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請不要再給孩子減負了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孩子減負了

減負不減負,高考還得憑分數。

高考一旦落了榜,孩子長大沒出路。

國家減負我不減,自己孩子自己管。

01

“減負”這個詞相信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

2000年年初,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在小學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並召開了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工作電視會議。

今年兩會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態:

減負再難也要減,否則寶寶不高興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孩子減負了

寶寶不高興,後果很嚴重

“減負”再一次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熱點話題。

新課程改革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在教育資源如此稀缺的今天,我們還能做到減負嗎?

首先我要站個隊:教育減負,註定是一個五輸的結局。苦了孩子,累了老師,傷了家長,毀了教育體系,堵上了民族未來。

大學擴招這麼多年,都說大學文憑已經氾濫了,但實際上在全國人口占比還不到15%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孩子減負了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孩子減負了

從這些數據中我們也能夠看到考取一所985,211院校的難度是比較大的。

每年一臨近高考,衡水中學、毛坦廠必定成為熱議話題,褒貶不一說什麼的都有。但最觸動我的是白巖松的這句話:

高考的那天,大巴駛出毛坦廠的那幕我至今想起來都一身雞皮疙瘩,真是讓人掉眼淚。

上萬人守著大客車,孩子出發要去高考。在這樣的一個人浪和人群當中,寄託著一個又一個非常普通甚至卑微家庭的夢想,他們還把所有的夢想放在高考上。這才是好事,我們別去破壞它。

所以,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去做出任何嘲諷毛坦廠中學的事情。

是啊,對於這些把牆外的柳樹都當神樹祭拜的父母來說,只有讓孩子刻苦讀書學習,考上大學,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才是擺脫貧窮與卑微,在公開條件下與富二代子弟們去拼的唯一一條捷徑。

在中國偏遠地區還有很多類似“毛坦廠”的學生。因為對他們來說:

知識真的能改變命運!

02

《小別離》中這兩段臺詞讓很多人頗有代入感。

“今天你要是進不了前一百,你就進不了重點高中,你進不了重點高中,你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你等於是這輩子完了。”

“我知道學這些沒用,但對不起,它就考這些沒用的”。

的確!這就是中國現在很多父母焦慮的,他們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現在很多用人單位都看學歷,這就是一個現狀!

在生活裡也經常聽到好多人抱怨說“現在的孩子真辛苦,要上那麼多補課班,週末比平時還要累”。

是的,學習從來都不是快樂和輕鬆的。

從古至今都一樣,從“大成至聖”的孔子到“鑿壁偷光”的匡衡,到今天各種偉人,他們之所以能成名,是因為擁有學識、能力、特長。

而這背後總少不了汗水和努力。

03

我們經常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比興趣更好的老師,是毅力和堅持。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郎朗,這個走過了奧運會、格萊美、世界盃,被“上帝親吻過雙手”的“中國的莫扎特”。

在回憶自己的成長之路時曾說:

“有些能力的確是天生的,但天賦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通過更少的努力去獲得更大的成就。興趣是練出來的!謝謝爸爸,逼我練琴!”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孩子減負了

董卿,憑著深厚的文學底蘊贏得“卿國卿城”之名,讓大眾為她的端莊大氣、優雅氣質所吸引。

可是這樣的董卿卻是被父親逼著能識字時,就開始抄成語,背古詩文,不僅要抄,還要大聲朗讀且能背誦下修煉來的。

享受著選擇的權利以及自由帶來的快樂,擁有這一切的你是否有想過,是曾經嚴厲的父母成就了現在的你。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孩子減負了

04

學習一項技能,除了興趣,更重要的是堅持,而父母的逼迫,就在於引導孩子懂得堅持學習。

因為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都會遇到難題而嘗試放棄。負責任的家長應該在這時引導孩子不拋棄、不放棄,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

當一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明白了堅持的重要性,那麼他在未來面對人生種種苦難時相信他也一定可以勇敢面對——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殘忍,就是在學習上放任自由!

一直都很喜歡蔡康永老師說的這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這段話在年輕人聽來,會有一種自己曾經可以做卻沒有盡全力去做的後悔感。

但是為人父母,讀起來,感到的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當孩子想放棄游泳的時候,作為父母應該對他說一聲:孩子,你再堅持一下;

當孩子覺得英文困難,想放棄時,父母應該幫助他愛上英文,給他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不要讓未來的孩子埋怨你現在沒有逼他學習,逼他堅持,導致他錯過考取名校,保送研究生等改變命運的良機,最終錯過他本該無比精彩的人生。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寫道: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想學好任何知識和技能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當孩子不能堅持,想放棄的時候,就需要父母的鼓勵和適當的“逼迫”。

孩子的成長路上,重要的是堅持,不是孩子,是父母要堅持。父母的每一次堅持,都是給孩子的未來添一份底氣。每個孩子都是潛力股,父母的堅持,就是孩子通往績優股的“捷徑”。

不要覺得學習辛苦,你所有用時間和努力積攢起來的知識,都會駐紮在你的腦海裡,決定你的未來。

寫在最後:

我希望你們每個人在高考完那天走出考場那一刻對自己是沒有任何遺憾的,因為自己拼過了,即使不如意也不後悔。加油,同學們,你走的每步路都算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