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千古奇詩讓人從頭笑到尾,笑過之後卻無比扎心,寫盡人性貪婪

歡迎關注“文化點心鋪”:多數時間只關注文學,品詩詞,說文人,講故事,談歷史;偶爾也會看看窗外,說說外面的精彩。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活著不快樂不幸福,不過是因為我們想要的太多。人生在世,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本無可厚非。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有“慾望”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激發人的潛能,實現人生最大價值。

可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莫過於“人性”了。面對外界的種種誘惑,人們很容易就會迷失自我。“慾望”就像一把雙刃劍,既能讓人登上人生巔峰,也能讓人墜入萬丈深淵。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有些人甚至還會做出一些泯滅人性的事情。

這首千古奇詩讓人從頭笑到尾,笑過之後卻無比扎心,寫盡人性貪婪

可以說,貪婪就像一道魔咒,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因它而身敗名裂,遺臭萬年。在很多文人筆下,它更是成了永不過時的話題。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明代古詩,就是一首描寫人性貪婪的千古奇詩《十不足》。它幽默詼諧,讓人從頭笑到尾,可是笑過之後卻無比扎心,因為它寫盡了人性的貪婪。全詩如下:

逐日奔忙只為飢,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綾羅身上穿,抬頭卻嫌房屋低。

蓋了高樓並大廈,床前缺少美貌妻。嬌妻美妾都娶下,又慮出門沒馬騎。

將錢買下高頭馬,馬前馬後少跟隨。家人招下十數個,有錢沒勢被人欺。

一銓銓到知縣位,又說官小職位卑。一攀攀到閣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朝南面做天子,又想神仙下象棋。洞賓陪他把棋下,又問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閻王發牌鬼來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還嫌低。

這首千古奇詩讓人從頭笑到尾,笑過之後卻無比扎心,寫盡人性貪婪

這首詩是明代一個叫朱載堉的人寫的。他是誰了?他就朱元璋的九世孫,明萬曆年間鄭王朱厚烷的長子,朱載堉。除了身份貴重以外,他在歷史上還是著名的音樂家,律學家,被中外學者稱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成為“世界級歷史文化名人”。

雖然貴為皇室,但朱載堉的人生道路卻並不平坦。他的父親朱厚煥為人剛直,秉性純良,因不屑宮廷裡的爾虞我詐而得罪了皇帝,被誣下獄。當時,朱載堉只有15歲。十九年後,父親才沉冤得雪。因為見慣了宮廷裡的你爭我奪,在父親去世以後,他堅決辭去爵位,自稱道人,離群索居。

這首千古奇詩讓人從頭笑到尾,笑過之後卻無比扎心,寫盡人性貪婪

整首詩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理解。從“逐日奔忙只為飢”到“有錢沒勢被人欺”是第一部分。這一部分作者用通俗形象的語言,描述了人的慾望如何一步步由小變大的:從一開始的只希望填飽肚子,到後來的希望有錢有權有勢,人性的貪婪被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

雖然這首古詩寫於千百年以前,可是在欣賞這首詩的時候,我們很多人都會從中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當今社會,我們很多人不就是這樣嗎?畢業的時候希望找一個好工作,一旦工作穩定了,又希望有好房有好車,有了好房好車以後,又希望能掙更多的錢,能過上讓所有人都羨慕的生活。

這首千古奇詩讓人從頭笑到尾,笑過之後卻無比扎心,寫盡人性貪婪

為了滿足自己不斷膨脹的慾望,很多人漸漸迷失了自我,希望用最快最省力的方法賺更多的錢。所以才有了越來越多突破人類道德底線的事情發生。當我們在譴責那些貪婪行為時,我們是否也該反省一下自己:在誘惑面前,你能夠時刻把握住自己嗎?你的初心還在嗎?

事實上,人性的貪婪又何止於此?所以,作者在第二部分的描寫才是真正的讓人扎心。從“一銓銓到知縣位”到“上到天上還嫌低”是第二部分,作者言語犀利,用詞幽默,令人捧腹。然而細細琢磨之後,你就會忍不住發出陣陣嘆息:人性的貪婪真是太可怕了!

這首千古奇詩讓人從頭笑到尾,笑過之後卻無比扎心,寫盡人性貪婪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用十分幽默搞笑的詞語刻畫了人性貪婪是如何將一個人毀滅的。你看,當人的慾望膨脹以後,有錢又算什麼?他還希望有權有勢,希望當知縣當閣老,甚至還想當天子。當了天子以後還不滿足,還想上天做神仙。可結果呢,卻被閻王催了命。

尤其是結尾一句“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還嫌低”堪稱整首詩的神來之筆,將人性的貪婪以及慾望膨脹以後人性的可怕,描繪得唯妙唯肖,十分傳神。“慾壑難填”不就是這個意思嗎?人一旦被不斷膨脹的慾望和無休無止的貪婪附體,那簡直就等形同於一個魔鬼。

身為皇室貴胄的朱載堉,為什麼能寫出這樣一首直擊人心的詩作?我想這也是和他自身的經歷有關。一個人經歷了大起大落,見慣了繁華落幕,他自然明白人活著的真正意義是什麼。而且,從他們嘴裡說出來的人生感悟,往往聽起來很平凡,但是細思之下,就會覺得是那麼深刻而扎心。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