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且末:19.4萬畝紅棗園喜獲豐收 年產量預計達3萬噸

本報訊 進入11月,新疆且末縣19.4萬畝紅棗園又迎來了豐收季,預計年產量達3萬噸左右。

11月12日,筆者在該縣各鄉鎮的紅棗晾曬場裡看到,成堆的紅彤彤的棗果鋪滿了晾曬場,在太陽的“烘焙”下散發出誘人的甘冽甜蜜味道。

新疆且末:19.4万亩红枣园喜获丰收 年产量预计达3万吨

筆者瞭解到,為確保有機紅棗的品質,嚴把質量關,該縣由分管農業的縣領導牽頭帶領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深入到該縣阿熱勒鎮、託格拉克勒克鄉、巴格艾日克鄉、及新疆且末縣小宛有機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全面開展紅棗開秤前的農藥殘留和水分檢測,嚴格檢測棗果品質,杜絕以次充好、以防出現非有機紅棗代替有機紅棗的現象。

筆者在該縣阿熱勒鎮古再勒村、託格拉克勒克鄉和平鴿紅棗專業合作社以及巴格艾日克鄉鄉政府紅棗晾曬場看到,專業技術人員正在對場地內堆積成小山的有機紅棗進行取樣,經過技術人員的細緻檢測,以及農殘留檢測儀器的精準識別,現場檢測的15戶種植戶的有機紅棗,檢測通過率達到100%。

新疆且末:19.4万亩红枣园喜获丰收 年产量预计达3万吨

麥麥提·圖爾迪是該縣託格拉克勒克鄉的有機紅棗種植戶,今天他家種植的11畝有機紅棗,在農殘留檢測環節中,全部順利通過檢測。

“今年我家收穫了3噸有機紅棗,紅棗檢測結果是100%有機,我特別高興。今天小宛公司的工作人員就開始收購我家的紅棗,每公斤價格20元。今後我要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好我的有機棗園,爭取明年有更好的收成。”買買提·圖爾迪興奮的說。

正在給有機紅棗做檢測的縣農業農村局幹部瑪依努爾·圖爾蓀介紹說:“為了確保有機紅棗的品質,我們從11月5日在紅棗開秤前,開始對全縣各鄉(鎮)場所有的紅棗進行全面的農藥殘留檢測,從源頭杜絕了非有機紅棗進入有機紅棗銷售渠道。”

好棗不愁賣,質優價更高。為確保廣大棗農的利益不受侵害,該縣龍頭企業新疆且末小宛有機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自紅棗開秤以來,敞開大門,對全縣檢測合格的有機紅棗進行全面收購。

“我們根據紅棗篩選定級的情況全面做好收購工作。整體來說今年的紅棗品質比去年還要好,棗農的紅棗等級越高,我們收購的價格也就越高,最高等級可達到22元/公斤,最低不低於15元/公斤。棗農交售完紅棗後,當天就可以領到現金。”該公司董事長鄭世文說。

且末地處塔里木盆地南緣,環境純淨、遠離汙染、光熱、水土資源富集。氣候乾旱少雨,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發展特色林果業的豐沛“寶地”。

自2002年開始,該縣依託區域水、土、光、熱、生物等資源優勢,超常規推動以紅棗為主的特色林果業,通過各族群眾十多年的紅棗種植實踐,該縣已成為全國公認的最優良的紅棗生產基地之一。先後被認證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紅棗)標準化基地”,“中國紅棗之鄉”。在新疆林果產品廣州交易會、全國綠博會等展會上獲得“中國紅棗優質產品一等獎”、“中國綠色食品上海博覽會暢銷產品獎” 、“2017上海、北京“全國優質農產品博覽會”金獎、“中國紅棗優質產品一等獎”等10餘項榮譽稱號。

“截至目前,且末縣進入有機轉換的紅棗達4.5萬畝,已拿到有機認證紅棗證書的紅棗園5800畝,按照有機模式管理的棗園達10萬畝,計劃3年投入6000萬元精心培育且末‘有機綠洲’,到2020年,全縣紅棗種植面積穩定在19.4萬畝左右,優質棗果總產達到5萬噸以上,全力打造‘中國最優有機紅棗生產基地。’通過深入推進全域‘有機綠洲’發展戰略,實現獨具特色的有機農業規範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格局,全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可持續增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且末縣委書記徐凱說。(通訊員 陳雪茹 仲澤平 麥爾旦·伊明 黃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