘧疾更致命的是AK47

特寫 | 在非洲“淘金”的中國年輕人:比瘧疾更致命的是AK47

馬達加斯加的街景,圖片由受訪者小宇提供

“又中招了,用手機電筒看診的醫院,抽個血也是摸黑。”10月13日晚上8點多,在非洲尼日利亞的一間社區醫院裡,湘湘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配上一張黑乎乎的現場照片。同一時間,中國正是凌晨4點,大多數人們還在夢鄉里酣睡。

怕父母擔心,她還特意將朋友圈設置了分組可見。儘管如此,朋友圈發出後,湘湘還是遭受了來自朋友或客戶的信息“轟炸”,有關切問候的,有好奇疑惑的,有表示驚恐的,最多的一句是“一個女孩子在非洲打拼,不容易啊。”

11月8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湘湘回憶起來還驚魂未定。來自湖南的湘湘,是一個九零後女生,在尼日利亞做進口服裝批發生意。因為突發瘧疾去掛急診,沒想到社區醫院裡連電都沒有,全程只能用手機電筒看診,甚至值班的黑人醫生說沒給“白人(對他們而言中國人是白人)”抽過血,怕看不見血管扎錯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去非洲投資、做生意,甚至掀起了一股非洲“淘金熱”。根據《世界華商發展報告2018》,目前在非洲的華人已經從1996年的13.6萬人發展到現在近200萬人,其中不乏像湘湘一樣去創業做生意的年輕人。

“我不怕危險,怕創業失敗”

這是湘湘第二次感染瘧疾,第一次2017年11月,那時她剛從廣州到尼日利亞。初來乍到,非洲就給了她一個刺激的“見面禮”。

“那次一天之內兩條腿被咬了五六十個包,我卻連蚊子聲都沒聽見。這次更奇怪,沒被蚊子咬,突然就發作了。”

瘧疾,是一個在非洲最常見也最致命的疾病。在尼日利亞待了4年的大輝對此深有體會。“來這兒的人十個有九個會中招。我前年第一次得病的時候還以為是重感冒,在家躺了兩天才被朋友拖去醫院,醫生說再晚來一天我就交代了。所以發病時千萬不能拖延,及時就醫抽血檢驗,確診打針後就能好轉。”

大輝是湖北武漢人,也做服裝批發生意,跟個體戶湘湘不同的是,他家裡本來就做外貿生意,在廣州新塘有服裝工廠,之前主要銷往烏克蘭。2013年烏克蘭局勢動盪爆發戰爭後,大輝才另闢蹊徑,到非洲開拓新領域。

除了“兇猛”的瘧疾,還有局勢不穩帶來的威脅。

“在非洲遇到最危險的事?被人用AK47頂在腦門上搶劫算嗎?”在馬達加斯加做摩托車銷售生意的小宇對時代財經記者說出這句話時,頗有些歷盡滄桑的感覺,儘管他今年才24歲。

“那是我爸爸的經歷,十年前在安哥拉,他們一行人的車被當地土匪持槍攔下來,除了隨身衣物全部被洗劫一空。”

小宇是安徽人,中專畢業後找了一份汽車修理的工作,收入很低。不甘心安於現狀的他2016年到父親所在的非洲尋找機會。馬達加斯加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政局動盪,治安堪憂,但俗話說“富貴險中求”,很多中國人喜歡到當地做生意。小宇發現了當地人喜歡騎摩托車的商機,於是決定創業,做起了摩托車零售生意。

“現在雖然還沒賺到錢,但比起以前做汽修工人,我更喜歡現在的我,在非洲這幾年是我成長最快的時光,經驗和閱歷比起國內的同齡人多得多,這些不是花錢可以買到的。”

無獨有偶,湘湘到非洲去也是因為事業上遇到了“瓶頸”,然而讓她真正決定去非洲的契機卻是一個驚險的故事。

英語專業出身的湘湘在外貿行業打滾多年。2017年9月,湘湘在一家貿易公司等待面試,無意間聽到一個大叔的故事:他曾在剛果遇上當地的土匪之間火拼,不幸被流彈擊中左肩,差點客死異鄉,但回國治療休養2個月後又繼續回到非洲。這件事讓湘湘感到震撼,她認為非洲肯定蘊藏了巨大的商機才值得一個人冒著生命危險,於是開始動了去非洲創業的念頭。

