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無人區”實現世界領先,安徽企業家創新“敢為天下先”

“微創新相對好做,因為市場能很快評估其價值,掙錢也相對容易。但像我們做全新的創新,市場上因沒有對標物很難評價,企業家不敢投資。” 在安徽合肥的中科普瑞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公司董事長劉青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從哈佛大學歸來的劉青松加入了位於合肥科學島的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組建了腫瘤藥物學研究團隊,在多種腫瘤的原代可再生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這些研究成果只有轉化到市場上應用才有價值,且搶抓市場機遇經不起長時間的等待,於是在沒有資本敢介入的情況下,劉青松團隊選擇了創業。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原始創新能力比較薄弱,產業使用的最基本的“芯片”——細胞模型基本來自國外,這導致我國投入大量公共資源進行健康產業的基礎研究,實際上是在對國外病人進行研究,這種“受制於人”的情況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卡脖子”的關鍵因素。

2015年,在中國科學院、安徽省政府、合肥市及高新區相關部門的指導和社會力量的支持下,劉青松科研團隊成立了中科普瑞昇。

4年時間,公司研發團隊集中攻克和優化了激酶依賴的BaF3工程細胞株的構建技術體系,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基於激酶靶點的BaF3工程細胞庫,打破了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填補了國內該技術體系的空白,解決了將化合物寄送國外評價不便利、測試周期長、價格高等行業瓶頸,為中國抗腫瘤新藥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产业“无人区”实现世界领先,安徽企业家创新“敢为天下先”

不僅是劉青松的科研團隊,近些年安徽在原始創新突破方面表現搶眼。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表示,安徽突出原始創新,把握科技競爭主動權。比如在量子領域,安徽把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作為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在資金、土地等方面出臺真金白銀政策,近年來湧現出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全球首臺光量子計算機、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幹線”等一批“安徽首創”重大成果。

在产业“无人区”实现世界领先,安徽企业家创新“敢为天下先”

這背後不僅有安徽科教資源豐富、政府大力度支持等因素,當地企業家銳意創新、敢為天下先、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也十分關鍵。

“原始創新是你第一個站出來做顛覆性創新,取代同類技術,贏得發展先機。”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原始創新很不容易,需要很多條件,包括科研人員堅韌不拔的毅力、默默無聞的奉獻以及想辦法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技術應用於市場。”

安徽的創新不僅關注原創,而且還形成了產業集群和高地。比如,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量子信息技術產業化的創新型企業,該公司的核心零部件打破了國外壟斷,產品應用於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武合幹線”等項目。從產業“無人區”走來,國盾量子在量子通信應用技術研發、實用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方面已屬世界前列。

該公司總裁趙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大學團隊出來創業能成功的概率極小,他們作為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驗室走出的創業型公司,能堅持下來很不容易。“量子保密通信領域我們一直在前面奔跑,有時候想歇下來學學別人,發現這條跑道上沒有別人,我們一直在這個領域探索的前沿。”

目前,國盾量子正在不斷支持量子保密通信行業上下游企業發展、與現有電信網絡的融合以及與傳統安全行業結合,豐富產品體系,積極構建量子信息技術產業生態。

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第一家以量子計算機的研製、開發和應用為主營業務的初創型公司。目前,公司已申請量子計算領域專利、軟件著作權、商標共計200餘項,可以說是國內第一、國際領先。

本源量子創始人、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郭國平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十年前他研究量子計算時,不少人覺得是偽科學。2017年本源量子成立,市場上也沒有專門以量子計算為核心業務的公司。公司目前規模小,但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不少突破性進展。

事實上,谷歌、英特爾、微軟、IBM等巨頭都在爭奪量子計算優勢。比如近日谷歌在《自然》雜誌上刊登論文宣稱,已成功演示了“量子優勢”(Quantum Supremacy,也被譯作“量子霸權”),讓量子系統花費約200秒完成傳統超級計算機要1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

郭國平透露,在各方支持下,本源量子爭取在2020年底推出中國首臺自主知識產權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它將包含6個比特超導量子芯片,隨時隨地可以網絡訪問。

郭國平認為,如果關鍵核心技術不在自己手裡,那麼綜合國力的提升就會遇到瓶頸,因此必須要有人堅持做源頭創新。量子計算需要社會給予一個客觀包容的環境,“我們只有咬牙堅持去做,功成不必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