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報營收利潤雙增長,康佳如何再憑APHAEA未來屏定義新趨勢?

Scorpion絡小羽


康佳三季報營收利潤雙增長?公佈的財務數據確實是增長的,營收增長40.05%,淨利潤增長2.84%,但筆者對康佳業績增長的質量卻不敢恭維。

早在2018年的時候,筆者曾對康佳2017年的財務報告做過一次詳細分析,結果是:公司主營業務持續虧損,淨利潤來自處置子公司和變賣房產收入,而公司管理層卻把淨利潤的大幅增長歸因於戰略轉型的功勞。

康佳是國企,控股股東是與保利集團並列的央企之一的華僑城集團,所以,公司的好壞功過筆者不做過多評價。

但筆者今天想通過對康佳財務數據的拆解,給那些認為康佳什麼“營收利潤雙增長”的人提個醒,康佳的問題涉及的不只是業績增長與否的問題。

拆解康佳財務數據

先從最新三季報淨利潤開始,往後倒推主營業務收入,看是不是真的增長了。

咋一看,無論是單季度還是前三季度康佳的營收、淨利潤都是增長的,單季度營收增長28.91%,前3季度增長40.05%。

但請大家再把注意力放在“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一欄,在這一欄會發現,康佳單季度虧損4.23億,同比下滑109.27%,前三季度虧損10.46億,同比下滑107.94%。

所謂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簡單理解就是,公司主營業務產生的淨利潤,可以看到康佳的主業依然是虧損的,談不上增長。

所以,康佳淨利潤能夠為正,主要是因為把非主營業務產生的收入,直接計入了利潤表。按前三季度淨利潤4.5億,扣非淨利潤虧損10.46億計算,非主營業務收入應該是14.96億。這近15億的收入來自哪裡?

可以看到,前三季度康佳處置非流動資產收入6.76億,獲得政府補助6.16億,委託投資收益1.34億等項目,合計總數正好為14.96億。

所以,康佳一直是在通過非主營業務的收入來彌補主營業務虧損,以使財務報表的淨利潤為正,而這種狀況康佳已經維持了近10年。

如果不是非主營業務收入撐起淨利潤好看的數據,康佳實際上早已達到“連續虧損3年”被打上“ST”的特別處理條件。

康佳新戰略

應該是從2016年之後,康佳開始在財報中不斷提及公司戰略轉型成功,從而導致公司業績好轉。

在連續幾年強調戰略轉型之後,公司確實取得一定的成果,2017年營業收入312.28億,同比增長53.84%,淨利潤50.57億,同比增長5185.74%,2018年營業收入461.27億,同比增長47.71%,淨利潤4.11億,同比下滑91.87%。

但實際上,公司淨利潤增長的真正原因來自於,2017年賣了康僑佳城置業投資有限公司70%股權收入51億多,2018年賣房又賣子公司大概有7-8億收入。

仔細來看康佳的“新戰略”基本上是在做加法,這樣一來又有一大批的子公司成立,而以前讓康佳成為“黑電巨頭”的主業就變得很不突出,現在談起康佳讓它引以為傲的又是什麼呢?

是科技?是產業?還是園區?抑或是智能電視?好像都不是!

2018年筆者在分析康佳2017年財報的時候,就有一個感覺,像康佳這樣的集團公司,目前的狀況就應該做減法,賣掉一些非主營、不能盈利的子公司,做好主業縱深發展。

這兩年裡,確實也看到康佳做減法了,也賣了一些子公司,但在“新戰略”的趨勢下,沒處理掉1-2個子公司的同時又有十幾家新的子公司出現,讓這個集團變得越來越臃腫,主業更是不明顯!

所以,無論是康佳目前財務數據的增長,還是新戰略的實施成果,作為投資者大家應該看清楚,康佳的戰略越來越模糊,主營業務始終未能實現盈利。

最後,如果您認同筆者的觀點,請加關注並點贊。謝謝您的支持!


銳眼財經


深康佳股票代碼好像是000016,記憶中好像是1999~2007年重倉持有過它。

康佳已經走過38個年頭,目前股價4元,從布林線看未來康佳可能在3~5元一帶徘徊等待向上突破。

2018年深康佳發佈會上說:轉型升級為一家,科技創新驅動平臺公司。

硬件+軟件。終端+用戶。科技+控股型高科技公司。

2019年前三季度報表說。營業收入420億,利潤增長40%....可以說轉型升級的還不錯。就說到這裡吧。



我愛數學


未來屏不能夠定義任何東西,就如專利不一定能讓人接受一樣。但合適的新產品卻真的能夠創造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未來屏就是如此。因此,企業有新發展很正常。


萍山相逢48477946


只有不斷的去研發新的技術,開創新的領域,做出好的產品這樣才能有更好的上升趨勢。


靜姝娛樂


有創新有突破就代表有市場有訂單


大孟小農人


地產


來來回回


地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