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PPP50人”論壇:PPP市場發展將迎來又一個機遇期

11月12日,2019“全球PPP50人”論壇第二屆年會在北京舉行。論壇圍繞近年來我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改革的宏觀方向、預算管理、金融支持等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促進PPP正本清源、規範發展。

該論壇由財政部、北京大學指導,北京大學PPP研究中心主辦。會上,主辦方發佈了《北京大學·中國PPP指數(2018)》、《北京大學·中國PPP市場藍皮書(2019)》(以下簡稱藍皮書)等研究成果。

藍皮書認為,2019年我國PPP市場發展繼續企穩前進,政策空間持續向好,投資信心逐步回暖,正本清源和規範發展的理念得到進一步強化, PPP市場發展將迎來又一個機遇期。

2018年下半年以來,管理庫中PPP項目數和投資額增長較為明顯。 藍皮書分析,目前監管的著力點意在充分發揮政府投資作用的基礎上,提高政府投資的效益,對內規範化政府的投資行為,對外激發乃至撬動社會資本積極性。儘管傳統基建領域仍是PPP發力的主要方向,體量增長主要源於市政工程和交通運輸等領域,但PPP模式在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文化旅遊、產業新城等領域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符合國家的戰略方針。

藍皮書認為,PPP模式可以成為滿足巨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投資需求、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推進財政投融資改革、提高公共治理能力的有效抓手。

藍皮書表示,推進PPP模式統一立法對於提升項目落地率、協調各相關政府部門間關係、提升政府公信力、降低財政風險和社會運作成本等具有重要意義,亟需建立統一的PPP立法來解決PPP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PPP與政府“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的預算管理理念高度契合。藍皮書認為,政府如何監督社會資本和項目公司,重要抓手就是績效管理,這是財政補貼及合作期限調整的重要依據,也取決於考核結果。因此,PPP項目基於全生命週期的績效管理變得日益重要和迫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