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去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垓(gāi)下四面楚歌,收拾了項羽,劉邦的心裡總算落了下大石頭。在魯國給項羽舉辦的葬禮上,劉邦哭的昏天黑地,內心卻是敞亮的,比誰都高興。

今年二月,楚王韓信等眾多天下諸侯上表勸進,劉邦假意推脫了一番,後來還是美滋滋的答應了。

等不及先把首都確定下來,劉邦就迫不及待的在當月甲午日,於汜(sì)水的北岸即位,上尊號,曰皇帝。

決 斷

劉邦和大臣們想在洛陽建都。

洛陽是周天子的故都,居天下之中,文臣武將們的家鄉也距此不遠,沒人不樂意。

大局已定,劉邦和文臣武將在洛陽南宮大擺宴席,慶祝了一番,抒發了勝利者的暢快心情。

快樂的日子總是過的很快。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還是初春,現在已經是夏季了,三個月過去了,身上的厚衣成了薄衫,樹木也披上了濃濃的綠衣。

有一天,虞將軍引薦了一個穿著粗布衣服的人。這個人是齊國的戍卒,名叫婁敬,剛從隴東返回齊國。他心思縝密而又眼光宏遠,從關中到洛陽的路上一直在思考著天下的大勢。

他對劉邦說,當今天下的形勢並不安定,定都洛陽容易受到攻擊,相反,關中沃野千里,人口是天下三分之一,四塞之地,進可攻,退可守。

婁敬的話說的似乎有理。劉邦的心情有點低落了。

等到殿內無人,劉邦在燈下查看天下地圖,看看分封出去的土地。這裡是韓信的楚國,那裡是彭越的梁國,還有淮南王的、趙王的、燕王的等等。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劉邦分封的異姓諸侯王表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西漢初期異姓王割據圖

劉邦這才發現與項羽打了好幾年仗,自己差點都被打死,辛辛苦苦打下天下,現在項羽死了,鴻溝以東的半壁江山終於臣服,但都分封了出去。

可怕的是,這分封的各個諸侯王都是厲害角色,每個人心裡都裝著一個皇帝夢。一個項羽死了,好幾個項羽讓劉邦自己扶植起來了。

想到這裡,劉邦猶如捱了當頭一棒,打在了滿是勝利滋味的腦袋上。

天下大勢還未定,洛陽並不安全。

第二天在朝堂之上,劉邦與群臣商議。

群臣都是函谷關以東的人,洛陽很合他們的口味。在來洛陽的這三個月裡,大臣們早都買房置地了,家裡剛佈置好,舒坦日子剛過上,誰也不願意搬。

大臣們都不好明說,但一個個還是爭著慷慨陳詞:"秦始皇就建都關中,到秦二世就滅亡了。東周建都洛陽,延續了好幾百年。千萬別去關中,去了長不了"。

在劉邦猶豫未決之時,張良說:"關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定都關中是對的"。

這時,劉邦又展現出了自己的過人之處,那就是決斷。

在鴻門宴中,劉邦從項羽口中得知自己內部有項羽的奸細,當他逃脫之後,回到本方大營,二話不說,立斬奸細。在漢中蝸居時,聽到韓信講的頭頭是道,他力排眾議,登壇拜將,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立馬成為心腹大將;在被項羽被打的丟盔棄甲之時,他謊稱是送信的使者,直入韓信大帳,奪了韓信的兵權,然自己又壯大起來。

劉邦在應該決斷的時候毫不含糊,而且行動迅速。

聽了張良的話後,劉邦拍板定下建都關中,當天開拔。

暫 居 櫟 陽

在下定決心定都關中之後,劉邦當天就命令群臣全部啟程。雖然大臣們心裡有十二分的不願意,為了保住官位,也只能收拾細軟,帶上家人,隨大軍西行。

進入關中後,劉邦及眾位大臣暫時居住在櫟陽城。

櫟陽位於現在西安東北的閻良區武屯鎮。這裡是秦國的故都,在秦獻公、秦孝公時曾以此為都,著名的商鞅變法就從這裡開始。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當劉邦住在櫟陽城裡後,有一種特別安穩的感覺。在楚漢相爭中,櫟陽一直是漢軍的後方大本營。

前些年與項羽的大軍在滎陽僵持,眼看岌岌可危,城被攻破之前,這位斬白蛇舉義的英雄有一次放下架子,當了狗熊。他利用兩千女子佯裝投降,自己帶一些人從另一個城門偷偷溜了,頭也不回的直奔關內的櫟陽城而來。也是在這裡,他和大臣定出了從東南出武關,讓項羽不能南北相顧的大計。

現在項羽已死,再也不用擔心他了。現在住的櫟陽城作為戰時的臨時大本營還可以,作為都城那可不行,這裡沒有合適的宮殿,地方也太小。

如今在那裡定都呢?

