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了戰爭輸了地位?丘吉爾為何在二戰後會被英國人民拋棄?

靜夜史


丘吉爾帶領英國人民打敗了德意日法西斯,贏得了二戰的勝利;但挽救了英國的丘吉爾在二戰後卻失去了首相的職位。可以說丘吉爾是贏得了戰爭失去了人民。是丘吉爾拋棄了英國人民還是英國人民拋棄了丘吉爾?如果是英國人民拋棄了丘吉爾,那麼是因為丘吉爾的個人性格還是因為丘吉爾不合時宜的霸權主義思想?實際上,這是英國人民在自己的美好生活與崇尚日不落帝國的丘吉爾之間做了一個選擇。丘吉爾應該認識到:勝利和榮譽的確可以增強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首先要填飽人們的肚子;沒有飢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不為衣食發愁的榮譽感和認同感。用中國古代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肚子主義永遠高於霸權主義!英國人民的肚子拋棄了丘吉爾。

從丘吉爾的講話我們可以推知他的性格和行為。丘吉爾說:“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無法生存。”這幾句話充分體現出了丘吉爾的堅韌和執著。

英國人民拋棄丘吉爾是必然的,因為丘吉爾的所作所為與英國人民的意願相反,甚至可以說丘吉爾的言行損害了英國人民的利益。具體原因如下:

二戰成就了丘吉爾,丘吉爾卻沉迷於戰爭手段;這不僅是逆歷史潮流而動,還違背了英國人民的意願。

丘吉爾有堅韌的意志和高明的外交手腕,這不僅使他成為一個高明的政治家,還讓他成為了英國贏得二戰的中流砥柱。正是因為丘吉爾的堅韌和不妥協才粉碎了希特勒征服整個西歐的圖謀,為以後的反攻奠定了基礎;正是因為丘吉爾高明的外交手腕才讓英國獲得了美國等國家的源源不斷的援助,為二戰的勝利保留了有生力量。應該說,丘吉爾的V字形勝利手勢就是英國人民勝利的信念!

二戰結束以後,英國人民最想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不想再回到那種政府分配食物的食不果腹的狀態,也不想再把自己的寵物送走殺死。但沉浸於戰爭中不可自拔的丘吉爾沒有給人民所想要的,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把英國人民從二戰直接帶入了冷戰;於是英國人民對於丘吉爾的崇拜就蕩然無存了。英國人民不關心自由世界和社會主義,英國人民只關心肚子主義;肚子主義永遠勝過霸權主義和日不落帝國。不關心人民的肚子就是違揹人民的意願,違揹人民的意願就是逆歷史潮流而動。

丘吉爾想通過霸權主義把在二戰中已經衰落的英國重新建立成日不落帝國,丘吉爾仍然生活在殖民主義的夢境中。

國家實力決定國家地位,實力強大國家的國際地位高,實力弱小國家的國際地位低。二戰前的英國憑藉其強大的綜合國力成為世界一流強國,二戰後被嚴重削弱的英國在事實上成為了二流國家;這種地位的改變是實力變化的表現,不是憑藉著政治手段可以強行扭轉的。已經失去了對殖民地的控制的英國仍然對外實行霸權主義,結果是四處碰壁。1949年的紫石英號事件就是英國插手中國的內政,是霸權主義行徑,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炮戰反擊則是對英國霸權主義的終結。

丘吉爾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但卻不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家。想要在歷史的潮流中做到遊刃有餘就必須順勢而為,絕不能逆流而上。二戰後的歷史潮流是反殖民主義,瓦解英國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構築起來的殖民體系,但丘吉爾仍然在向世界展示他的殖民主義;二戰後的歷史潮流是和平與民主,但丘吉爾卻又揭開了冷戰的序幕。可以說,丘吉爾已經不適應英國和世界的發展。丘吉爾不僅會被英國人民拋棄,還會被世界人民拋棄,甚至時代也會拋棄丘吉爾。

丘吉爾是資產階級的代表,其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而不是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願與資產階級的利益產生了衝突。

丘吉爾是保守黨的代表,堅持的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自由主義,代表的是大資產階級的利益;敵視社會主義和計劃經濟。無論是雅爾塔會議上與蘇聯的針鋒相對,還是和平砥柱演說中對社會主義的赤裸裸的敵視都反映了他對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擔心和維護。自由貿易的原則和內容決定了丘吉爾一定想重建以英國為主的世界市場——即通過掠奪獲得利益!

