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不讓孩子出口成髒?

揚揚一家很幸福


孩子說髒話怎麼辦?

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幫助孩子成熟起來,學會以更好的方式來表達情緒。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告別出口成“髒

01

明確告訴孩子什麼話不該說

低齡孩子的模仿性強,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壞,看別人怎樣,自己就跟著別人學,難免會有些不當的言行。這就需要家長老師耐心地正面誘導、糾正,使孩子通過成人對其行為、言語的評價,逐步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從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如果孩子聽見某些人說了髒話,覺得挺瀟灑於是就跟著學,這時父母或老師需要解釋清楚,這句話一點也不酷,反而是罵人的話,不好聽,更不文明,不要學別人說。經過多次這樣的疏導,孩子便不至於因為從眾心理而仿學不良行為,進而形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02

幫孩子養成尊重他人的品質

我們都知道,尊重他人是一項基本的道德。“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講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體恤、相互尊重的美好關係。那麼,如果孩子的口中吐出的是髒話,他還會收穫如春風拂面一般的美語嗎?

在道德觀念還未完全建成的年幼時期,孩子們可能無法意識到自己的不當言行會對別人帶來傷害,因此偶爾出言不遜也很難意識到有什麼不對。因此家長和老師一定不能忽視孩子從小的道德建設,與其呵斥孩子,不如儘早告訴他,尊重他人,應該從言語的禮貌做起。

03

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發洩情緒

孩子說了髒話,家長老師一定要一分為二來看問題,一味地教訓孩子不要說,可能會掩蓋問題的本質。內心壓抑的孩子,如果心裡不舒服,通過說髒話的方式發洩了出來,可能比那些通過傷害別人來發洩要好。

這就提醒我們家長老師,要首先觀察孩子說髒話是因為什麼?如果孩子是因情緒問題單純進行發洩,那就該和孩子來一次深入溝通,瞭解孩子成長期的困惑、煩躁、孤獨等心理。摸清了問題的根源後,教孩子用更健康、綠色的方式去發洩自己的情緒,比如打球、登山、塗鴉、大聲唱歌等等。

04

給孩子做好榜樣,營造乾淨的語言環境

有人說,孩子哪裡天生懂髒話,還不是跟大人學的?的確,每個人都不是聖人,做父母的面對著更多的壓力,遇上不順心的人、事,難免也想說句髒話解解氣。但當著孩子的面,中教君建議家長老師們,在說話上給孩子做個好的示範。

常言道,身教勝於言傳。家長老師光是叮囑孩子別說髒話,不如管好自己的口,親自踐行好好說話的原則。不管在什麼場合,什麼樣的情境下,只要孩子在身邊,就盡力為他營造一個乾淨的語言環境。相信在你善言善語的薰陶下,孩子會養成禮貌說話的好習慣!

05

立好規矩,配合適當的懲罰措施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培養孩子習慣時,這一點更為重要。要想孩子改掉孩子說髒話的不良習慣,家長老師一定要給孩子定下規矩,並配以合理的懲罰措施,讓孩子在遵守規則的同時,學會管理自己的言行。

比如家長可以在家庭日常交流中彼此監督,如有家庭成員口出髒字,就懲罰他洗一週的碗。父母和孩子以平等的身份互相監督,有利於孩子在監督大人的過程中逐漸學會約束自己。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們輪流來做“文明監督員”,記錄同學們不良言行以作警示,孩子們小小的羞恥心會讓他們及時修正自己的言行。

06

重溝通輕說教,放平心態應對孩子早期叛逆

有的孩子說髒話並無惡意,僅僅是因為覺得酷。家長老師們應該理解,在言語上出格其實是孩子們內心叛逆的一點表現。成長叛逆期的孩子就像一隻刺蝟,他的內心充滿不安,如果感受了來自父母和老師的“敵意”,就會豎起滿身的刺,封閉內心。因此,家長老師這時候如果採取強硬的手段去批判、遏制孩子的行為,無疑會適得其反。

所以如果聽到孩子說髒話,先彆氣得炸毛,換個角度想想,成長過程中處處都有拔節之痛,孩子承受的壓力也不小,家長和老師不妨拿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子,放平心態和孩子談談心,說不定能解決更多比說髒話更嚴重的問題呢!

