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廣東首例!看汕頭模式如何破解PPP落地難

99%的投標人【關注】劍魚標訊,都中標了!

劍魚標訊

4000+萬條招標信息免費看

100000+條項目信息日日更

1000000+萬名投標人天天用

更有定製推送等各種功能0元享

想要掌握最新項目信息嗎?

私信回覆【中標】,劍魚菌來告訴你!

導讀:

鄉鎮汙水處理廠是水環境集中整治的關鍵一環,但由於建設運營資金有限、規模效應差、配套管網滯後等問題,“建設運營難”已成為鄉鎮汙水PPP項目的普遍現象。中國投資諮詢以汕頭6座汙水處理廠項目為例,教你如何創新PPP項目運作模式,破解鄉鎮汙水處理廠建設運營難題。

「案例」廣東首例!看汕頭模式如何破解PPP落地難

2015年7月1日,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3座汙水處理廠PPP項目協議正式簽署,加之此前簽署的潮南區3座汙水處理廠的PPP項目協議,標誌著汕頭市6座汙水處理廠PPP項目實現成功落地。

本項目是廣東省第一例汙水處理設施PPP項目,由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組織和指導推進、中國投資諮詢有限責任公司擔任PPP諮詢顧問、廣東省政府採購中心實施採購。項目包括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等6座鄉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的建設,合計汙水處理總規模26萬噸/日,其中一期總規模13萬噸/日,總投資15.6億元。

自2014年12月開始項目籌劃,歷時近半年時間,省、市、區三級政府緊密協作,藉助專業中介機構的服務,進行了諸多創新嘗試,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範圍內採用PPP模式推進鄉鎮汙水設施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對引入社會資本,加快推動市政公用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項目運營難在哪?

鄉鎮汙水處理廠是水環境集中整治的關鍵一環,直接決定了我國水汙染治理的成敗。然而,眾所周知,相對於較為成熟的城市汙水處理廠,鄉鎮汙水處理廠項目建設運營難已成普遍現象,突出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鄉鎮財政資金有限,難以支撐汙水處理廠項目的建設和運營。鄉鎮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落後,財政能力薄弱,汙水處理費徵收難度大,而僅靠財政收入很難承受起汙水處理廠的建設、運營成本。“新增項目沒錢建、存量項目用不起”,成為各地鄉鎮汙水處理廠項目建設的常態。

第二,鄉鎮汙水廠項目規模效應差,投資吸引力弱。鄉鎮汙水處理廠處理規模較小,進水水質複雜,配套管網工程量大等,這些因素使得此類項目總投資大、運行成本高、規模效應差,難以吸引到社會資本。

第三,配套管網建設滯後,影響廠區運營。由於配套管網投資額相對較大、建設資金較難籌集,管網建設嚴重滯後,導致大量鄉鎮汙水處理廠因無配套管網而常年“曬太陽”。

第四,鄉鎮政府缺乏配套支持,難以科學管理汙水處理設施“三分建設、七分管理”,管理驅動才能保證治理成效。然而,鄉鎮政府往往缺乏與汙水處理相關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員,從而無法進行有效科學的管理,以至於汙水治理成效堪憂。

如何有針對性地解決上述問題,緩解地方財政壓力,提高項目投資吸引力,完善配套管網建設工作,提高項目運營效率和質量,成為破解鄉鎮汙水處理廠項目建設運營難題的關鍵。

「案例」廣東首例!看汕頭模式如何破解PPP落地難

因地制宜,創新方案

為切實解決鄉鎮汙水處理廠項目難題,中國投資諮詢公司與省住建廳、汕頭市環保局、市潮陽區及潮南區政府等相關部門進行了多輪溝通,結合鄉鎮汙水廠項目的具體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了PPP實施方案,確保項目方案科學、可行。其中“廠網一體、同步運作、多項目捆綁”的模式在實施方案專家評審會上得到了專家的廣泛認可。

該項目特許經營期為30年,在項目特許經營期內,由社會資本負責完成項目設施(包括廠區及管網)的設計、投資、建設、運營和維護,提供汙水處理和管網運營服務,並向政府收取汙水處理費和管網運營維護費。政府方負責監督、管理社會資本提供的服務,依照項目協議約定向其支付汙水處理費和管網運營維護費。

