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順益興四合院”每日更新四合院信息、新鮮資訊,北京政策等……記得關注!

11月8日,西四片區內的磚塔衚衕,啟動了城市保護更新項目,這是繼西城區菜市口西片區後,第二個申請式退租項目的核心片區。

本次城市保護更新工作實施範圍為磚塔衚衕南北兩側的臨街院落,共涉及239戶居民,包括直管公房169戶。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本次申請式退租將遵循“居民自願、平等協商、公平公開、適度改善”的原則,實施範圍內所有直管公房承租居民均可在完成相關手續前提下提出退租申請。

申請式退租將採取貨幣補償方式,退租房屋補償金額根據退租房屋市場價值總額扣除房屋重置成新價款確定,符合條件的居民可申請共有產權住房或公租房,私房居民可參照直管公房政策申請參與本次申請式退租工作。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據權威媒體報道,根據核算,參加退租的居民每平方米獲得補償約12萬元左右,對點安置房源為豐臺合順家園共有產權房、房山金林嘉苑共有產權房和通州臺湖璟秀欣苑公租房項目。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本次申請式退租宣傳期從即日起至12月7日,集中籤約期從12月8日至2020年1月7日截止,未來磚塔衚衕仍將以居住功能為主,下一步將根據退租的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修繕計劃開展恢復性修建工作。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老街坊們陸續搬離磚塔衚衕,告別西四了,在小編看來,這一片兒可稱之為京城歷史最久,京味氣息最濃的地界兒了!

磚塔衚衕:北京胡同之根

衚衕之稱始於大都,當時出現過29條衚衕,但只有一條衚衕有文字記載,這條衚衕,就是磚塔衚衕。從元、明、清、民國,到今天,都有文獻可考這在北京是唯一的孤例。

用業內專家的話說,它就是北京的衚衕的“根”。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幾場北風一掃,初冬的北京已經是一片蕭疏,大道旁的槐樹樹葉已經落盡,南面的那架葡萄也只剩下幾片枯葉,倒是在正午陽光的照射下,萬松老人塔顯得格外乾淨挺拔。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要說磚塔衚衕可是大有來頭,明人張爵所著《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成書於嘉靖三十九年)、清人吳長元所著《宸垣識略》(成書於乾隆五十三年),都把磚塔衚衕作為京城古蹟加以收錄,由此可以推斷磚塔衚衕歷史久遠,大約在六、七百年以上的歷史。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萬松行秀禪師是金元之際的一位高僧,久居燕京終老,蒙古名相耶律楚材以之為師,公元1246年,81歲的萬松老人圓寂後即修此墓塔,雖經迭代修補,現在仍保持著金元時期的密簷式塔的風格。

塔院入口石額曰“元萬松老人塔”,為民國十六年重修時所留。萬松老人塔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萬松老人圓寂後,人們為他修建了這座樸素別緻的磚塔,這也是北京現存唯一一座密簷式磚塔。塔原為八角七級密簷式,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時加高至九級。

如今,萬松老人的塔院被打造成為全北京第一個非營利性公共閱讀空間——“磚讀空間”,並引入正陽書局面向公眾免費開放,為京城百姓打造了一處懷舊賞古、休閒閱覽的場所。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磚塔的故事到此為止,磚塔衚衕有自己的故事

雖然比鄰鬧市,磚塔衚衕裡也很安靜。據記載,元代時,這裡卻是最熱鬧的地方——勾闌的所在,就是現在的劇場,有舞臺和看臺。到了清末,這裡又火了一把。

根據史料記載,在元代時,磚塔衚衕是北京城的娛樂中心,類似今天的三里屯,"勾闌"、"瓦舍"之所遍佈,雜劇大家關漢卿就是在這裡尋得靈感,寫出了千古奇冤《竇娥冤》。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骨董瑣記》引佚名《塔西隨記》說,光緒初年的時候——光緒元年為公元1875年,這裡突然又成了一塊歌舞地。

全盛時衚衕裡有十數家戲班,一時宗戚朝士趨之若鶩。

不過這種買賣卻是非法的,因為為清代明文規定,北京內城不允許開戲園子,要娛樂都要到前三門以外的外城去。一旦成了氣候,自然樹大招風,御史們一參奏,就都被掃地出城了。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這條衚衕所屬的街區,元、明兩代叫咸宜坊。其南有粉子衚衕,今天還叫這個名字。