說髒話這件事,

聽起來是件小事,

但背後反映的問題可真不小。

家長老師們,

您知道如何讓孩子

擺脫愛說髒話的習慣了嗎?

 身為家長的你突然發現,自己家的孩子會說髒話了。而且經常出口成髒,正確的引導教育才能糾正孩子的壞習慣。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孩子出口成髒家長的教育方法,快來看看吧。

  孩子出口成髒家長的教育方法

  第一招:冷處理法

  當孩子說髒話時,不打孩子,也不和孩子說道理,假裝沒聽見,對他不理不問。慢慢地,孩子覺得沒趣自然就不說了。這裡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大發雷霆,表現出異常憤怒的樣子,或重複孩子的髒話,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強化這種不良行為。

  第二招:模仿療法

  模仿療法又稱為示範法,是指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學習和獲得良好行為,減少和消除不良行為的一種矯正方法。

  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來改變個體行為是相當有效的,其主要類型有:影視模仿法、錄像模仿法、讀物模仿法、現場模仿法、參與模仿法等。家長可以編故事讓孩子自己體會,這是典型的讀物模仿法。編故事的同時,在故事中給孩子一些好的建議,比如在他生氣的時候可以找人傾訴或者和喜愛的玩具說話等,而不能用說髒話的方式。總之,家長可以運用多種策略去幫助孩子模仿學習良好的行為,最終讓他改掉不良行為。

  第三招:認知行為療法

  這種方法的種類很多,心理學家貝克的認知療法強調兒童對自己行為的認識,注重通過直接干預和重建等手段來改變兒童的認知,從而改變兒童的行為。基本步驟如下:第一步:瞭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良行為,幫助他認識到說髒話是一種不好的行為。

  第二步:幼兒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尚未分化出主體與客體。所以,當你問他:“罵人好不好?”他一般會回答:“不好!”這是因為在他的自我意識中,說髒話是別人做的,不包括他自己。他說這些髒話,只是在模仿,覺得好玩而已。因此,你不要從道德品質的角度去衡量這件事,而應教導並積極暗示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第三步:對孩子的各種良好表現,一定要給予適當的反饋與強化,如能改掉毛病,或者表現出一點點良好的跡象時就及時表揚他,使他徹底改正說髒話的壞行為。

  第四招:環境隔離法

  孩子為什麼說髒話?如果追因溯源之後,發現他是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那麼就該採取環境隔離法,讓他遠離不良環境,不讓他跟一些說髒話的孩子一起玩。

  第五招:適當懲罰法

  如果孩子長大了一點,比如到五六歲,仍有這種不良行為,就可以給他適當的懲罰,促使他反省自己的行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讓孩子改變不良行為的關鍵要教會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做好積極引導,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一個健康的環境裡成長。

孩子出口成“髒”,家長該怎麼管?

罵人在成人世界裡,好像是個普遍的現象,無論是哪國語言都會出現“髒話”。

雖然大家都知道罵人是件非常不禮貌、非常沒修養的事情,但可能由於它更能直接的表白自己的惱怒或者心理,所以一直很盛行。

但如果在孩子那片潔白、美好的天地裡,突然也出現了這樣的汙點,那就太不應該了。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應該杜絕這樣不文明的惡習,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如果從小就養成了這種壞習慣,不但讓家長、老師遺憾,讓周圍的人厭惡,就連小朋友都會遠離他。因為所有孩子的家長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跟這樣的“壞”孩子接觸,生怕自己的孩子也染上這樣的惡習。因此,家有愛說髒話孩子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言行,千萬不能任由其出口成“髒”。

小花本是個挺乖的孩子,卻不知什麼時候染上了罵人的毛病。那天小花的爺爺到幼兒園接她回家,沒想到老師卻把爺爺叫到了一旁,跟爺爺說小花今天在幼兒園裡罵了小朋友。爺爺聽了心想,小孩子懂得什麼叫罵人啊,因此並沒有往心裡去,但當著老師的面,也只好表態,說回去教育小花。可是一到家裡,爺爺就把這件“不起眼”的小事拋到了腦後。