英國人民要求的是國內經濟的發展,英國人民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英國傳統的對殖民地的投資和掠奪無助於英國下層勞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資產階級對外投資和掠奪的行為與英國人民要求加大國內投資的意願發生了衝突,衝突的結果就是人民通過選票選擇了工黨和艾德禮首相。因此,波茨坦會議上的三巨頭就變成了杜魯門、斯大林和艾德禮。對外,艾德禮允許印度等殖民地獨立,使英國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束縛;對內,艾德禮建立了福利社會和國民醫療服務制度,提高了英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艾德禮被稱為戰後英國最傑出的首相。

丘吉爾是一個不甘寂寞的愛折騰的人。

失去首相位置的丘吉爾曾經說過: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從這句話中我們不僅聽出了丘吉爾的不甘心,更發現了他的不甘寂寞。他帶領英國打敗了德國,他揭開了冷戰的序幕,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曾經寫下了的著作有:《不需要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和《英語民族史》。憑藉這些著作,丘吉爾甚至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但他沒有給人民帶來真正的戰後和平。

英國人民的確不需要一個熱衷於戰爭和霸權主義的首相,但英國人民對丘吉爾還是非常尊敬的;後來被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總之,英國人民所拋棄的是丘吉爾代表的霸權主義和殖民主義,英國人民所追求的是高水平的生活質量和個人價值的實現。勝利和自尊心是以生活得到保障為前提的,肚子主義必然戰勝一切霸權主義。


歷史緯度


丘吉爾是自己找不自在的典型。


二戰打完後,英國傷的不輕,英國和德國互相轟炸,城市幾乎成了廢墟,好不容易捱到戰爭打完,丘吉爾提出了什麼政策呢?丘吉爾在自己的政策演講中首先挑明瞭這麼幾點:

  • 英國和世界的

  • 大英帝國和英聯邦

  • 國防計劃

  • 四年計劃

  • 安排退伍軍人

  • ……


而作為丘吉爾的對手工黨提出了什麼計劃呢?

  • 充分就業。

  • 國家工業計劃

  • 農業和食物政策

  • 住房和建設

  • 教育娛樂

  • 國家健康政策和兒童政策

  • ……


來比較一下有什麼不一樣?

丘吉爾還沉浸在過去“輝煌的大英帝國”的舊夢裡面,二戰期間,英國損失了40萬青壯年勞動力,國家財富的四分之一,甚至丘吉爾在下臺以後還搞鐵幕演說,對抗蘇聯。

甚至在保守黨的年會上海要推行所謂的“三環外交”,所謂的英聯邦和英帝國是第一環,英語世界是第二環,歐洲是第三環,然而現實擊破了他的迷夢,他和他的大英帝國早已經不復往日之勇,英國人在半個世紀裡面連續打了三次大戰:布爾戰爭,一戰和二戰,國家財富被揮霍一空,而丘吉爾還想催促英國人繼續發揮戰鬥精神,繼續搞世界霸權,且不說國力允許不允許,英國人民累了,人民想過一點好日子了,


丘吉爾就被拋棄了。


李建秋的世界


贏了戰爭輸了地位?丘吉爾為何在二戰後會被英國人民拋棄?
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
以上這句話其實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英國首相丘吉爾是二戰時期英國的首相。著名的政治家、演說家,英國著名的首相,曾經領導英國打敗德國法西斯。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位人物,英國在二戰後的大選中迅速“拋棄”了他,導致1945年三巨頭再次碰面的時候已經換人了,英國首相已經換成了工黨領袖艾德禮。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轉?是僅僅因為英國不需要丘吉爾了嗎?
當然不是!
讓小編來為大家好好的分析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
這其實就是和英國的選舉制度有關係了,人們現在普遍的認知的選舉制度是美國的選舉制度。
美國的選舉制度是共和黨和民主黨進行選舉,但是是一開始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推選出競選總統的人選,然後人民根據這兩個人來就行投票。
換句話說美國國民是選的兩黨,但是終究選的還是這個人。
希拉里和特朗普兩個人競選總統,但是終究還是選擇的這個人,雖然兩個人背後是有兩黨作為推手,但是民眾終究還是看著人投票的。
但是英國不是!
英國競選首相之位的不是艾德禮和丘吉爾,而是英國的工黨和保守黨。
英國的工黨贏得多數票,工黨就組建內閣,艾德禮身為工黨黨魁自然上位。
英國的保守黨贏得多數票,保守黨就組建內閣,丘吉爾身為保守黨黨魁自然上位。
很明顯的如果是讓艾德禮和丘吉爾這兩個哥們向美國那樣投票的話,艾德禮會被丘吉爾打成渣渣的。
保守黨的政策不符合英國國民的意願,丘吉爾自然而然的就被幹掉了。
換句話說在英國的選舉中被幹掉的是英國保守黨,至於幹掉丘吉爾首相的位置,那不過是個意料之中的意外罷了。

