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併購中需要找準關鍵人物,盡調是根本

“企業併購是一個企業實現改造、產權重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式。”

根據對全球兼併與收購案的統計數據,只有大約35%至40%的併購可以達到預期投資目的,也就是說有將近70%的併購交易結果都是不盡人意的。雖說一個失敗的投資項目可能有100個失敗的理由,但究其根本,都是源於欠缺一個合格的盡職調查。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謂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Investigation)又稱謹慎性調查,一般是指投資人在與目標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後,經協商一致,投資人對目標企業一切與本次投資有關的事項進行現場調查、資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動,這麼做主要目的主要有:

➤ 價值發現,驗證目標企業過去財務業績的真實性,預測其未來的業績,並進行估值

➤ 風險發現,識別投資風險,評估風險大小並提出應對方案

➤ 項目可行性分析,瞭解投資的可操作性及確定交易時間表

企業併購中需要找準關鍵人物,盡調是根本

盡職調查的結果將作為交易結構設計、雙方談判、控制風險、最終交易協議的重要依據,成功的盡職調查可以改變買方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狀況,發現隱藏的風險和法律問題。

企業併購中需要找準關鍵人物,盡調是根本

盡職調查的範圍(部分)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卻是:

一方面,現在的企業盡調大都是"形式盡調"或"程序盡調",而非"實質盡調"。所謂形式盡調就是為了滿足投資併購過程的必要程序要求,在投資對象提供的資料或簡單的徵信及表層數據提供商(如天眼查等)的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一般的核查及排查(遠遠談不上調查),同時讓投資對象簽署一些承諾事後可以追究他們法律責任的文件。但如果由於投資對象刻意隱瞞真相造成投資損失,即使可以採取法律手段追究,恐怕也是贏了官司追不回錢。

另一方面,大多目標企業會出於自我利益保護、談判戰術等原因,只提供對自己企業有利的信息,隱藏不利的信息,甚至提供虛假信息。此外,如果遇到了需要跨國併購的盡職調查,由於併購交易前的時間限制、賣方信息不充分、又涉及不同的政治環境法律體系等客觀因素,按照常規的思路展開調查就更加難以揭示隱藏風險。

企業併購中需要找準關鍵人物,盡調是根本

因此,能夠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最大程度弱化人為影響,完全從開源網絡的客觀環境中獲取、挖掘深層次商業情報,再進行深度分析、提煉的情報官,自然成為做企業盡調的最優選擇。

一般而言,一個專業的情報官能夠應用通過開源網絡情報技術,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結合豐富的實戰經驗,多層次、多維度地蒐集挖掘相關信息,並經加工處理,綜合分析,求證研判,去調查企業隱藏的問題,從而獲取目標對象(人物、事件、機構、項目等)精確可靠的信息。

舉一個例子說明:

| 懸崖勒馬 美都險陷近36億收購案沼澤

2018年美都能源擬斥資35.96億現金收購瑞福鋰業98.51%股權,這麼大的投資項目可行嗎?有多大風險?瑞福鋰業總部在山東,參股鋰礦公司在新疆,瑞福供應商在江西,該如何去展開調查?

企業併購中需要找準關鍵人物,盡調是根本

在商業併購重組中,標的企業公開披露的都是他們有利的信息,而將不利的內部信息隱藏起來,帶有一定的誤導傾向,當涉及到跨地區、新行業的項目,常規的調查方向實施起來就有很大困難,發現並揭示隱情更是難上加難。因此,經過多方考量,美都沒有采取受到過多限制的傳統盡調方式,而是聘用了情報官來進行調查。

通過開源網絡情報技術,情報官另闢蹊徑,多層搜索,深度追蹤,以情報思維甄別真假,破解疑雲, 發現了多處疑點:

其一,瑞福鋰業前三季度真實用電量低得驚人,瑞福鋰業2017年前三季度獲得的電力供應,不足以支撐上市公司美都能源公告中披露的碳酸鋰“產量”。

其二,涉及瑞福鋰業一些關鍵事實的信息披露互相矛盾,比如,通過了解瑞福鋰業2014年、2015年產能、產量至關重要的“4萬噸/年鋰礦物提取碳酸鋰項目”的建成、投產時間,在多份公開文件中至少出現四種不同表述,項目建成和投產時間已然成謎,相應年份的產量存疑。

其三,在進口貨源上,瑞福鋰業掌控力也不強。

其四,對公司未來發展造成巨大困擾的是原材料採購難題,只有探礦權且可行性存疑,看似有礦,但真實價值如何評判?如果無法解決原材料採購問題,瑞福鋰業畫了巨大的產能之餅,如何填實近36億的估值?如何完成13億盈利的承諾?

最終,美都懸崖勒馬,放棄了此次收購,成功規避了風險。

企業併購中需要找準關鍵人物,盡調是根本

其實,投資併購中的判斷可以大致分成兩個層面,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事實判斷是價值判斷的基礎。從事金融投資、法律服務的人他們的精明是在價值判斷層面,而對事實的調查並非他們的專業。所以在中國這種信息不對稱嚴重的環境裡做投資,價值判斷層面的精明人被事實層面的假象迷惑而做出錯誤判斷的案例比比皆是。

所以,作為投資者要時刻記住,你所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如果你想同時看到別人不想讓你看到的,還是要需要專業的人來調查。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企業還沒有設立情報官的職位以及相應的部門,對目標公司的企業盡職調查都是交給專業的商業情報公司,但大多數商業情報公司都是採用實地考察和部分線上手段來獲取信息,一來受制於實地主觀環境的影響,存在工作不認真和內外勾結矇騙之類的道德風險,二來受制於客觀上網絡搜索技術的有限性,導致很難獲得完整全備的調研結果。因此,藉助能夠突破以上限制的情報官的能力可以說是企業盡調最佳的選擇。

然而,由於對商業情報及情報官的認知普遍性較弱,本就稀缺的情報官群體及具有相應能力的人更加變得可遇不可求。因此,能夠藉助情報官的能力成功規避併購風險的企業也只在少數。

企業併購中需要找準關鍵人物,盡調是根本

那怎麼辦呢?事實上,一個合格專業的情報官需要具備系統的情報思維、卓越的情報收集方法和專業的情報分析能力,而這些能力雖然不是可以輕易學習和吸收的能力,但卻可以通過專業的培訓來培養。其實,情報官不僅僅是一個職位,更是一種獨特的能力。是一種信息收集、整合和轉化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對情報官,對每一個職場人都十分受益,建議都值得去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