結合上述要求,方案從以下三方面尋求創新,以徹底解決鄉鎮汙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和運營難題:

第一,靈活運用PPP模式運作管網項目。

汙水管網是典型的非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如何靈活運用PPP模式解決非汙水管網的建設和運營難題是實施方案的核心。本項目創新性地採用DBFOT模式,在項目特許經營期內,由社會資本負責廠區及配套管網的優化設計、投資、建設及運營維護,政府方基於運營績效向其支付汙水管網運營維護費,合作期滿後,社會資本將管網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此模式通過政府直接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了配套管網建設運營難題,為鄉鎮汙水廠配套管網建設提供一種新思路。

第二,廠網一體,同步運作。

2015年2月,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於市政公用領域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推介工作的通知》(財建〔2015〕29號)指出,城市供水、汙水處理、供熱、供氣、垃圾處理項目應實行廠網一體、站網一體、收集處理一體化運營。

為落實上述“廠網一體”精神,本項目採用“廠網一體、同步運作、單獨核算”的機制。一方面,採用DBFOF模式賦予社會資本工作的靈活性,統籌安排資金與工程規劃,切實做到配套管網與汙水處理廠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另一方面,鑑於汙水廠處理廠區與管網的工程性質、技術要求、運營維護模式、付費及調價機制等均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方案將廠區與配套管網項目分開運作、單獨核算,便於政府方進行差異化、針對性管理。

第三,多項目捆綁招標,發揮規模效應。

為增強項目的吸引力,發揮規模效應,引入資金實力雄厚、運營管理經驗豐富的社會資本,保障項目建設質量並降低運營成本,本項目將汕頭市內6座鄉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捆綁招標,總體規模達13萬噸/日,總投資達15.6億元,充分發揮了規模效應,提高了項目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

「案例」廣東首例!看汕頭模式如何破解PPP落地難

高標準嚴要求,規範採購

第一,選用省級採購平臺,增加項目影響力。

在實施本項目採購時,各方當事人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運作,選擇省級政府採購平臺——廣東省政府採購中心進行採購,採購過程公平公開公正,打消了社會資本的疑慮,增強了項目的影響力。

第二,實施機構與採購主體相分離,加強協調力度。

本項目創新性地將項目實施機構與採購主體相分離,並增強各相關機構的協調力度。項目的實施機構為潮陽、潮南區環保局,項目的採購主體則是汕頭市環保局。由項目採購主體統籌負責採購工作,協調區政府、區主管部門、諮詢機構及採購代理機構等各方力量。這一架構強化了項目的協調服務力度,提高了溝通效率,同時增加了政府方的信用水平,提升社會資本的投資信心。

第三,科學資格預審,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本項目資格預審時,將目標企業定位為水務行業大型戰略投資運營商,其需要具備一定的投融資能力和豐富的汙水處理項目投資、運營經驗。這一設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發生,即杜絕了部分公司惡意報價導致優質投資人無法中標的情形。最終,11家國內頂級的水務公司參與並通過了資格預審,為實現合理、充分競爭奠定基礎。

第四,綜合評審,擇優選擇社會資本。

本項目技術條件、核心邊界條件較為明確,故採用公開招標方式進行採購,並以綜合評分法作為評標方法。評審指標主要包括商務報價、技術方案、投融資方案、法律方案等四方面,擇優選擇中標社會資本。

「案例」廣東首例!看汕頭模式如何破解PPP落地難

讓社會資本充分競爭

由於前期工作到位,項目方案設計科學、可行,採購流程科學規範,本項目吸引多家國內領先汙水處理企業投標,市場競爭充分,實施效果顯著。最終,本項目確定兩家國內水務行業領先企業分別作為項目的中標人,且中標價較政府最高限價大比例下浮,各項目報價平均下浮約33.4%,遠超政府方預期。

通過創新性採用PPP模式運作,本項目成功地引入優質社會資本,不但為汕頭市的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籌集了社會資金,緩解了地方政府付費壓力,加快鄉鎮汙水廠建設進度,還加快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實現了項目最優風險分配。

「案例」廣東首例!看汕頭模式如何破解PPP落地難

關注劍魚標訊或者下載劍魚標訊APP,獲得更多最新招標採購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