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與毛利率雙雙下滑,嚴重依賴大客戶,聚傑微纖IPO問題不少

江蘇聚傑微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聚傑微纖)是一家主營超細複合纖維面料及製成品的擬上市公司。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超細纖維製成品、超細纖維仿皮面料、超細纖維功能面料。目前公司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據證監會公告顯示,公司將於2019年11月14日上會接受審核。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現任董事長仲鴻天先生是一位90後,若公司成功上市,也將創造A股董事長最年輕的記錄。但我們深入研讀公司的招股書後發現,公司或存“業績增速放緩”、“綜合毛利率下滑”、“單一大客戶依賴”、“職工薪酬偏低”等諸多問題,也使得此次上會存在不確定性。

業績成長停滯不前,毛利率大幅下滑

先來看一下公司報告期內的業績情況。據招股書披露,公司2015年至2017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16億元、4.22億元、4.33億元,營收增長可謂“龜速”。利潤方面,公司報告期內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6671.81萬元、7635.85萬元、7011.21萬元,2017年淨利潤同比出現了約10%的下滑。

再來看看公司各主要產品的銷售收入情況,上述提到公司主營產品包括超細纖維製成品、超細纖維仿皮面料、超細纖維功能面料以及超細纖維無塵潔淨製品四款產品,其中超細纖維無塵潔淨製品的產品收入佔比不足1%,其餘三類產品貢獻了公司99%的營業收入,是公司的主要經營產品。但我們研究發現,公司上述三大主營產品中,僅剩下細纖維製成品一個“獨苗”維持著增長,其餘兩類產品全部出現了大幅的下滑。

據招股書披露,公司報告期內超細纖維製成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96億元、2.56億元、3.15億元,相比之下,其餘兩種主營產品的成長則有些“慘不忍睹”。超細纖維仿皮面料在報告期內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65億元、1.27億元、0.90億元,超細纖維功能面料同期銷售收入分別為5060萬元、2947萬元、1196萬元,都出現了大幅的下滑。

此外,我們發現銷售收入持續增長的超細纖維製成品毛利率卻持續下滑。據招股書披露,2015年至2017年公司銷售的超細纖維製成品的毛利率分別為40.20%、41.74%、35.71%,2017年相比2016年大幅下滑了6個百分點,2018年上半年該產品的毛利率更是僅剩下30.67%,至於是市場競爭力下滑,還是公司為了收入增長故意為之,恐怕也只有公司自己知道了。

在主營產品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影響下,公司綜合毛利率也隨之下滑。據披露公司2015年至2018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5.11%、38.49%、34.01%,2018年上半年僅剩下27.57%。如此看來,僅憑靠一款產品讓利促銷維持業績的增長,這種增長的可持續性恐怕要打個問號,更何況公司在報告期內已經出現了利潤下滑的情況,成長性風險或許不容小覷。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業績已經遇到了嚴重的瓶頸,但依然沒有阻止公司募投擴產的決心。據招股書披露,公司此次擬募集1.29億元用於“超細纖維面料及製成品改擴建項目”的建設,實施後將新增超細纖維面料1,200萬米、超細纖維製成品1,000萬件,等於在現有產能上增加了近50%,能否消化也或是個大問題。

單一大客戶依賴,其他客戶變化頻繁

除了業績成長停滯不前外,我們發現公司存嚴重的單一大客戶依賴問題。

據招股書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公司向全球著名的運動零售品大型連鎖超市迪卡儂的銷售額分別為1.95億元、2.58億元、3.07億元、2.08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6.89%、61.13%、70.85%、77.24%。可以看出,且佔比逐年增加,2018年上半年更是接近八成,已經對迪卡儂形成依賴。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所處的化纖仿製行業下游客戶眾多,競爭相當激烈,因此並不屬於證監會提到的“客戶高度集中”的行業之列。而公司的第一個大客戶銷售佔比遠遠超過了50%的“紅線”標準,也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

與第一大客戶極高的銷售佔比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其他客戶則顯得沒什麼“存在感”。2017年公司的第二個客戶浙江土產畜產進出口集團的銷售佔比僅有1.45%,2016年公司的第二大客戶COTEXCA銷售佔比相對高一些,但也僅有3.44%。此外,除了迪卡儂之外,公司其餘前幾大客戶變化頻繁,似乎不太穩定。其中2016年前五大客戶中,有三個客戶發生了變化,2017年前五大客戶中又有三個客戶發生了變化,變化率都高達60%。客戶的不穩定,或也說明公司產品缺少一定的市場粘性。

員工薪酬偏低,未繳公積金因為“沒開賬戶”!

我們深入研讀公司的招股書發現,公司的職工薪酬也相對偏低。

據招股書披露,公司2015年至2017年所有員工的平均薪酬分別為5.87萬元、6.05萬元、7.10萬元,然而公司所處的蘇州市吳江區職工同期的平均薪酬分別為6.30萬元、6.80萬元、7.08萬元。可以看出,2015年、2016年公司的職工薪酬明顯低於當地平均薪酬,僅有2017年與當地平均薪酬持平。

雖然2017年公司員工的平均薪酬超過了當地平均水平,但公司內部依然存在大量員工薪酬偏低的情形。據瞭解,公司2017年底共有職工899人,其中生產人員佔到了80%,而生產人員2017年的平均薪酬僅有6.33萬元,遠遠低於當地平均水平。相比之下,公司管理人員2017年的平均薪酬高達23.66萬元。這樣看來,公司平均薪酬的提高似乎是被少數管理層高額的薪水拉上去的。

此外,在招股書中我們發現了一個“現象”的。據招股書披露,公司2017年全體員工平均薪酬為7.10萬元,而高層人員、中層人員、普通人員的平均薪酬分別為23.66萬元、15.68萬元、7.50萬元,都高於全體員工平均薪酬。那麼是哪個等級的員工將平均薪酬拉到了7.10萬元呢?

淨利潤與毛利率雙雙下滑,嚴重依賴大客戶,聚傑微纖IPO問題不少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除了職工薪酬明顯偏低外,我們還發現公司存在大量社保及公積金應繳但未繳的情況。據披露,2015年公司總人數793人,除了103退休返聘人員外,剩餘690人全部未繳納公積金,此外還有283人未繳納社保。對此公司的解釋竟然是:公司當年未開通住房公積金賬戶!

此後這一情況雖有好轉,但2017年公司依然有41人未繳納社保、72人未繳納公積金。據披露,公司2015年至2017年應繳未繳的社保及公積金金額分別為432萬元、261萬元、62萬元。作為一家擬上市公司,保障員工薪酬水平與應有的福利待遇是應盡之責,聚傑微纖在這一方面似乎做得還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