相比爸爸在非洲工作了十幾年的小宇,又或是出於商業考慮到非洲做生意的大輝,湘湘的決定做得尤為艱難。因為她是獨生女,要去非洲創業,最難過的一關,就是說服她的父母。

“我爸媽當初是強烈反對的,畢竟只有我一個女兒,何況是去非洲那麼遠,但我向來是個有主見的人,決定了就不會輕易改變。只能儘量說服,自己也多注意安全,讓他們安心。”

她也不止一次被問這樣的問題,一個女生到非洲難道不怕嗎?湘湘的回答是:“怕,但不是害怕危險,是害怕創業失敗。”

特写 | 在非洲“淘金”的中国年轻人:比疟疾更致命的是AK47

尼日利亞擁堵的交通,圖片由受訪者湘湘提供

“入鄉隨俗”的生意經

根據非洲當地的政策,為了保障當地小商販的生意,不允許中國人單獨開店,需要找個本地的合夥人。湘湘的“非洲第一站”選擇了尼日利亞,並找了她原來的客戶,一個40多歲的尼日利亞人,作為她在非洲的搭檔。

經過兩個月的籌備,2017年11月,湘湘在尼日利亞拉各斯州的軍方市場開了一個檔口,通過國內的合夥人提供貨源,發貨到非洲進行批發銷售。

在非洲做貿易的商人,經常會根據當地的銷售情況改行,由於當地商機很多,這種現象很普遍。湘湘會根據當地市場的情況和非洲人的消費習慣調整生意策略。她從一手服裝的批發轉做二手服裝,因為其成本和定價都比一手服裝便宜至少80%,更符合非洲當地的消費水平和市場需求。

二手服裝的生意薄利多銷,利潤不大,但盈利難不是湘湘遇到的最大問題。湘湘對時代財經記者表示,於她而言,在非洲做生意,最讓她感到困擾的是——人。

非洲人做生意的風格,與中國人存在較大差異。“非洲人很‘麻煩’,做事拖泥帶水,固執又不懂變通。譬如在講價的時候,五毛一塊的可以磨幾個小時,換作在國內,價錢談幾次談不攏可能就算了,不浪費時間。但他們為了幾毛錢的事可以跟你撕破臉。”

“但他們的好處是,就事論事,不記仇,可能前一天因為價錢談不攏跟你翻臉了,第二天又咧著一口大白牙,笑嘻嘻地跟你談另一單生意。當然,不排除再次翻臉的可能。”

不過讓湘湘“心累”的僅限於有生意往來的客戶。她對當地人的印象挺好的,一般情況下他們都表現出熱情友好的一面,陌生人之間也會互幫互助。她覺得也許是膚色的緣故,“物以稀為貴”,當地人對華人還是很好的。湘湘甚至用“崇拜”來形容當地人對華人的態度。

大輝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作為僱主,印度人和歐美人管理非洲員工比中國人成功,因為他們比較注重法治,公事公辦,而中國人喜歡講人情,所以在非洲員工眼裡,中國老闆也許是最“好欺負”的。

對於在馬達加斯加的小宇來說,在當地做生意,最大的困難首當其衝是溝通問題,因為馬達加斯加獨立之前是法屬殖民地,以說法語和馬達加斯加語為主。小宇只能入鄉隨俗,在日常工作中慢慢學習法語,現在已經能進行日常的簡單對話了。

小宇認為一般人對華人還是比較友好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對華人有敵意,認為華人搶走了他們的生意機會。

特写 | 在非洲“淘金”的中国年轻人:比疟疾更致命的是AK47

馬達加斯加的摩托車銷售生意,圖片由受訪者小宇提供

擁堵、無水電的非洲生活

雖然非洲有豐富的商機,但在異國他鄉打拼的代價也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這些來非洲做貿易的,共同點可能就是沒有什麼休息時間吧,經常是忙到晚上十一二點,睡到凌晨三點多,就要起來處理國內的事情。”

在非洲待了三年,小宇失去的不只是休息的時間,還有自己的社交圈。隨著時間流逝,聯繫得少了,國內的朋友也越來越少了。在馬達加斯加,他也沒交到幾個好朋友,因為接觸的華人圈子大多是和他父親一輩的中年人。

對愛熱鬧的湘湘而言,在非洲最難捱的是——無聊。為了方便上班,她沒有住在華人區,而是租住在離自己檔口所在市場不遠的一個街區。“這邊遠離市中心,娛樂項目太少了,平時無聊的時候只能玩手機,偏偏網絡也不好。週末時我會打車去市區的健身房或者電影院,僅此而已。這邊路況很差,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堵車是家常便飯。”

