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專家為經濟放緩開“藥方”

本報記者 王小霞

未來,世界經濟增長是否會進一步放緩?中國經濟如何在壓力中實現高質量發展?11月12日-13日,在以“不確定時代的變與不變”為主題的“《財經》年會2020:預測與戰略”上,中外專家就中國及全球經濟走勢進行了深入探討。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在與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前副總裁朱民進行視頻連線對話時指出,21世紀最大的特徵是人口老齡化,這也是美國甚至全世界投資萎縮的原因。因為人口老齡化,美國、英國等國家的社會福利支出出現顯著增長,福利的支出擠佔了國內儲蓄總額的空間,進而擠出了國內投資總額,後者正是生產力增長的主要決定性因素。

談及中國,格林斯潘表示,過去五年間,從全球主要經濟體的人均產出增速來看,中國始終位居首位,中國的儲蓄和投資在GDP中所佔的比重遠高於美國,這也是中國實際人均GDP和生活標準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國的社會福利支出正在以與美國和英國同樣的方式擠壓儲蓄總額的空間。

在格林斯潘看來,人口老齡化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要阻止投資放緩、生產力增長放緩,只有儘量不要讓社會福利擠壓國內儲蓄的空間。

今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多個國家出現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國債發行負利率等情況。一場關於全球進入衰退期的討論在全世界範圍內熱議。在格林斯潘看來,毫無疑問經濟在走弱,但目前說衰退還言之過早。這一判斷的依據是:在過去50年,所有衰退的起點都處在淨借入區間,但目前美國還處於借出階段,因此短期內衰退的風險是很小的。“但從全球來看,確實是一種停滯狀態。”格林斯潘提醒。

格林斯潘認為,如今,美國和中國主導著全球商品貿易流動和服務貿易餘額,在當下這場關稅戰役當中,沒有所謂的贏家或輸家。

他呼籲,“關稅之戰所謂的贏方,其實也是輸方,只是輸多輸少的問題,關稅之戰沒有真正的贏家,我們希望有更多合理的行動或者措施,能夠儘快將這樣的所謂貿易戰或者稅收之戰停止。”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為應對中國經濟增速下行開出的“藥方”是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周小川表示,當前經濟結構轉變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加快服務業發展,這也是補短板的重要方面。到2018年底,中國服務業佔GDP比重超過52%,從全球橫向比較來看,這是一個相對較低的數字,服務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也是應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可以作出努力的重要方向。

周小川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結構轉變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加快服務業發展,這也是“補短板”的重要方面。按照中國現在GDP和國民經濟發展狀況,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可到60%甚至更高。他還說,要理順國內服務業的發展還是要靠市場化機制。國內部分行業的產能已經過剩,處於“去產能”階段,需要發展新產能,投資新產能。

周小川認為,服務業的部分領域存在投資限制情況,也有一些服務業的發展要考慮到產業發展和國家安全之間的關係,這其中需要找到平衡點,而這個平衡點可使得政府去權衡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具體產業的發展,從而穩定GDP的增長。

“人工智能的發展帶動了新一輪科技革命,未來十年,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將進入一個高速的增長期。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大約70%的公司將會採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新增經濟規模將達到13萬億美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

白春禮認為,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影響和改變未來世界發展格局的關鍵力量。其中,圍繞區塊鏈技術,共識算法、加密算法等底層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深度融合,將進一步提高其技術性能和可用性、安全性,加快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成為數字經濟進一步深化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他還對生命健康、基礎研究的重點領域的進展和趨勢作出了分析和展望。

“2020年中國經濟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但外部環境可能會發生一些好的變化,世界經濟可能會出現轉機。”中國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認為,一方面,美聯儲從今年7月末開始已連續減息三次,同時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近期又開始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這一系列措施將會給美國及全球市場帶來顯著影響,可能刺激明年下半年全球需求回升,進而拉動世界經濟增長;另一方面,5G、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科學技術的突破與創新,可能為經濟增長提供意想不到的助力。

談及中國經濟形勢,於學軍表示,從國際形勢來看,2019年對於中國經濟來說是較為困難的一年。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受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經濟增長轉弱的影響,在固定資產投資難以大幅擴大的情況下,中國的外需有所下滑,外貿成為一個“扯後腿”的因素。下一步,外貿的走勢仍取決於中美貿易磋商、中國投資環境以及全球經濟恢復等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