鹹 陽 空 夢

住在櫟陽,劉邦還是想起了咸陽。

那個地方好,輝煌壯麗,財寶和美人應有盡有,市面上繁華,人口也多。雖然秦始皇在關中有行宮三百處,在關外也有四百,沒有一處可比得上咸陽。

當年他首先攻入關中,接受了秦國投降後,直奔秦宮殿而去。劉邦本想好好的享樂一番,住住秦宮殿,噹噹秦王。

這時樊噲、張良阻攔了他,把秦國的珍寶財產都封存起來,當天又回了霸上軍營中。這唯一的一次咸陽之行,猶如一場空空的美夢。

後來看著項羽帶著四十萬人氣勢洶洶的打進函谷關,又給他擺了鴻門宴,劉邦幸虧當時聽了樊噲、張良的建議,不然這美夢就會變成一場實實在在的惡夢。

項羽的祖輩中有一個叫項梁的人,他是楚國大將,死在了秦將王翦刀下。一直對深仇大恨銘記於心的項羽對秦人毫不客氣。他剛剛在函谷關外的新安縣坑殺了二十萬投降的秦軍,殺紅了眼。

在劉邦表示臣服之後,項羽帥領大軍開進了毫不設防的咸陽。看到秦國的宮殿這麼巍峨,街道這麼寬闊,人口這麼多,項羽就來氣,一不做二不休,來了個打砸搶殺,之後放火燒了秦宮殿。可憐這商鞅主持營建的帝國都城,在烈火中燃燒。

史書記載:"火三月不滅"。

在霸上軍營中遙望著咸陽城內的火焰,劉邦抹了抹額頭的冷汗。如果自己要是真的一直住在咸陽的宮殿裡稱孤道寡,那鴻門宴裡任憑誰有三寸不爛之舌,就是把幾百年後的諸葛亮請來,也不可能再說服項羽,自己當時就成了刀下鬼。

劉邦現在想這些也沒有用了。項羽當時一時痛快,火燒咸陽,把都城毀了,自己也死在了烏江。項羽倒是死的乾淨,可以後這都城的建設怎麼辦?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定 都 長 安

蕭何早猜到了劉邦的心思。在這些年與項羽連年大戰中,蕭何不僅僅為前線提供糧草,也摸清了觀眾地面上的地理形勢。

蕭何對劉邦說,咸陽城已經今非昔比了,項羽的大軍破壞太嚴重。不過咸陽城的西南城外作坊區、市場區還是有許多保留了下來。那裡生產的東西足夠供應宮廷、大臣和軍隊。在離咸陽城不遠的渭河南岸有一個長安鄉,那裡有一處秦始皇的離宮,名叫興樂宮。當時項羽把眼睛盯在咸陽城裡,興樂宮沒有被破壞多少。現在完全可以把行樂宮修建起來,作為皇宮。

劉邦覺得不錯,就以此為都,先把興樂宮修建起來,先搬過去。都城就沿用過去的叫法,稱為長安。

西方人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漢長安城更不是一天建成的。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長 樂 未 央

在決定定都長安,翻修秦始皇的興樂宮後,蕭何全面主持營建工作。

蕭何經常帶領從屬人員在長樂宮周圍實地勘察。他發現長樂宮西牆外有一座不太高的土山,叫龍首山。這個龍首山就是現在西安城北的龍首原的最西頭,當時稱為龍首山。

這座山雖說不高,可比周圍的平原高了不少,居高臨下,頗有氣勢。隨行的官員告訴他,這山頂原來建有秦國的宮殿,名叫章臺。這裡曾發生了許多歷史故事。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未央宮前殿遺址(秦章臺遺址)