我當作者那幾年


丘吉爾在二戰是三巨頭,但是二戰後馬上競選失敗,出乎他的意料。丘吉爾後來引用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的話說:“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但其實英吉利民族並沒有忘恩負義,而是丘吉爾沒有跟上時代和民眾的腳步。

1.1945年9月後,全球政治格局不再是英美蘇反法西斯統一對德意日軸心國的二戰格局了,而是以美蘇為兩極的冷戰雅爾塔格局了。英國首相丘吉爾顯然沒有與時俱進擺正自己的位置。

2.試圖恢復海外殖民地和國際霸權的日不落帝國,但是這一政策與新時代脫軌,中國和亞非拉國家都在醞釀反帝反殖民主義的新革命。

3.對外關係不利。丘吉爾二戰結束時在與蘇聯爭奪東歐的勢力範圍中失敗,和戴高樂等法國抵抗運動派的關係惡化,更重要的是企圖和美國爭奪帝國主義舉旗的話語權,讓山姆大叔很不爽。

4.對內政策不能符合國情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英國遭遇納粹德國空襲和二戰的陰雲,人民生活困苦,經濟水平下降,民眾迫切需要一個拼經濟顧民生的政府,丘吉爾還是拼政治和軍事老一套,艾德禮卻抓住經濟建設這一環 自然人民會選擇後者。


李俊河北


這個世界上最冤的應該是邱吉爾,比竇娥還冤。想當年,希特勒狂炸英倫三島,泰山壓頂,是他邱吉爾一腔熱血,危難時刻顯身手,該出手時就出手,以一己之力挽民族危亡,氣壯山河,何等悲壯。那時人民如何擁護他,把他稱為【民族英雄】。

好不容易熬到勝利,邱吉爾熬死了希特勒,英軍跨過英吉利海峽,勝利的旗幟飄揚在德意志大地。英國人民勝利了,邱吉爾以勝利者的身份踏上德國土地,與斯大林,杜魯門會商國際大事。

誰能想到,英國人民大選,把戰爭期間表現平平的艾德禮推上了首相大位,把他這個大英帝國的再造之臣忘記了。你說邱吉爾能不感到冤嗎?他比竇娥還冤。當時在會場上,邱吉爾幾乎氣過去,在美蘇兩國首腦面前,他幾乎不能自持,眼淚花花地往下流。他不知道他是怎麼走出會場的。誰說男兒有淚不輕流?

如果換在東方,人們可能會罵,殺害功臣,卸磨殺驢,那個國王可能都會成為千夫所指。可這在西方,在民主政治的大本營。邱吉爾被英國人民用民主選票換下去的,這理朝誰說去?連個撒氣的對象都沒有。你說邱吉爾冤不冤?

為什麼英國人民會拋棄邱吉爾?其實朋友們己經說清了。邱吉爾是個戰爭販子。當時仗已經結束了,人民想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邱吉爾還想發動戰爭,對抗蘇聯,所以人民拋棄了他。

從這方面看,邱吉爾一點都不冤!


陽城導航


丘吉爾對自己在1945年4月的波茨坦會議期間,自己所在的保守黨選舉失敗,而被迫下臺的評價是“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

丘吉爾出身於英國貴族,受過良好的教育,據說丘吉爾是世界上掌握英語詞彙最多的人物之一,他能夠掌握10萬個以上的英語單詞,二戰後他的《丘吉爾回憶錄》還榮獲過諾貝爾文學獎,他有過從軍的經歷,並很早就投身於政治,起初他加入的是英國著名的自由黨,後來他又投身於保守黨,一戰期間丘吉爾擔任過英國的海軍大臣,並參與策劃了一戰期間英法聯軍登陸土耳其的加里波利戰役,然而此戰英國人慘敗數十萬英國人死亡,丘吉爾被迫辭去海軍大臣職務。