非洲的堵車問題是普遍的,隨著城市發展,人口增多,政府對公共交通的管理和投入跟不上發展的節奏,導致交通愈發擁堵。以小宇所在的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為例,市區路上連交通燈都沒有,秩序完全靠交警維持。

而尼日利亞的堵車更是“出了名”的,曾有媒體報道過:2019年6月23日,尼日利亞拉各斯一道路擁堵約2小時後,一男子叫來直升機接走自己。

“尼日利亞是非洲最有錢的國家之一,但是基建可能是最差的”,湘湘說。實際上尼日利亞的基礎設施建設確實無法與之非洲最大經濟體的地位相匹配,具體表現在生活基礎設施上,除了幾個較為富庶的地區,大多數地區都沒辦法保證持續的水電供應。

大輝住在尼日利亞的富人區——拉各斯州的維多利亞島,24小時保證水電供應,“尼日利亞的消費水平並不低,服務業消費甚至比上海還高。” 由於資源缺乏,吃穿用度消費價格偏高,幾乎所有日用品都是“中國製造”,但價錢是國內的兩倍以上。

在湘湘住的街區水電是分時段供應,這就是前文她瘧疾發作去看急診時醫院沒有電的原因。

“飲食上也很不適應,只能自己動手做,但這邊能買到的食物種類有限,相對而言肉類比較便宜,蔬菜很少,要買到新鮮的蔬菜得花七八十人民幣打車到華人區。”湘湘對時代財經記者說。

特写 | 在非洲“淘金”的中国年轻人:比疟疾更致命的是AK47

尼日利亞,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落葉歸根

如今,從礦產、零售業、到基礎設施建設,都有著中國人的身影。甚至還有種說法是,因為生意做得好,許多中國人去了非洲都不想回到中國。

對此湘湘卻有不同的看法:“可能個別的人會這樣想吧,但據我所知大多數人還是想回國的。包括我自己,畢竟爸媽都在,我的根就在中國。我個人是想在非洲再打拼個一兩年,趁年輕多賺點錢,可能以後逐漸把重心向國內轉移,非洲這邊請人打理。”

大輝的看法也跟湘湘類似,未來計劃把事業重心逐步轉回國內。“人們都說非洲是片投資熱土,機會很多,但隨著近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湧進來,各行各業的競爭同樣激烈,壓力一點不比國內小。”

“你們只看到很多人在非洲發財了,但是也有很多生意失敗灰溜溜回國的。我做夢都想回去,相比起來,國內就是天堂。但是這邊的生意投資了又不能說走就走,生意回本的速度不及預期,還是得多待幾年。我想等生意賺到錢了再回去,最重要的一條,得回去娶媳婦了。”說到這裡,小宇還有點不好意思。

1990年出生的湘湘,即將步入而立之年,也面臨著結婚生子的壓力。但她說從未後悔到非洲來:“不僅是賺錢,世界很大,人出來見識過,感受不同的文化,才能開闊眼界。在國內時我覺得工作賺錢就是為了買車買房,這才是成功的人生,但現在我覺得應該及時行樂,不該給自己設限,儘可能去體驗更多。”

事實上,因為安全、文化、生活習慣等問題,在非洲的中國人大部分無法在這塊大陸生根,僅僅把這裡當作淘金地。但也有少部分人在當地娶妻生子,把這裡當作“第二故鄉”。

採訪時,正是非洲大陸上的商戶們迎來銷售旺季的時間。據瞭解,非洲的季節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每年的5月至9月是雨季,由於非洲的基建不好,雨季時路況更糟糕,造成交通不便也會影響銷售,10月起進入旱季,也就進入旺季。

“旺季的話一個月有十幾萬利潤吧,我相信明年會更好的。我也在考慮開分店的事,不僅是尼日利亞,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可能會把生意做到非洲其他國家去。”大概是因為業績喜人,湘湘說的時候眉飛色舞。

而大輝不僅在尼日利亞做服裝生意,還打算做抗生素藥品及黃油等業務。由於非洲對食品藥品的監管嚴格,他申請了一年多才取得藥物與食品監管局的許可證,計劃在明年開展業務。

湘湘、大輝、小宇這些年輕的“淘金者”仍然在非洲大陸上續寫著他們的創業故事,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真實的非洲並不像傳聞中那樣可怕,卻也不似想象中那般遍地黃金,在這片貧窮而又富饒的土地上,既有機遇,也充滿挑戰。

(文中湘湘、小宇、大輝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