沒過幾天,媽媽去接小花,結果又讓老師“留了堂”,又重申了一遍小花罵人的事情。而且告訴媽媽說前兩天已經跟爺爺說過了,可是孩子卻沒有悔改。這兩天不知怎麼了,動不動就說髒話,其他小朋友不理解,都來問老師,小花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弄得老師都無法解釋。

小花媽媽一聽,可真著了急,她沒有想到小花小小年紀就會罵人了,這是跟誰學的啊?回到家媽媽把小花狠狠地說了一頓,沒想到,爺爺從中阻攔,“他們老師前兩天跟我說來著,我都沒當回事。孩子年齡還小,他哪知道那是罵人的話啊,等再大點就明白了,不用這麼大張旗鼓的。”

孩子見爺爺解圍,便向媽媽做了個鬼臉,跑開了。媽媽看著孩子的身影,輕輕嘆了口氣,心想:也許孩子就是覺得這樣說好玩,希望孩子真的能像爺爺說的那樣,年齡再大點慢慢就不罵了。

許多家長對待小孩子罵人這件事,跟小花媽媽的這種心理相似,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偶爾也不知道是哪裡學來的話,胡亂說說,其實他自己都不知道這些髒話是什麼意思,等長大了,明白事理了,也就不罵了。

甚至有些家長刻意不去理會孩子罵人,怕說了孩子,孩子反而記住了,常常掛在嘴邊。正是這種僥倖心理,縱容了孩子壞習慣的養成,孩子也因此誤入歧途。

小新是班裡調皮的孩子之一,總是讓老師跟家長操心。每天告不完的狀,弄得小新的爸爸媽媽直頭疼。這不,剛剛走了一個告狀的家長,另一個又來了。

“小新媽,你家小新太不像話了,怎麼張嘴就罵人啊!”鄰居張阿姨氣呼呼地進了小新家。

“噢,張阿姨,您別生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小新的媽媽趕緊跑過來勸慰鄰居。

“剛才,我的孫子跟小新玩,不小心把球扔到了小新身上。我們還沒來得及道歉,他張嘴就罵。我看不過去,上前說了他兩句,可好,他張嘴連我都罵,你們說氣不氣人!這孩子你們必須要教育了,嘴太髒了!要是再這樣下去,可怎麼得了!”張阿姨說完轉身出了小新家門。

這時,小新剛好從外面跑了進來,媽媽生氣地質問他為什麼總是罵人,小新卻不以為然地說:“那怎麼了,誰招著我,我就罵誰,他們就欠罵!”

話一出口,在一旁忍了半天的爸爸突然上前給了兒子一巴掌,“我讓你罵!我看你以後還敢再罵!”

媽媽見狀,趕緊上前攔阻,“孩子有錯,你也不能打他啊。有話好好說麼!”

“你就慣著吧,這孩子都是讓你慣壞的。這麼小就罵人,再不教育以後還不定幹嘛呢!”

每次都是這樣,本來是教育小新,結果卻變成了夫妻大戰。因此,每當一說到小新罵人這件事,小新的父母就不知道有多煩心。

罵人這種極不文明的行為,輕者傷了大家的和氣,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傷害事件。

生活中許多人際衝突往往都是從罵人開始的,雙方惱羞成怒後,就會演變成打架鬥毆,甚至傷亡事件。

然而,對於小孩子罵人這件事,有些家長總是滿不在乎,尤其是對那些剛剛學會說話的孩子,偶爾蹦出兩個罵人的詞,還覺得很好笑、很有趣,個別家長甚至還暗示孩子罵人。

殊不知,家長的這一疏忽,久而久之養成了孩子罵人的惡習,為孩子的生活埋下隱患。

因此,決不能養成孩子罵人的壞習慣,一旦發現必須制止。

★拒絕好奇心理,提早正確引導

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罵過人。

一般孩子罵人大概有那麼幾種:

隨口而出,不假思索;

怒不可遏,發洩不滿;

覺得好玩,有口無心。

這也正是兒童的特點,別人罵,他也跟著罵,把罵人當成一種學習語言的途徑。尤其是剛學說話的時候,好奇心強,有一種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

作為家長,這個時期切忌不能覺得好玩、新鮮,而放縱孩子的這種行為,即便孩子是無意識的,家長也要重視,鄭重其事地告訴他“這是罵人的話,不好聽,寶寶不能學啊”,而決不能在聽見孩子罵人的時候,故意引逗,或者哈哈大笑。