《骨董瑣記》引萍跡子《塔西隨記》雲:“曲中里巷,在西大市街西。自丁字街迤西磚塔衚衕,磚塔衚衕南曰口袋底,曰城隍庵,曰錢串衚衕。錢串衚衕南曰大院衚衕,大院衚衕西曰三道柵欄,其南曰小院衚衕。三道之南,曰玉帶衚衕。曲家鱗比,約二十戶。……大約始於光緒初葉,一時宗戚朝士,趨之若鶩。後為御史指參,乃盡數驅出城。及今三十餘年,已盡改民居,話章臺故事者,金粉模糊,尚一一能指點其處。”

這以後,便是宣南的“八大胡同”興起了。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近代史上,有若干名人曾在磚塔衚衕居住過

在繁華熱鬧的西四地區,有一條古舊的磚塔衚衕。因為自元代起就有記載,有人稱它為北京胡同的“帶頭大哥”。近代史上最耀眼的幾顆明星——魯迅、老舍、張恨水等人都曾與它有過交集。

磚塔衚衕西段的房屋已基本拆除完畢,但在那一片廢墟之中,居然還聳立著一兩處院落。不知有多少人知道,那暫時得以保存的95號院,曾是張恨水住過的地方。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金粉世家》、《啼笑因緣》、《春明外史》、《八十一夢》......若問張恨水寫的小說有多好看?請回憶一下這些改編過的影視作品當年引發的收視狂潮便可明瞭。

直到今天,還有很多觀眾、讀者在為冷清秋和燕西少爺的愛情悲劇扼腕。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作為一位著作頗豐的高產作家,張恨水一生創作了近4000萬字,僅小說就有120多部,他對古典章回體小說進行大膽改革,開創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形成了雅俗共賞的文風,被譽為“中國的大仲馬”。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據說在那時的北平,經常出現同時有五六家報刊一起連載張恨水小說的情景。讀者為了能在第一時間讀到張恨水的作品,每日下午兩三點,就在報館門口排起了長隊。

1928年,不同的報刊居然同時連載了張恨水的6部作品,均為膾炙人口,可讀性、趣味性極強的小說。6部經典長篇小說各有特色,人物設定、故事情節絲毫沒有雷同之處。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1923年,魯迅與兄弟周作人決裂,分道揚鑣後於當年8月遷入磚塔衚衕61號(現為84號)暫住。這是一個小的四合院,有3間房子,共20多平方米。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東房由魯迅母親居住,西房是妻子朱安的臥室,中間堂屋是魯迅的起居之所。白天,魯迅的堂屋既是餐廳也是客廳,一家人用餐和接待客人都在這裡。晚上,它就變成了魯迅的書房。

在這裡,魯迅居住了近十個月。創作了小說《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和《肥皂》,並撰寫了《中國小說史略》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有趣的是,魯迅的母親也是張恨水的忠實讀者,每當張恨水的新作出版問世,魯迅定要買書送給母親。這或許算是磚塔衚衕兩位文壇巨匠的一種神奇機緣,儘管二人在這裡居住的年限並不重疊。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1937年2月,劉少奇隨北方局的同志從天津轉移到北京,居住在磚塔衚衕南側的南四眼井衚衕10號,指導革命工作。在這裡,劉少奇撰寫了《關於過去白區工作給中央的一封信》。不久,遷到鮑家街。

1964年,郭沫若一度居住在大院衚衕9號。在清代,9號是多羅貝勒府。

如今的磚塔衚衕的故事與歲月更迭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現在的磚塔衚衕,早就鋪上柏油路面,大樹卻所剩無幾了。

從磚塔腳下進衚衕,兩側除了民國時代的三合院、四合院,幾所很有氣派的大宅,也有五十年代的紅磚灰瓦頂宿舍樓,六、七十年代的簡易樓,八十年代的商用樓。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算命瞎子的鑼聲,硬麵餑餑和蘿蔔賽梨的吆喚聲只留在老人的記憶中了。

將近西口,從一個小衚衕往南走,相當於昔日“口袋底”的地方,每天早晨開設早市,萬頭攢動。為了每斤瓜果蔬菜禽蛋魚肉能省下幾角錢,附近的居民,大娘大嫂,下崗職工,退休人員,教員科員,以趕早市為每日第一大事。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繼續往前走,拐兩個彎,豁然開朗,就到了西口。

右首一幢高層居民樓,一個種著龍爪槐和月季花的街心花園。這是當年的北溝沿,今天是太平橋大街的一段。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從此再向西,筆直路邊全是新樓。走到盡頭,太平橋大街寬闊通暢,越過路西那片精心保護起來的宅院,可以看到高聳的白塔。

西城區磚塔衚衕啟動申請式退租

圖文來源丨新京報;第一資訊精選;心中的風景1950;最愛大北京;網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