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傳承!這個十堰人一家三代出了22個“教書匠”

在十堰,有這樣一個大家庭

他們三代從教,初心如磐,世代傳承

在這個40餘人的大家庭裡

竟出了22個“教書匠”

對他們來說

教書育人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家風

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她們的故事……

世代傳承!這個十堰人一家三代出了22個“教書匠”

01

三代從教,矢志不渝

周潔是張灣區紅明小學的一名教師,她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文化大家。

在三代40餘口人的家庭裡,一半是教師,外婆、父親、母親、大舅等8人是初等教育的一線教師,二姨、二姨夫、小舅、大表哥等13位親人是高等教育講師、教授,其中小舅陳家夔、大姐夫許鋼(化名)分別是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和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在這個熱愛教育教學的大家庭裡,22人紮根講臺、堅守夢想,孕育了一代代芬芳桃李。

世代傳承!這個十堰人一家三代出了22個“教書匠”

周潔(一排左二)與她的學生們

“這姑娘今年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真了不起!”

“這孩子在消防中隊,是一名指揮員。”

“這個小男生現在可是有名的大企業家了……”

和記者談起同為教師的家人,周潔如數家珍,她說,印象中很少聽到他們提及獲得的榮譽,但是每逢相聚,大家都津津樂道,談論學校的事情,“炫耀”自己教過的學生。

“小時候去姨媽家裡,堆積如山的書震撼著我幼小的心靈,尤其是小舅陳家夔在教育教學中因過度勞累,獻出寶貴生命,更讓我肅然起敬。多年來,我在家人的感染下逐漸成長,在家人的激勵中不斷前行。”周潔說。

02

關愛學生,無怨無悔

“記憶中,母親陳慧穎最高興的莫過於每年的大年初一,每到那天,屋裡、院裡擠滿了來看望她的學生。母親總是忙著張羅,將準備好的花生、瓜子拿給學生們,跟他們團坐在一起嘮家常。”周潔說,母親紮根教育38年,從來不計得失、不求回報,只要學生記得她,叫她一聲陳老師,她就覺得無比滿足。

世代傳承!這個十堰人一家三代出了22個“教書匠”

周潔與母親合影

教書多年,陳慧穎從來沒有什麼時候該吃飯、什麼時候該下班這個概念,披星戴月是常事,有時候,她還會把住得遠、條件差的學生安置在家裡,常常一住就是七八人。她常常說,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你付出的愛越多,他們的色彩就越豐富。

“最難忘的就是陳老師,把當年迷途的我勸了回來,如果不是她,真的不知道現在的自己是什麼樣子。”

提及恩師,謝偉(化名)充滿感激。1986年,成績不錯的高二學生謝偉出現了厭學、棄學情緒,為了勸回這個學生,陳慧穎的身影常常出現在從學校到謝偉家的崎嶇山路上。

通過七八次家訪,陳慧穎解開了謝偉的心結,謝偉重返校園後開始奮發努力,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市一中。如今的謝偉經營著自己的公司,生意紅火。

周潔說,因為母親眼睛不好,小時候常常被她拉著去家訪,那時候,十堰只有4路和5路公交,家訪基本靠步行,母親家訪中又不肯接受家長們的晚餐招待,常常飢腸轆轆一走就是四五個小時,那個時候,自己不能理解母親,長大後才懂得母親對學生的愛。

世代傳承!這個十堰人一家三代出了22個“教書匠”

周潔帶領學生們參加活動

退休後,母親在武漢定居。13年前,母親過60歲生日那天,突然出現了十多個母親的學生,當他們捧著蛋糕為母親唱歌時,母親又驚又喜、熱淚盈眶。後來才知道,這些學生都是自發去看望母親的,還有10個學生專程從十堰趕到武漢。

當時母親含著淚說:“都已經退休了,還有這麼多學生千里迢迢趕來給我過生日,這是我這輩子最自豪的事。”

周潔說,這件事也讓她深受震撼,教書、做人路上,母親是自己的榜樣,“作為老師,一定要有愛心耐心,對孩子有信心,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多年來,周潔將母親的話深深刻在了心裡。

03

傳承家風,弘揚美德

“我喜歡孩子,我要當老師!”

1989年,大學畢業後的周潔本來可以選擇到市圖書館上班,但她拒絕了。

在母親和家人的影響下,她立志要當一名老師,當一名好老師,但當週潔真正走上教師崗位後,才發現教師的不易。

身在鄉村小學,周潔不僅要當孩子的老師,還要當他們的父母,不僅如此,由於師資匱乏,周潔不得不承擔多科教學工作,她常常笑說:“我是個百搭的老師,除了數學,我什麼學科都能帶。

世代傳承!這個十堰人一家三代出了22個“教書匠”

周潔耐心地為學生講解題目

踏著母親的足跡前行,在教育教學中,周潔對學生格外關愛,對困難孩子格外照顧。

擔任多年德育主任工作,周潔對學校每個班留守、貧困、單親家庭孩子的情況都瞭然於心,不管是不是她班上的學生,她都會逐一交心談心、逐一走訪,盡力幫助他們,每到“六一”兒童節,她總是自掏腰包為孩子們購買書包、文具或者衣服,讓這些困難孩子感受到更多的關愛。

“感謝遇到這麼好的老師……”今年開學,學生王偉的奶奶拉著周潔的手淚眼婆娑。

去年,瞭解到王偉和70歲的奶奶相依為命、靠撿拾廢品生活這一情況後,周潔不僅多次跑居委會、街辦以及銀行,幫助王偉奶奶申請異地低保、辦銀行卡,還無償幫助王偉補習功課。

一次給孩子補課時,周潔將自己炸的魚乾帶給孩子吃,沒想到很長時間沒吃過肉的王偉一個也捨不得吃,要帶給奶奶。

周潔被懂事的王偉感動了,第二天,她專門做了一大碗紅燒肉,讓孩子帶回家和奶奶一起吃。

如今,在周潔的幫助下,王偉和奶奶不僅生活有了起色,王偉的性格也更加活潑開朗了。

世代傳承!這個十堰人一家三代出了22個“教書匠”

周潔為家長們講解家風的重要性

在周潔30年的從教經歷中,這樣的事多不勝數。

1993年,教室後排一個穿著大人工裝服的孩子小文引起了周潔的注意,得知小文母親離世這一情況後,周潔不僅多次鼓勵小文自立自強,還把自己弟弟的衣服拿給小文穿。

過了多年,小文結婚時,周潔收到了一個特殊的包裹,裡面是當年周潔送小文的衣服、小文與妻子的合影和一箱喜糖。看著眼前的禮物,周潔感動得落淚。

回憶往事,周潔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自豪,她說,有一次乘坐出租車,剛上車,前排司機就問:“周老師,你還認識我嗎?快20年了,每次同學聚會,談論最多的就是您,沒想到今天在這遇到您。”

周潔一愣,想了好半天,才發現司機是自己以前的學生。

還有一次去四方山植物園遊玩時,遇到一位學生家長,硬要拉著周潔去家裡吃飯,周潔雖然婉拒,但她的內心十分滿足,她說:“過了這麼多年,學生還記得我,叫我一聲周老師,我覺得一輩子都不辛苦,當個老師挺好的。”



三尺講臺,播撒下的是無盡的愛與希望

一生耕耘,傳遞的是無私的付出與奉獻

三代從教,傳承的是對教育不變的初心

為周潔老師

世代傳承!這個十堰人一家三代出了22個“教書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