一定要把這種不文明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不給孩子的健康成長留有隱患。

★檢點自己行為,淨化語言環境

當發現孩子總是說髒話時,我們做大人的就要檢查自己的行為。在說服教育孩子之前,先要弄清孩子是跟誰學的髒話。

有些家長自己平時就不注意言行,常常髒話連篇,尤其是一些爸爸媽媽在家裡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時,從來都不顧及孩子,常常相互對罵,給了孩子錯誤的信號,漸漸學會了說髒話。

由於孩子的模仿力強,有些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聽見別的孩子罵人,覺得好玩,也想自己試試,慢慢地便學會了罵人。

這就要求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提高自己的修養,嚴於律己,為孩子創造文明、禮貌的語言環境。

一旦發現孩子身旁的人語言不檢點,一定讓孩子遠離他,以免受到不良影響。必要時,家長還可以採取一些防範措施,儘量避免孩子接觸不良語言環境,讓他聽不見髒話,也就學不到髒話。

不僅如此,家長還要增強孩子的“免疫力”,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等形式,教育孩子學用文明禮貌用語,讓孩子領悟到罵人是錯誤的。

★耐心教育引導,化解三尺冰寒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出口成“髒”的孩子雖然為數不多,但帶來了極壞的影響。

對於那種已經養成了罵人惡習的孩子來說,一兩句話是不管用的,克服它需要一個過程。作為家長要有耐心,循序漸進地教育,鼓勵幫助孩子早日擺脫罵人的壞習慣。

雖說家長需要及時、嚴肅地制止孩子的罵人行為,但絕不能打罵,這樣只能給孩子更壞的影響。

當家長聽見孩子罵人時,自己首先要冷靜,儘量避免當著眾人的面大聲訓斥孩子,或者與孩子起衝突,分析孩子剛才罵人的原因,把他帶到遠離人群的地方,私下說服教育。這樣既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能讓孩子在和平冷靜的氛圍下與家長溝通,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切忌千萬不能因為恨鐵不成鋼而過分懲罰和打罵孩子,這會讓孩子的幼小心靈受到傷害,導致他固執地堅守自己的錯誤。

如果常常罵人的孩子最近不怎麼說髒話了,教育有了進展,家長就要適時鼓勵和獎勵孩子的這種轉變,讓孩子知道家長的用心良苦,真正認識到自己罵人的錯誤。

家長首先應該耐下心來,和孩子講道理。

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和他們講道理他們會聽不懂,其實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強,只是有的時候出於孩子頑皮的天性,會讓大人覺得孩子很難管教。

和孩子講說髒話的壞處,為什麼不能說髒話,說髒話會對生活,對人際關係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然後可以問問孩子為什麼想要說髒話,是出於好奇還是覺得說髒話可能很“酷”,找到孩子說髒話的原因。

然後以身作則,在平常的生活中保持文明用語,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衝動或者生氣,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這時還需要問問孩子是和誰學的說髒話,有必要切斷孩子與這樣人的聯繫,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覺得會不好意思,孩子的未來是最重要的。

畢竟沒有哪一個整天說髒話的孩子最終會成為棟樑之才,就算家長對孩子沒有那麼高的期望,也要讓孩子有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最後祝您生活愉快!

孩子出口成“髒”都是受環境影響而形成,那家長更加檢討一下他都是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都是哪些人經常說出跟孩子一樣的髒話。找到原因了,儘量的讓孩子少接觸,或讓那個大人改改即可。適當的引導孩子,告訴孩子那話是沒禮貌,不要隨便說,不然會被其他人所討厭。

有一段時間,我就覺得很奇怪,我姐姐的小孩怎麼從一個超有禮貌的孩子,變成一個出口成“髒”的孩子。後來我就問她那些詞彙都是誰跟她說的,她就說同學都這麼說,她也就跟著說,她根本就不是很能理解那都是什麼玩意。

我就跟她說:那話是不好,沒禮貌的。讓她不要再跟著說,這樣會令人很討厭,別人以為她在罵人。她聽了也就似懂非懂的點頭,答應我不再繼續說。而姐姐也對那個孩子的媽媽說了這個惡作劇,讓她家的孩子也少說一點“髒”話。

