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己對理財風險的承受能力?

我們在做理財決策時,一般都要估量一下自己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如果說風險偏好是比較主觀的,風險承受能力就是非常客觀的。一旦買了超出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出現了損失,可能會我們不堪承受。

在我們初次購買某種理財產品時,理財機構大都會對我們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方面的測試,測試結果會顯示我們風險承受能力如何,適合購買何等風險程度的理財產品。

除了題目測試外,理財用戶要想知道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還可以參考自己所處的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

如何判斷自己對理財風險的承受能力?

家庭生命週期說的是一個家庭從出現到成長、成熟乃至最後消亡的過程。家庭生命週期一般從組建者開始參加工作算起,先後分為青年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和退休養老期等六個階段。

家庭的組建者身處不同的階段,財務狀況以及風險承受能力都是不太一樣的。分而言之:

1.青年單身期

即一個人從開始工作到結婚前的這段時間。這段時間裡,一個人開始擺脫對父母的經濟依賴,擁有自己的工作收入,雖然收入可能會比較低,但會不斷提高。這一階段,一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很難說是高還是低。不過,人們對待收入的態度差異很大,一種是努力攢錢,嘗試各種理財;一種是把錢花出去,盡情享受青春或是投資自己。

2.家庭形成期

是指從結婚到孩子出生這段時間。這一時期,家庭組建者事業慢慢上了軌道,收入有了較大幅度增長。但婚後生活的各項開支也開始慢慢增加,而且由於婚姻多以買房為前提,這階段的家庭大多已揹負了房貸。所以,處在這階段的家庭可能沒有多少錢拿來理財。

如何判斷自己對理財風險的承受能力?

3.家庭成長期

是指從孩子出生到孩子入讀大學前的這段時間。這一階段持續時間比較長。在前期,孩子從出生到入讀小學,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花錢的地方也比較多,保健醫療費、學前教育費、智力開發費等等。不過,到了這階段的後期,隨著孩子自理能力漸強,房貸也還的差不多了,家庭負擔得以減輕。而且這時的家庭組建者已到中年,工作能力臻於成熟,且精力亦相當旺盛,收入處於巔峰狀態。這階段後期,家庭很可能開始出現大量富餘資金,為求財富保值、增值,開始尋覓各種理財產品進行資產配置。

4.子女教育期

是指子女上大學這段時間。這一階段,子女已經成年,消費能力大增,消費項目趨於多元,交友、旅遊、穿著打扮、吃喝玩樂樣樣都要花錢,再加上學費,家庭財務狀況可能一時之間會變得有點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會減弱,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不宜過高。

如何判斷自己對理財風險的承受能力?

5.家庭成熟期

指子女參加工作到自己退休這段時間。這一階段,理論上不用再為子女埋單了,財務狀況會有所好轉,像第三階段的後期一樣,每年會產生大筆閒餘資金。風險承受能力再度增強,可以適當擴大配置風險資產。

6.退休養老期

指退休後這段時間。到這一階段,人們的財富已經積累一輩子,手上資金充足。但也面臨一系列問題,諸如工作收入來源斷絕,養老和醫療開支增加,等等。如果退休後可以享受到很好的福利保障,拿手上資金來配置一些風險資產是沒有問題的。如果福利保障一般,資產配置最好還是以安全類為主,避免出現“人活著,錢沒了”的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