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愛情死心後,我越來越好了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裡,紫霞說,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身披金甲聖衣,踩著七彩祥雲來娶我。

這個情節初看,覺得可愛,隨著年齡上來,卻覺得傷感。

傷感年輕時,不知道情如四季,有花開葉落。

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比這更糟糕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走。

對愛情死心後,我越來越好了

我相信很多人在年少時,都有過紫霞這樣的幻想,覺得自己愛的人,是如此的完美以及與眾不同。

我們在愛人身上投射了太多的理想化,覺得他勝過世間一切。

我有個同學,與男友相戀三年,那架勢絕對是不到海枯石爛不能停止,結果遭遇男友移情別戀。

她說:

以前不知道心痛是什麼感受,那會兒知道了,像有砂紙一圈一圈在自己的心上打磨,沒有言語能形容的那種痛苦。

那個時候甚至想,他要是得了絕症了,需要腎臟、需要角膜,需要心臟……無論他需要什麼,我都挖出來給他。這樣我跟他就永遠也不會分開,我就會永遠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而不是,說了那麼多海誓山盟,最後我成了那個他躲避不及的人。我心裡還有千言萬語沒說完,他卻一句也不想聽了。真是絕望啊。

我說,絕望是個好東西,絕望代表著我們對別人的期望降低。

說來諷刺,這大概是一個人能過好的前提。

當我們明白,別人對我們的愛始終是有限的,別人能為我們做的事情,更是如此。

那我們就開始告別年少時候,對愛情過於完美的幻想,告別全能般被滿足的渴望,開始落地,承受一份塵世的悲喜交加的愛情和婚姻。

對愛情死心後,我越來越好了

劉若英有一首很憂傷的歌,叫《後來》:

我終於學會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有些愛情就好像是為了訓練我們,接受絕望這件事。

你愛的人不夠愛你,

你愛的人不理解你,

你愛的人不知道如何對待你,

你愛的人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優秀。

愛情本身也沒有那麼美好。

對愛情死心後,我越來越好了

同學說,分手後,前男友依然每年生日給她發信息。偶爾夜深時,打電話來說一些醉言醉語。所以她一直尋找蛛絲馬跡,證明他還愛著自己。

她不止一次地問我,他是不是還愛我?

我說:

不愛。這世上有三種東西無法掩藏——愛情、咳嗽與貧窮。

當你需要找很多證據的時候,就是你知道愛情已經沒有了,只是你還不敢相信。

一個人愛不愛你,你心裡早該清楚了。

她問我,為什麼她分手分得這麼痛苦且漫長呢?

我想,愛情的對象,往往是我們需要的理想化客體。

如果我們早期的原始客體對我們投注的愛,不夠,我們會在戀愛關係中找代償。

他雖然是你男朋友,但是你卻在他身上尋找父母般的關心和照顧。

所以失戀彷彿在經受原始客體的喪失。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個孩子被父母拋棄,幸運的是被養父母收留了,結果沒高興幾天,養父母也把他拋棄了。他在這個偌大的世界,覺得自己舉目無親,心如死灰。

大概就是這個級別的傷痛。

她說,那就是,愛得要死要活的都是因為當年太想得到父母的愛,而沒有得到的人,或者得到的太不夠的人。所以才對被愛有更多的執念。

我說,是啊。對這些人而言,被愛這件事情,大約比別的人更重要一些。

對愛情死心後,我越來越好了

一次席間,有人問我,你現在過得挺好的,好羨慕,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才能找到你老公那麼好的男人。

我聽了一愣。

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有些女人嫁給誰都會過得幸福。

可能有點言之過激了,但是如果把幸福過多地寄託在別人身上,這可能也是有問題的。

我的情況是,我結婚比較遲,又是個經歷過絕望洗禮的老司機。

一方面有婚姻不可能盡善盡美的認知,另一方面又有忍受不完美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我對另一個人沒有太多的期待。

我調整過愛情的功能,不是雪中送炭,是錦上添花。



我經常勸人說,

想要幸福一點,就少愛他一點,多愛自己一點;

對自己指望多一點,對他指望少一點;

把你和他分得清楚一點,你是你,他是他。

有人說,對感情那麼絕望,對別人期望這麼低,這種愛情和婚姻有什麼意思呢?

如果你的觀念是,遇見一個很愛很愛你的人,正好你也很愛很愛他,不僅如此,你們還三觀一致,知己知彼,恩愛異常,從不爭吵,這才是幸福。

我們如果這麼理想化,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避免失望?

對愛情死心後,我越來越好了

用客體關係的理論解釋,當我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投射的是理想化,意味著我們還沒有復活我們內心深處的客體關係模式。

一旦感情足夠親密,我們就會把自己早年的客體關係模式投射進來,然後可能就會有很多的攻擊、敵意指向對方,開始強迫性重複,矛盾和失望,幾乎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過於理想化的人,往往很難避免絕望的洗禮。

這些絕望包括:

我們不能選擇父母、身高、長相;

我們愛得要死要活的人,他們愛著別人;

我們拼命想留住一個人,卻又通過各種事情把他推得很遠;

我們不能嫁給陳道明、李健、彭于晏、朱一龍;

我們既不驚為天人,也不才情出眾,更沒有事業有成;

我們的愛情和婚姻都有很多的無奈和妥協……

怎麼辦?世界上這麼多好的事物,我兩手空空蕩蕩。

沒辦法,你就絕望吧。

絕望之後,接受自己是個有些許優點也有些許缺點的普通人,是個長相一般,學識湊合,沒有什麼大的理想,卻有一些小希冀的平凡人;

接受自己只能跟另一個平凡的女人(男人)過著偶爾甜蜜,大部分日子雞毛蒜皮、油鹽醬醋的平凡生活;

接受自己不是萬能的,生活中有很多我們不能改變的部分……

由此,我們可以重新認識生活和自己。並在此基礎上去創造真正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對愛情死心後,我越來越好了

我們絕望了,知道自己有限了,不再把希望都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了,分得清彼此了。就能過好了嗎?

絕望的意義在於,我們知道,我們一個人也能好好活著,我們不再那麼渴望黏著的關係,我們給自己騰出了一點空間和距離。

而這些空間和距離正是我們在關係中分化的開始。

就像我同學說,她後來遇見了其他人,再也不會高興得做夢都笑醒,但是也不會為了他的一句話輾轉反側,多疑多思。

她說她好像在關係中往後退了一步,而這退出的一步,讓她更能看清彼此。初戀時候,那種愛法,現在想想是不是能結婚的。因為那個時候根本沒有辦法建立邊界,所以太容易失去自我了。

我說,這可能是一份更獨立、更健康的關係。絕望,拖著你在成長的路上往前走了一步。

什麼叫健康的關係?

把老公當老公用,把老婆當老婆用;

老公不是你爸,不是你兒子;

老婆不是你媽,也不是你女兒。

可惜,在很多家庭裡,這些角色經常是錯亂的。

我們經常沒有用對枕邊人。

因為愛情是兩個獨立個體之間的事情。

當我們人格不獨立,我們與原始客體融合的願望就會轉移到我們的親密關係中。

愛或許很多,但愛情,可能還沒有開始。

這麼說來,你的老公(老婆),你用對了嗎?

對愛情死心後,我越來越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