循循善誘告訴孩子這是不禮貌的行為,並且要讓孩子知道說髒話很沒有教養。

我覺得很多家長對於孩子出口成髒這個毛病都會很生氣,甚至一怒之下會打罵孩子,這樣是萬萬不能的,因為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的。

其實應該找到問題的源頭,為什麼孩子會說髒話呢,因為耳濡目染被別人影響了,現在對於小學生張口閉口都是髒話我已經見怪不怪了。

因為各種電子產品他們已經接觸的很多了,比如說網絡,很多小學生都會屬於自己的手機,在我們那個年代是上了大學之後才有自己的手機啊!

所以這些孩子都是被手機帶壞的,所以應該從源頭上根治這個問題,沒收孩子的手機。

而且要耐心告訴孩子說髒話是不禮貌的行為,我覺得也應該和老師交流溝通一下,讓老師監督一下孩子平時在學校的用語。畢竟孩子都是怕老師的,要是讓老師監督說不定能改點這個說髒話的壞習慣!









美好未來A


我大女兒一兩歲的時候在老家,農村人喜歡家裡家常的,吵起架來真的是潑婦罵街一樣,很多男的動不動就媽了隔逼,滿口髒話,很多小孩聽多啦也是這樣,幼兒園就會罵人,還有些老人家喜歡逗小孩,就教我女兒吐口水,跺腳,罵人,叫人外號,所以我果斷的不敢讓小孩在農村啦,帶到外面來,遠離了那些,那些壞毛病都沒有啦,所以環境很重要,更不要在小孩子面前講粗話!所謂母雞上灶,小雞看樣就是這樣!!!


蘭芳152766211


我在大寶13個月的時候上班,平時就休息與吃飯的時候在家陪伴孩子,大寶一直是爺爺奶奶帶的,大寶三四歲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句“你媽的”。當時感到很震驚。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種體會。其實想想孩子的髒話都是來源平時的模仿。他根本不知道那些話是什麼意思,他們只是覺得有意思。



我覺得,想要孩子以後不會出口成髒,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一,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家長首先要做到在家不會出口成髒,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而他的模仿來源於平時最近接觸的人。家長就要起到榜樣的作用。



二,讓孩子認知到說髒話是不好的行為。這就需要家長的教育。告訴孩子哪些話是不禮貌的。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孩子講髒話千萬不要打罵孩子,而是需要孩子不斷的改正。當孩子講髒話時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懲罰,而當孩子改正了後,給孩子表揚或者其他獎勵,幫助孩子不斷反省自己的行為,直至改正。



三,家長教會孩子怎樣表達情緒。孩子講髒話有時候是為了表達自己憤怒,生氣的情緒,家長告訴孩子情緒的表達。我很生氣,我很高興,我很無聊,我很煩等等。

孩子講髒話是他成長的叛逆期,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打罵孩子,與孩子耐心溝通,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孩子,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由“出口成髒”變為“出口成章”!


二胎寶媽歡喜路


父母平時對著孩子面前都不能夠大聲喊叫,更不能說粗話髒話相對,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了,也不要亂罵粗言穢語,大人的言行舉止,你經常講粗口罵人,睥氣爆燥的,在小孩面前無理要求,孩子在家,你長其在是這樣子,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情,在家裡面的孩子看在眼裡,入在心間,有樣學樣,一下就學到壞脾氣了,長大就改不了。同時更不要忽略孩子成長的過程,不要迫著自己的孩子做不喜歡的事,給孩子多一點關愛,關心,記住不要溺愛孩子們。

有些父母有時講話一定要對自己的言行必須注意,對著孩子們,對孩子耐心點,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和自我保護自己意識能力,提高孩子的素質,對人要有禮貌用語,不講粗口,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的態度好,有教養,有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孩子長大後,一定會都會夠好的。

希望一位的孩子們都健康快樂成長……

謝謝🙏!



