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是「病」人,還是病「人」?

文丨歐歐

在未進入心理行業之前,我對於精神疾病患者是“避而不及”,他們的存在像瘟疫般一樣讓人想要去隔離。在此之前他們在我的眼裡就是不折不扣的「病」人。


精神疾病患者,是「病」人,還是病「人」?


「病」人,我們把重心和焦點放在”病“時,滿腦子都是病,哪裡還容得下人。

提起「病」人,我的第一感受這個人被疾病包裹。他的不幸、他的悲哀、他的疾病症狀.........隨即想到疾病對個人的影響、疾病對家庭、乃至社會的影響。

好像當關注點放在病字時,給我帶來了更多的負面思考和負面情緒,這個疾病帶來的影響和結果也因此被社會、被所有人前所未有的放大,大到我們看不見人本身、忽略掉人、忽略掉人性。

因為這樣的疾病,意味著這個人某種程度上上失去了社會地位、失去了尊嚴、失去了正常人的一切。他還能擁有家庭、擁有工作、擁有當父母的權利?他除了生病,還能享受作為一個人應有的權利嗎?

在日本近半個世紀對精神障礙者、遺傳疾病患者進行強制絕育,其原因是日本的《優生保護法》為了“防止次等後代出生,保護母親的生命和健康”。


精神疾病患者,是「病」人,還是病「人」?


於是,成千上萬的精神疾病患者、遺傳病患者、慢性病患者,還有麻風病人被迫絕育或流產。

據估計,日本約有16000人這樣的受害者,其中一名受害者現年60多歲,她第一個站出來起訴政府。認為國家侵犯了她的人權,在她15歲時被診斷出精神疾患後不但沒有任何幫助,還強迫她接受絕育手術。

這樣殘忍的國家行為,這樣的悲劇不要慶幸沒有出現在我們中國。

也許是折射出人類深層的恐懼,不過日本、德國曾經做了最極端的表達,對於不可控、對於差異、對於死亡的恐懼。也許骨子裡我們都一樣。


精神疾病患者,是「病」人,還是病「人」?


病「人」,當主體還是人,病人也就是處於某種特殊情形下的人,彷彿我們還能看到這個人本身

他除了病態的一面,他還有很多面相,好像更能去理解、同理、共情他。可以去縮小因差異化帶來的不平等,從而生長出關照精神病疾患的念頭。

我們會認為他也該擁有正常人的權利,比如受教育權、生育權。

同時更多看到了身為“人”,面對疾病時,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去發現作為人本身的資源與內在力量。

不僅對精神疾患的深深的接納與包容,看到生命與我們不一樣的呈現,更是可以去體會生命的堅強與不容易

這樣去看待精神疾患,我們的心也變得像大海一樣寬廣。

我想說:無論是精神病患者、心理疾病者、殘障人士、社會非主流人群……

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