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信奉挫折教育卻常陷入誤區,該如何正確進行挫折教育?

寒風


我覺得挫折教育,是教育手段和方法,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身心成長。如果家長選擇挫折教育,那麼生活著那些挫折可以對孩子起到教育作用呢?如果有些事情孩子努力也做不到,這個挫折是不是太大了,而打擊孩子自信心?如果挫折很容易孩子就邁過去了,那豈不是起不到作用?所以這個也是需要選擇合適的教育契機。讓孩子既然感受挫折,又能感受克服困難的後的成功體驗


華東師大教育學博士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

今天和一個學生談了談,她告訴我,小時候父母怕她驕傲,在她得意時,用各種辦法告訴她‘你沒什麼可高興的。。。。’在她失意時說‘你看吧,我早說過。。。。’過幾天就是她19歲生日了,回憶裡都是打擊,她說她真的變成“沒什麼可高興”的人。。。。

這次談話讓我淚流滿面,為她的遭遇。做為一個老師和朋友只能告訴她,你已經長大了,可以自我負責,自我教育。。。。

真想大聲喊醒一些父母:挫折教育,是給教育,不是給挫折!當你的孩子遇到挫折時(這會經常性出現),要傾聽委屈與訴求,鼓勵孩子重振旗鼓,儘可能的提供足夠的支持,慢慢增加韌性、抗擊打能力,反擊能力和競爭精神。這才是教育!

如果這些都做不到,那就抱抱孩子。

希望終有一天,每個孩子在成年後,回憶裡都是擁抱。


胖曉曉


家長信奉挫折教育卻常陷入誤區,這個誤區是什麼?這個誤區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常常以為打擊等同於挫折

應該說,願意讓孩子承受挫折教育的家長出發點是好的,比起一味呵護絕不讓孩子受絲毫委屈的家長來說,能夠想到通過挫折讓孩子成長起來的家長更明智。因為,這個世界上處處存在著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挫折。如果總是迴避挫折,不讓孩子經歷任何挫折,捧在手裡怕凍著,含在口中怕化了,這樣在溫室裡長大的花朵,不說嚴寒了,就是外界偶爾有一點風寒,他們也經受不起。君不見,有多少脆弱的孩子在一些根本不起眼的失敗面前、挫折面前丟盔棄甲,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

但是,要知道,挫折應該是人生道路上需要鼓起勇氣去戰勝的一個又一個困難和挑戰,而不是應該遭受的悲慘絕望的打擊。對於孩子們來說,所謂挫折應該是他們在前進路途中的一個個小坎兒,努力一下就能度過去的;而不是怎麼努力也翻不過去的大山,讓他們心驚膽戰,絕望投降的。前者叫挫折,後者叫打擊。面對挫折叫勇敢,面對打擊叫找虐。



2,家長主動人為創造挫折來折磨孩子

由於對挫折和打擊的內涵理解有所偏差,家長常常主動製造對孩子的打擊,美其名曰挫折教育,實際上是在無情地折磨孩子。比如說,孩子考試取得了好成績,家長非但不及時表示賞識,反而刻意抹殺孩子的努力,以嘲諷的語氣告訴孩子不要驕傲,驕傲是要跌跟頭的。實際上,孩子這時候是在與家長分享成功的喜悅,希望得到家長的肯定和鼓舞,結果家長給孩子澆了一盆冷水,讓孩子透心涼!孩子其實並不是驕傲,而是自豪,這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而當孩子在後面遇到考試失敗的情況時,家長則毫不留情地說出更為尖刻的話語,你看,我就說吧,驕兵必敗!問你下次還狂不狂了?這種話一旦說出來,就是在孩子傷口上再撒把鹽,讓他們痛得不能自已。家長表面上看是在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實則是要驗證自己的明智。但殊不知,用力用錯了方向。做錯了事情,則無論採用多正確的方式去做,也一定會結下苦澀的果實。


3,家長在真正的挫折來臨時卻束手無策

沒有挫折創造挫折也要上,是一部分家長的心理,這種心理根本要不得。好比孩子打小學走路,在太過順利的時候適當地緩一緩孩子的前進步伐,免得孩子跑起來、飄起來,摔大跤子,這是可以的、應當的,但故意給孩子使絆兒,看他跌倒在地痛得哇哇大哭則完全沒這個必要。

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家長的擁抱和關懷,不是漠不關心的指責,不是說證明自己多麼有遠見卓識的風涼話,更不是不管不問、視若無睹,讓他們覺得自己好像是棄兒一般孤立無援。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無論孩子遇到什麼挫折,家長都應該是他們身後的那堵厚實的牆壁。孩子不管怎麼往後退,都絕不會掉進深淵,他就會有從跌倒中站起來的勇氣和信心。


綜上所述,挫折教育應該是自然而然的,當它來了,不要刻意幫孩子化解,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去化解;它還沒來,也不要主動去招惹它,它沒來是因為還不到來的時機,孩子還沒有能力做好應對;它來了,家長要做好提前準備和分析研判,孩子能獨立面對的讓孩子自主去處理,孩子獨自一個人確實無法應對的,家長要堅決地施以援手,但不能全盤接過來。

讓孩子承擔自己能夠承擔的那部分責任,是挫折教育的核心要義。不能多,多了孩子承受不起就會崩潰;也不能少,少了,孩子就得不到應有的教育,失去該有的警惕。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劍客談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