蕭何登上山龍首山,放眼四顧周圍的山川形勢,心中又有了宏大構想。

待到長樂宮的翻修工程有了些進展,蕭何回到櫟陽城,向劉邦彙報完工程進度。

蕭何說完長樂宮的情況以後,然後緊接著說:"長樂宮是秦始皇的離宮,裡面的佈局適合修身養性,雖然也寬敞,但不壯觀,不宜於做天子皇宮。長樂宮西面有個章臺,是秦國的宮殿,當年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在那裡和秦昭襄王一起演過砸壁的鬧劇。章臺就建在龍首山上。這個龍首山頗具氣勢,突兀獨立,可以削平了以後地面寬廣,可以建造皇宮。龍首山的名字也好,您號稱龍子,將來在這裡朝見諸侯,再合適不過了,就叫未央宮吧。"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長樂未央"瓦當拓片

劉邦這兩天剛剛收到密報,說韓信要謀反,心裡煩著呢,正思量著怎麼收拾韓信,那裡有心情聽這些。不過蕭何辦事牢靠,這麼多年搞後勤,搞人事,從來都把事情搬得妥妥貼貼的。

於是劉邦就說,就按你的意思去辦吧。

在長樂宮翻修工程收尾的時候,蕭何讓一部分人留下來做些收尾工作,大部分的工匠都調往龍首山上。

在將龍首山平整之後,就開始正式施工了,那裡建主殿,那是設門道,還有哪裡建闕樓,如此等等先規劃好。工匠們聽到命令,刻立馬嚓,幹上了。

用了兩年時間,秦朝時候的興樂宮修建完成,改名長樂宮。當年,也就是公元前200年,劉邦從櫟陽遷往長安,帶著後宮家眷正式搬了進去。

當皇帝操心的事情就是多,劉邦這些天心情又不好了。前些日子韓王謀反,他帶了三十二萬大軍前去征討,誰知韓王狗急跳牆,投降了匈奴。劉邦帶著先頭部隊殺到平城(今天的大同)郊外的白登山,誰知鑽進了匈奴四十萬人的包圍圈,與後方的主力部隊失去聯繫七天七夜,無法得到後勤供應。當時天寒地凍,士兵十有二三被凍傷,士氣低落,好在陳平的鬼主意多,重金賄賂的匈奴王的夫人,讓開了一條道,才抱頭鼠竄回來。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未央宮大殿復原圖

劉邦剛剛見識了匈奴的厲害,在長樂宮的大殿中正思考著怎麼和親呢。他看到龍首山上的工程熱火朝天,好奇的帶著衛士們跑去看看,順便散散心。

蕭何趕忙跑來接駕,向領導實地彙報工程進展。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未央宮遺址考古勘探平面圖

蕭何說:"皇上您看,未央宮東西南北四個大門,北門外有兩個闕樓,東門外也有兩個闕樓。大臣們都住在未央宮北面,因為北面就是商業區,繁華,他們這些人鬼著呢,早都把自家房子在那裡建好了。大臣們將來每天上朝肯定要從北門入宮,所以在北門建了闕樓。這建東門闕樓呢,是為了給諸侯立威。西為上,您坐在大殿裡,座西朝東,諸侯從東門進來,好朝拜您。您看這前殿建在高臺之上,周圍有亭臺樓謝,山水滄池,怎樣?不比秦始皇的皇宮差吧?"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聽了蕭何的誇誇其談,看了眼前快要竣工的巍峨宮殿,想想自己在平城的狼狽樣,這兩天還得盤算著給匈奴人和親,花錢送禮,劉邦氣不打一處來,怒了。

劉邦說:"蕭何呀蕭何,我這剛剛當上皇帝沒幾年,天下還不安定,諸侯各個心懷鬼胎,還不知道這皇帝的位置還能不能坐得穩。為啥你還這麼鋪張的興建未央宮?太過了!這長安還能長安嗎?"

蕭何知道貴為天子的劉邦最近麻煩事挺多,早都想好怎麼說了。

他說:"如今天下還不安定,所以才要把皇宮修的宏偉壯麗。您貴為天子,四海之內都是您的,不把皇宮修的高大壯麗,怎麼能把當今這些諸侯們震懾住?將來匈奴的使者前來,看到這氣勢,非嚇呆他們不可。再說了,現在修的壯麗了,以後的皇帝也就沒借口再大興土木了,一勞永逸,多好"。

聽了蕭何的話,劉邦轉怒為喜,哈哈笑了,這些天的煩悶一掃而盡。他說,還是你蕭何會辦事,難怪我老丈人家當年大宴賓客,選你做總管。你行!