mary197168681


親身經歷

我的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他們的方法僅僅限制於字面的解釋:自己所不喜歡或者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我覺得光是靠講道理,對於理解能力有限的兒童屬實有難度,那怎麼讓孩子更直觀的瞭解這個道理呢?我想了一個辦法,貌似很有效:我把兒子叫到鏡子前面站好,問他能看到鏡子裡的人麼?他說能看到。我告訴他鏡子裡的那個人,就好比在學校和外面接觸到的人。我讓他先對著鏡子裡的人笑,然後問他“鏡子裡的人對你笑了麼?”他說笑了。我又讓他對著鏡子裡的人做鬼臉,問他“鏡子裡的人對你在做什麼?”他回答做鬼臉。

然後我就跟他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好比照鏡子,你對鏡子裡的人笑,他就對你笑,;你對他做鬼臉,他就對你做鬼臉。你希望別人對你笑還是做鬼臉?!你希望別人對你怎樣,你就先怎樣對別人。”

言傳身教

相信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孩子的教育中最關鍵是環境的薰陶。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爭論一些敏感問題,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爆粗口。如果不注意,日積月累,孩子“出口成髒”也是必然的。

結論

我個人認為“身教”的影響要遠遠大於“言傳”,環境是影響孩子成長的最大因素,所以讓孩子避免“出口成髒”,要父母長輩做到“謹言慎行”才能有作用。

“弛哥說”,一名生活領域創作者,如果我的答案和文章能夠讓您有共鳴,或者能夠讓我們共同成長,請為我點贊關注和評論,因為有您,心存感激。


弛哥說


對於孩子怎樣才不讓孩子出口成髒?

首先,對於孩子來說,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父母,父母要給孩子起好帶頭作用!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髒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教育要從孩子抓起。孩子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天真無邪,可能父母怎麼做,孩子就跟著學,孩子還不能分辨什麼是好是壞,不想讓孩子說髒話,那父母就得給孩子多傳遞一些正確的道理,教育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正確的引導孩子養成一個不說髒話的習慣!


其次就是生活在怎樣的環境,“出淤泥而不染”畢竟是少數,對於孩子來說自制力和定力並不是很強,如果和一些調皮的孩子,經常就是說髒話的孩子在一起,難免不會學壞,和他們一樣就是出口成髒!

以上就是我所總結如何不讓孩子出口成髒的方法,也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因素。第一,作為父母要給孩子做好帶頭作用,自己要以身作則!培養孩子養成不說髒話的好習慣!第二,就是生活在健康,良好,積極,充滿正能量的生活環境!這樣就可以讓孩子不隨口說髒話!如果對你有幫助,麻煩點贊關注,謝謝大家支持!



我們不曾妥協


不讓孩子出口成髒,要從小做起。

一、家裡大人要以身作則,不說髒話。

孩子小時候的言行舉止都是模仿大人的,如果大人平時不注意,有時說髒話,孩子不知道這是不該學的話,就跟著學會了。 這個責任在大人。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大人先要做到成為什麼樣的人。

二、不要讓防接觸喜歡說髒話的人。

有的家長帶孩子去一些不太好的場所,接觸的人有說髒話,孩子也會跟著學的。

孩子的成長環境非常重要,古人就知道這一點。孟母三遷就是為了讓孩子找一個好的生長環境。

三、加強道德教育,讓孩子懂得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孩子學話其間,無意中學會說髒話,就要給孩子講清楚,哪些話是髒話,不能說。讓孩子知道說髒話的不是好孩子,說髒話是不好的行為。孩子大點了,就可以給孩子通過講故事,讀繪本等形式,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

這三點做到位,孩子就不能出口成髒了。


淡月輕風2006


只要你不出口成髒,你兒子也就不會出口成髒了,主要還是看你這個家長的德行了,俗話說上行下效,你上樑都不正,下樑肯定歪


鷹之戀569


你好,小孩子說髒話一般是聽旁邊的人說,我們家小孩以前也說類似“你媽的”這種髒話,我們主要方法,一是先制止,看她的反應,有時她會立刻不說,有時反而越說越來勁。這個時候就用第二種,開玩笑說她,說“哎呦,我們家**都說髒話啦,好羞羞哦,不跟你說話了”這種方法需要過段時間才能起效果,在這段時間也可以採用開玩笑+漠視法,漠視就是忽略她說了髒話,時間久了她自己就覺得沒有意思,也就不說了

小孩說髒話不可怕,只要用對了方法是可以改過來的




糾結與前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b3c000d2c9826b86b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