二戰中丘吉爾經典的V形手勢

二戰爆發前夕,英國由丘吉爾所在保守黨執政,首相是著名的綏靖政策代表人物張伯倫,丘吉爾堅決反對張伯倫的綏靖政策,不過張伯倫為了防範德國,還是將丘吉爾安排進內閣重新擔任海軍大臣。然而英國和法國在奧地利問題、萊茵蘭問題,蘇臺德區的問題上對於德國的屢屢讓步,仍沒有阻止住戰爭,1939年8月蘇德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蘇德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時英國派出遠征軍來到法國,但是英法聯軍此時並沒有攻擊德國空虛的西線,而是靜止的守在西線,期望著德國能夠停止進攻的腳步,然而德國很快橫掃了北歐,繼而又將矛頭對準了西歐的荷蘭、比利時和法國,這也代表那個極力迴避戰爭的英國首相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徹底失敗,於是張伯倫在英國議會收到嚴厲的質詢,英國議會向張伯倫提出了不信任案。

二戰中以綏靖聞名於世的英國首相張伯倫

面對議會的重重壓力和德國戰爭日益擴大,張伯倫終於辭去了首相職務,並向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推薦由丘吉爾組建戰時內閣,於是丘吉爾會見當時的工黨和自由黨領袖提出組建戰時內閣的建議,工黨和自由黨一致同意,由丘吉爾擔任戰時內閣首相,於是英國的戰時政府組建完成,需要指出的是,在英國這個議會制民主傳統悠久的國家,內閣一般有選舉獲勝的政黨進行組織,20世紀以前英國一直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進入20世紀以後工黨崛起,工黨開始與保守黨輪流執政,自由黨淪為第三黨,但是1940年丘吉爾為首相的戰時內閣,卻不是走的議會選舉程序,而是臨時組成的。

敦刻爾克大撤退鎮南關的英軍

丘吉爾上臺以後,第一件事就是組織了在法國的英國遠征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此時英法聯軍在西歐大敗,數十萬遠征軍有被德國人殲滅的危險,但是丘吉爾果斷處置,英國僅在兩週時間撤出了33萬人,丘吉爾說:“戰爭的勝利確實不能夠依靠撤退取得,但是我們這是勝利的開始”

隨後面對德國要求英國妥協的要求,丘吉爾斷然拒絕,並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決不投降”的演講“我們決不投降,決不屈服,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戰鬥,我們將在海洋上戰鬥,我們將充滿信心在空中戰鬥!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上戰鬥!在敵人登陸地點作戰!在田野和街頭作戰!在山區作戰!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會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敵人佔領,並陷於飢餓之中,我們有英國艦隊武裝和保護的海外帝國也將繼續戰鬥。”

隨後英國最危急的時候來臨,那就是不列顛空戰,在1940年7月到1941年5月,整個歐洲只有英國沒有陷落並還在艱難的抵抗德國人,最終依靠英國人的頑強和德國人的失策,德國人既沒有達到以戰迫和的願望,也沒有奪得進攻英國所必須的制空權,被迫無限期的推遲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英國贏得了不列顛空戰的勝利,

不列顛空戰中被德軍炸燬的英國城市考文垂

此後丘吉爾多次訪問美國,說服美國廢除《中立法案》向英國出口軍火,同時通過和羅斯福的會晤簽訂了《大西洋憲章》從美國獲取了包括一次性移交50艘驅逐艦等重要的援助,同時鑑於英國等國家財政緊張的情況,美國還出臺了“租借法案”以借貸的方式向英國等國提供大量的軍事援助。

蘇德戰爭爆發後,丘吉爾訪問蘇聯,與蘇聯進行協商夾擊德國的事宜,並協助美國將大批的美國援助運送到蘇聯。

1943年丘吉爾參加美蘇英三國巨頭在德黑蘭的會議,同年丘吉爾參加中美英三巨頭在開羅的會議,這兩項重要會議商定對德作戰和對日作戰問題。

開羅會議三巨頭

1945年5月,盟軍和蘇軍都已經攻入德國境內,蘇軍更是攻克柏林,此時的英國戰時內閣也完成了他的使命,此時已經是保守黨黨魁的丘吉爾自信滿滿的參加了議會選舉,與工黨進行角逐,確實丘吉爾是個堅韌而偉大的的人物,而且他也確實為了英國在二戰中的勝利作出了特殊貢獻,選舉開始後還在蘇聯參加會議丘吉爾本以為勝券在握,他覺得英國人會牢記他的功績,他和他的保守黨會贏得議會選舉的勝利。

1945年丘吉爾正在出席美、英、蘇三國巨頭在德國波茨坦的會議,商討對日作戰問題,然而會議開始不久,英國議會選舉的結果揭曉,丘吉爾的保守黨在選舉中慘敗,保守黨只獲得了197席,而工黨卻贏得393席,於是工黨的領袖艾德禮成為了新一任英國首相,丘吉爾黯然下臺並回到英國,而接下來的波茨坦會議由新任首相艾德禮代表英國參加。