蕭何說,他老人家眼光就是好,不然怎麼選你做他女婿!

劉邦聽了哈哈大笑。

發 現 未 央 宮

劉邦為什麼說未央宮太過華麗鋪張呢?那時候的人沒有相機,沒有手機,更沒有衛星在空中照相,無法留下影像資料。班固的《西都賦》雖然描寫的宏麗,但用詞簡約,很難想象未央宮全貌是怎麼樣。

好在我們現在有考古學家,他們風吹日曬,日復一日的在漢長安城裡考古發掘,盡最大的可能還原了未央宮的原貌。

這裡我們先簡單說說。

未央宮基本為正方形,東西、南北都是兩公里多長,周長是北京紫禁城周長的2.5倍還多,面積是北京紫禁城的七倍。的確有些嚇人。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未央宮遺址三維成像平面圖

未央宮東西南北各有一個寬8米的門,還有十四座稱為掖門的小門分佈在不同位置,方便出入。北門和東門建有高大的樓闕。

未央宮北門的闕樓現在說什麼也找不到了。史書上有記載,未央宮北門外的確有闕樓,而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家今天怎麼就找不到呢?看來蕭何當年建樓闕時也是內外有別,對於大臣們平時上朝走的北門樓闕修的比較簡單,經過兩千年的風雨和人為破壞,已經很難找到跡象了。

東門樓闕就不一樣了。考古學家們確認了未央宮東門外的兩個樓闕。它們彼此之間的相距150米,比足球場的長度還長30米。樓闕本身最長有32米,比籃球場還要長。

為了震懾諸侯和匈奴,還有正式場合時皇親國戚也走東門來朝拜,東門樓闕不僅宏偉壯麗,而且守衛森嚴。

漢文帝、景帝、成帝年間,東門門闕都發生過火災。對照史書,這些火災均發生在四月至八月,這個季節正是西安地區乾燥少雨的時候,當然,偶爾也會有雷陣雨。因此,闕樓上木構建築在極為乾燥的情況下,遭到雷劈,很容易起火燃燒。

為什麼偏偏東門樓闕遭雷擊起火?這說明它高大巍峨,很容易成為雷電打擊的目標。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未央宮西南角樓遺址平面圖

除了闕樓,未央宮還有角樓,和現在北京的紫禁城的角樓位置一樣,都在四個角上。不過未央宮的角樓更為壯麗,宏大。考古學家在這裡發掘出土了劍、矛、弩機、箭頭、彈丸、鎧甲片、甲冑等軍兵器和軍事用品,還有日常生活用的陶盆、燈等生活用品。這說明角樓裡駐守有軍隊,日夜巡護未央宮,保衛大漢天子的安全。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說到這裡,可能大家會想,到為何未央宮和北京紫禁城的佈局那麼像呢?

不是未央宮像北京紫禁城,而是紫禁城像未央宮。

未央宮就是漢代的紫禁城。它的佈局規劃成為後來中國曆代皇宮的標準規劃樣式,就連名稱都一樣。

未央宮在漢代也稱為紫微宮。紫微宮傳說是天上的大帝的居室,劉邦是天子,他的皇宮也就稱為紫微宮。北京紫禁城得名也與此有關,因為是戒備森嚴的紫微宮,所以稱為紫禁城。

這座紫微宮,也就是未央宮建好之後,像是一座舞臺,上演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個富有戲劇化的歷史故事。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劉邦為什麼定都長安?

長安城想象圖

未央宮修成後,成為大漢朝的正式皇宮。之後又修建了東市,繁榮了經濟。

劉邦的兒子,也就是漢朝的第二個皇帝漢惠帝時,開始修建長安城城牆。前後用了五年時間,城牆修建完成。同時修建了北宮、西市。

漢武帝時,在城西營建了章臺宮,城內修築了桂宮、明光宮、擴建了北宮。

西漢末年,王莽在長安城南郊修建了許多禮制建築——宗廟、社稷、辟雍等。

至此,長安城完成了建造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