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終極探祕:存在之謎

當科學家沉迷於不斷探索宇宙如何存在的時候,卻忽略了一個本質的問題——

存在是什麼?

如果沒有“存在”,我們就無法提出“存在”(若宇宙不存在,就沒有“存在”的概念)。那麼,宇宙為何存在?

如果“存在”是確定的,我們就不能理解什麼是“不存在”(若宇宙存在是確定的,宇宙為何存在?“不存在”是什麼狀態?)。那麼,宇宙是否存在?

無論是否“存在”,宇宙都不能被理解!(如果宇宙存在,就不能理解什麼是“不存在”;如果宇宙不存在,我們為何感覺“存在”。)

宇宙中認識“存在”的兩種方式:物質意識

意識是理解“存在”的一種方式,離開意識事物就失去了“存在感”,“存在”的概念也蕩然無存。所以,意識是理解“存在”的基礎。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他認為自己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當自己本身思考時,自己就已經存在!

意識的“存在”方式是思考。只要大腦在思考,我們就認為“存在”!

離開意識事物依然存在!比如,人死後,意識消失了但身體仍然存在。

認識宇宙“存在”的另一種方式是物質。物質存在體現於兩個方面:一是物質的構成(元素);二是物質的位置(空間)。比如,宇宙中任何存在的物體都是由構成元素和空間位置兩方面體現的。

宇宙中事物“存在”是由構成和位置兩個方面體現,但這兩方面能否反映宇宙自身的存在呢?宇宙自身是什麼構成的(理解宇宙存在的物質和結構基礎是什麼)?宇宙的位置在哪裡(宇宙自身所存在的“空間”是什麼)?

答案不得而知!所以,宇宙自身是否存在仍然是個謎。

為了深入探索存在之謎,我們需要了解物質與意識之間的聯繫。

近代量子物理實驗給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人的“觀測行為”能夠決定量子的存在方式和狀態。即人的意識與物質之間存在關聯。

量子理論還發現,宏觀物體還原到量子層面會失去物質原有的屬性,成為沒有形態結構的能量形式。其次,微觀量子具有不確定性,沒有確切的空間位置。

所以,物質在微觀領域可能並不“存在”!

早在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就提出“萬物皆空,唯心所致”的思想。物質世界並非真實存在,一切都是心念產生的幻象。

近代科學家提出“全息宇宙”理論,認為宇宙是由“信息”元素構成的,我們的宇宙存在於一個計算機編碼的程序系統中。

或許,“存在”只是相對概念。宇宙中沒有絕對的“存在”和“不存在”,“存在”與“不存在”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