波茨坦會議三巨頭,英國已經由艾德禮代替了丘吉爾

不讓一個偉大人物成為強權人物,再偉大的人也不能凌駕於制度之上,在世界上最早憲政國家英國,即使是如丘吉爾這樣的偉大人物,也不得不遵守於制度的約束,這也許就是英國憲政的獨到之處,也是英國自1688年光榮革命的400多年來,國內從未再發生內戰的制度保障,這絕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才是權力的最好歸宿。


大東北的小豆包


二戰只是一戰的繼續,英國是歐洲的攪屎棍,這是島國位置決定的,不允許身旁有一個統一的歐洲,分裂的歐洲對英國最有利,同理日本也一樣,但是日本比較悲催,身邊兩個大國:中國和俄國,海上還有個美國一個英國,所以日本只能北拒俄國東拒英美,同時削弱中國從中國奪取生存空間,這一地理位置跟德國很像,德國西拒英法,然後像東打敗俄國,從俄國奪取生存空間,這是宿命。所以拿破崙統一歐洲,英國聯絡普魯士也就是德國前身,俄國、奧匈帝國一起打法國,但是法國比較抗揍,打了10幾年,法國被打敗後又崛起了德國,所以才有了一戰,一戰不存在正義與非正義之說,就是帝國爭霸,但是德國覺得自己強大同時挑戰英法俄,最後德國戰敗,但是英國法國俄國也被嚴重削弱,二戰開始希特勒很聰明,先是奪回了一戰丟失的領土,由於很順利,希特勒加快了步伐,欺騙了英法,東線跟蘇聯簽署和平協議跟蘇聯一起瓜分了波蘭,結果英法惱羞成怒,本來英法希望滿足德國後讓德國去打蘇聯,希特勒轉身攻擊英法,90天就擊敗英法聯軍,基本統一了歐洲,英國退守本土,法國戰敗投降,這也引起了蘇聯的警惕,沒想到英法這麼快戰敗,本來想雙方會鬥個你死我活,希特勒還是主動給了英國機會,並沒有趕盡殺絕讓英國從敦刻爾克撤退英國本土,說德國戰略失誤沒消滅英法聯軍是不準確的,其實德國如果不讓英法撤退靠民間的小艇能撤退30幾萬軍隊?不用打就是光轟炸那些船就是海上的活靶子,希特勒讓英法撤退就是給英國一個談判的機會,希特勒的策略是先大陸後海洋,德國無力跟英國爭奪海洋霸權,談判條件是英國承認德國在大陸的霸權,德國承認英國的海上霸權,希特勒的副手赫斯獨自飛到英國其實是帶著希特勒的秘密使命,但是英國惱羞成怒面子上過不去,不願面對自己實力下降的現實,同時也應考慮到美國在背後的影響,不希望英國跟德國講和,這時候保守派和美國的代理人丘吉爾上臺,丘吉爾的母親是美國人,不同意講和,扣押了赫斯,同時德國海軍不行,也威脅不到英國本土,由於英國實力下降基本二戰時就是個打醬油的,同時希特勒看西線的現狀也就是這樣了,所以注意力轉移到了東線,為德國奪取生存空間,打敗俄國奪取烏克蘭,其實差點就成功了,如果成功那德國就是一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國,俄羅斯將被徹底趕出歐洲,意大利負責北非和地中海中東,切斷英國的本土跟殖民地的聯絡,這一情況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同時日本也看到了,日本希望從中國奪取生存空間,肢解蘇聯的亞洲部分,到那時俄國就不是什麼戰鬥民族了估計和現在的蒙古一樣變成一個人畜無害的國家,到時候德國意大利日本將會師,美國將重新回到美洲大陸,日本的勢力到達夏威夷一帶跟美國對峙,澳大利亞、印度、東南亞都將是日本的範圍,中國回到南宋小朝廷的大小,這就是後果,這一點英國看到了,蘇聯看到了,美國日本意大利都看到了,但是老百姓不明白也看不到,所以英國才使命拖住德國,我打不過你噁心你,等到德國戰敗,英國作為勝利國還幻想奪回失去的榮光,但是一切都是以實力做後盾,蘇聯和美國在肢解英國上動機是一致的,就是趁你病要你命,而二戰英國殖民地的老百姓也看的清清楚楚英國在二戰的那個熊樣,就是英國擺兩個小炮艇就佔領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後面再加上蘇聯和美國的支持,所以英國作為二戰的戰勝國比法國這個戰敗國還要慘,幾乎丟掉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在二戰期間英國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犧牲,吃不飽穿不暖,覺得受到了丘吉爾的欺騙,感到嚴重的侮辱,所以把氣殺到了丘吉爾的頭上,也不怪,最艱難時用太平洋上的幾十個小島換了美國幾十艘老邁軍艦,英國打的是如此艱難,看看二戰開始英法這哥倆還是主角,二戰後徹底的淪為打醬油的,英國無處發洩拿丘吉爾煞氣,認為英國為美蘇火中取栗,作為戰勝國丘吉爾丟掉了首相也在情理之中,但實力決定一切,二戰扯掉了英國的遮羞布,不是丘吉爾能夠解決的,如果英國德國講和只能延緩這一過程,英國衰落在所難免,同時二戰也有積極的一面,就是使廣大的亞非拉人民得到了解放,並走上世界舞臺。


