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老師眼中的“笨學生”,卻獲得三位院士舉薦,22歲成為教授

在中國,20多歲成為正教授的人有梁漱溟、葉公超、胡適、劉半農,這些都是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大學者,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當今教育體制下出現的“天才學者”——劉路!

劉路,1989年出生的,因為大三時證明西塔潘猜想,被中國科學院三名院士——李邦河、丁夏畦、林群三名院士聯名上書中央和教育部,席位破格錄用和重視這名年輕的數學天才,在劉路22歲時,他被正式破格錄用中南大學正教授級研究員,獲得100萬獎金。

他曾是老師眼中的“笨學生”,卻獲得三位院士舉薦,22歲成為教授

西塔潘猜想是什麼,我想絕大多數人是無法理解的,單說這個成就有多高,除了獲得國內的榮譽外,我們看看他的國際影響,美國芝加哥大學數學系教授m給劉路寫信:

“我是過去眾多研究該問題而無果者之一,看到這一問題的最終解決感到非常高興,特別是你給出的如此漂亮的證明,請接受我對你令人讚歎的驚奇的成果的祝賀!”

這麼一位數學天才,在初中時竟然被老師和家長懷疑是“智商有問題”。

劉路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在國有企業後勤部門工作,母親是一家企業的工程師,良好的家庭環境培養了他對理工科尤其是數學的熱愛。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學生,初中時卻成績平平,眼看無法考上重點高中,母親心急如焚,找到了劉路的老師。最終老師當著劉路母親的面,直接給他兒子做出一個殘酷的結論:“劉路確實努力,但是智商實在差了一點兒”。

他曾是老師眼中的“笨學生”,卻獲得三位院士舉薦,22歲成為教授

其實,劉路只是痴迷於數學,每天吃飯、走路都在思考數學問題,當然這不是課本上的數學,而是數論,劉路說:“上初中時,一些同學還在為數學教科書上的習題抓耳撓腮時,我就開始自學數論了。”因為痴迷數學,他的其他科相繼亮了紅燈。

成績不好,甚至連他最喜歡的數學,也在及格線徘徊,當老師和母親都被迫接受這個”笨兒子“時,他卻超水平發揮考入重點高中,到了高中,他的成績依然平平,用劉路高中數學老師的話說:“做題總是看不到步驟,結果出來得莫名其妙,但中學數學是要按步驟給分的。”。

高考時,他再次“超常發揮”,超出遼寧重點線56分被中南大學錄取,大學期間同樣成績平平。但是,同學們玩電腦遊戲的時候,劉路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同學們在睡覺的時候,劉路在看書,就這樣,劉路成了同學心中的另類,人稱“學術男”。

他曾是老師眼中的“笨學生”,卻獲得三位院士舉薦,22歲成為教授

最終,這位“另類”的學生,通過另類的途徑,走上了人生巔峰。通過劉路的故事,我給我們幾點啟示:

一、學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雖然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有多少學生能夠真正有自己的“興趣”?多數學生的興趣都是淺層次的,表面的,還有很多學生,為了分數會放棄興趣,比如到了高中進行選科時,有的學生明明喜歡文學、喜歡哲學和歷史,但是卻被迫妥協,去學自己不喜歡的理工科。

劉路也曾經多次面臨這樣的抉擇:當他成績不好考不上高中時,當他考上大學卻要選擇冷門的”數學“專業時,他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但是可貴的是劉路一直堅持自己的興趣,即便是解開西塔潘猜想,劉路也沒有任何功利性,他自己的回答:就是喜歡,純粹出於好玩,沒有想過寫一篇論文就能獲得什麼榮譽。

他曾是老師眼中的“笨學生”,卻獲得三位院士舉薦,22歲成為教授

二、老師:不要輕易否定一個人

從劉路的經歷看,他從小學到高中,都不是學業出眾的學霸,即便是考上985大學的中南大學,也未能進入北大清華,不能算頂級”學霸“。

但是,正是這麼一個學生,卻取得了無人能及的成就,不得不讓了我們反思,更應該讓我們反思的是,他的中學老師,包括他的父母,竟然把這麼一個天才認定為”笨學生“,這簡直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其實,老師眼中的”差生“,最後成功的比比皆是,很多老師都被現實”打臉“過,那些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最後往往成績平平,而那些”差生“卻往往是事業的成功者,但是即便如此,也改變不了中小學老師偏愛”好學生“的觀念。

他曾是老師眼中的“笨學生”,卻獲得三位院士舉薦,22歲成為教授

三、教育:要因材施教,偏科也可能是怪才

在眾多”怪才“中,劉路是努力的,優秀的,也是幸運的,因為他不僅一路靠著”超常發揮“進入大學,破格聘為正教授,創造了無人能及的“神話”,他揭開了世界難題,更是因為他遇到了伯樂,中南大學博士生導師侯振挺教授,中科院的三位院士,甚至包括美國的鄧尼斯·漢斯傑弗德教授等,都是他的伯樂。

但是,現實中,也許還有很多張路、李路,因為偏科而無法上重點高中,上名牌大學,雖然現在國家選拔人才的途徑已經多樣化,除了高考,還有奧賽、還有自主招生等,但是對於多數學生來說,偏科就意味著無法上名牌大學,甚至連大學都上不了。

他曾是老師眼中的“笨學生”,卻獲得三位院士舉薦,22歲成為教授

我曾經見過一個學生,是真正的”學渣,成績倒數,但是卻痴迷於文學、史學、哲學等著作,桌面上擺滿了黑格爾《哲學全書》、《道德經》這些著作,老師在上面講課,他就在下面看“閒書”,誰也阻止不了,最後自然無法進入大學。

對於劉路這種數學思維超好,因為閱讀國外教材外語又超棒的學生,考前強化一下,文化課自然不會太差,但是其他很多偏科生,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在中國,能夠這麼有能力,有運氣的人,並不多見,劉路教授,希望你堅持夢想,把研究之路,越走越寬。

看了劉路的故事,你有何感想?歡迎留言討論!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歡迎關注,一起探討教育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