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的王衛、紅牛的嚴彬,"在遠方"式中國企業家傳奇故事

最近,現實主義電視劇《在遠方》引發熱議。這部由劉燁、馬伊琍、梅婷等一眾大咖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引爆諸多話題。

這部電視劇以主人公姚遠的故事為主線,講述了他在快遞與互聯網的創業浪潮中百折不撓,跌巖起伏的人生故事,真實地再現了中國電商物流跌巖起伏的史詩。同時,這部電視劇也折射了中國大陸80年代和90年代這"黃金二十年"期間,一批白手起家,拼搏奮鬥締造商業傳奇的人物和故事。

所謂戲劇來源於生活,在商界同樣也有和姚遠"一樣的人。他們從最底層做起,白手起家,一步一步摸爬滾打,最終成就自己的商業傳奇。順豐快遞創始人王衛和紅牛創始人嚴彬便是這樣的例子。

王衛年輕時曾經在香港待過一段時間,他在叔叔的手下做小工,還嘗試了打零工、做銷售等多種謀生手段,也嘗試過做生意,但都沒有成功。

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1993年。

22歲的王衛在廣東順德創立了順豐速運。當時,這家公司總共只有6個人,還包括王衛本人在內。創業艱辛,公司成立之初,雖然王衛是老闆,同樣也要親自上陣送貨,和所有員工一樣每天大早上就去跑業務,很晚才回去。如今,王衛依然是"瘋狂"工作的狀態,據稱每天堅持工作十幾個小時,所以業內很多人稱王衛是個工作狂。

順豐的王衛、紅牛的嚴彬,

在90年代的第二個黃金十年裡,王衛憑著自己的獨到眼光和堅持奮鬥,從一個毛頭小子成長為如今的行業大亨,身家上榜福布斯排行榜,造就了自己"在遠方"的商業傳奇。如今,王衛所帶領的順豐公司在2019年統計出的上一年年營業收入已達710.94 億元,同比增長了23.68%。但不論公司做到多大,王衛始終都很低調,外界對他知之甚少。

和王衛一樣,同在那個年代的中國紅牛創造者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也是一位低調的企業家。嚴彬出身貧寒,十幾歲就獨自一人跑到泰國打拼,賣過苦力,當過學徒,扛過工。

順豐的王衛、紅牛的嚴彬,

做學徒的年頭,嚴彬每天5點起床,吃醬油拌飯。底層艱辛的生活磨練了嚴彬的意志。打拼多年後,嚴彬憑藉著勤奮努力和精明的頭腦,靠著小心謹慎和吃苦耐勞的為人處世方式,白手起家攢下了第一份家底。

後來,嚴彬在種種機緣下接觸到紅牛。憑藉著敏銳的商業直覺,1995年底,嚴彬決定傾其所有將國人此前從未見過的功能飲料——紅牛飲料推向全中國。

順豐的王衛、紅牛的嚴彬,

但是,萬事開頭難。紅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並不順利。當時,國內還沒有功能飲料這個品類,保健食品批文也不好拿到。嚴彬無奈之下,就硬著頭皮邀請當時的食藥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等機構參加技術論證;剛進中國門檻的紅牛知名度也不高,嚴彬沒辦法,只能投放廣告。嚴彬冒險個人貸款,在1996年央視春晚中投放了廣告。幸運的是,那句"困了,累了,喝紅牛"的廣告語在當年的春晚一炮打響。

銷量不好的時候,嚴彬用了最笨的推銷方法,一瓶一瓶去推銷試飲。清晨的長安街,嚴彬帶領著團隊,向的哥免費送紅牛。他提出,即使只有兩罐紅牛,也要放在貨架最明顯的位置。正是這種白手起家,不屈不撓奮鬥的精神,成就了今天銷量百億的紅牛。

其實像王衛和嚴彬這種在80年代、90年代的起家的企業家還有很多。

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後,40多歲才開始創業,最初被別人賭定必然失敗,結果卻一度成為國內首富;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成了北京大學教師隊伍中的棄兒,無奈之下,他只能從破舊的廠房出發,從辦幾個人的培訓班到幾十人幾百人,最後到達今天的教育培訓龍頭地位;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故事就更是傳奇了,他幾度創業失敗,曾經工資都發不出去,以居民樓辦公室為起點,成就了今天的電商帝國。

在他們這一代人身上,似乎都印有從底層做起,白手起家,拼搏奮鬥的痕跡。那個特殊的時代和他們的努力成就了他們,他們也成就了那個時代。

《在遠方》故事的結尾,主人公姚遠,在遠方快遞被收購後,選擇再次上路、重新開始,並創立了新遠方。新的起點,也點燃了姚遠新的夢想。這種展望式結尾就像是姚遠、王衛、嚴彬、宗慶後等這代從底層開始,堅持夢想,不斷奮鬥的人,在自己的遠方里,不斷締造著新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