陳氏京福堂


1,經歷二戰後,英國人普遍希望和平,而丘吉爾堅持和蘇聯對抗,雖然關於“冷戰”的演說是過幾年在美國富爾頓發表的。但是當時丘吉爾就已經大肆鼓吹了。

2,在關於建立福利制度上,他和保守黨同艾德里的工黨南轅北轍。工黨主張建立福利國家,而丘吉爾和保守黨不但拒絕建立社會福利制度,還在這點上詆譭工黨,將該黨和蘇共及納粹相提並論。這激起了眾怒。

經歷大戰後,民眾普遍希望休養生息,改善生活,過幾天安穩日子,不希望一波才平一波又起,而丘吉爾沒有順應民意,受到民眾的拋棄也就不奇怪了。





王春來342


如果你仔細想想,丘吉爾可謂是英國罪人。二戰中,英國用不切實際的力量做了不切實際的事情,最後什麼也沒有撈到。

1939年波蘭戰役打響,英法被迫參戰,這讓一直鬱郁不得志的好戰派丘吉爾興奮不已,他從中看到舊的政府必然垮臺。等到他上臺後才發現,前任綏靖策略並不是膽小怯戰,而是真的條件不允許英國再打一場戰爭。事實證明,他的盟友,最能倚重的法國沒有抵擋更長的時間,還差點把三十萬英國遠征軍賠了進入。但好戰的丘吉爾喊出去的話不能收回了,只好繼續打。而實際上英國在戰爭中是打仗的料嗎?根本不是。在亞洲,被日本人追著打毫無戰鬥力,在非洲,在美國人援助下僅僅是欺負一下意大利。可以說,丘吉爾是二戰嚷嚷最早最兇的人,卻是打仗最廢的人。他本人雖然海軍大臣出身,卻毫無軍事素養。一戰時期提出一個進攻奧斯曼土耳其的計劃,結果被西亞病夫打的大敗。二戰又迷戀起所謂的歐洲柔軟的下腹部,結果證明也是一堆狗屁。

不少人認為丘吉爾的堅持換來了戰後英國三巨頭的地位。事實上,沒有資本,你只是談判桌上吼得最兇也是最無奈的那個。妄圖藉助美國製衡蘇聯從而在歐洲主導和蘇聯對抗的英國根本沒那個本事。美國人直接上手雅爾塔會議佔據了一半的歐洲,英國人在一場幾乎沒有多大傷亡的二戰中,徹底淪為了配角。手底下那些心心念唸的殖民地也在戰後不可避免的紛紛獨立,這其中美國人沒少使壞。掏空家底的大英帝國,最終徹底垮了。

英國人最聰明做法是什麼呢?當然是接受希特勒的媾和。希特勒是要維繫法西斯統治,理念是種族主義。換句話說,他是維繫就秩序的人,是認同殖民主義的。蘇聯是要人類解放的,是要徹底瓦解殖民統治的。如果和希特勒講和,英國基本可以保障主要的殖民地,而不會像戰後解放那樣殖民地在蘇聯的宣傳下紛紛獨立。蘇德未來的戰爭也會更加殘酷,希特勒會把更多兵力後入蘇德戰場,加劇兩敗俱傷。最終英國也可以撕毀與德國的和平條約,畢竟政治本來就是如此。


唯愛者夏


隨著二戰的結束,在二戰中堅持強硬對抗納粹德國的的丘吉爾個人威望達到了頂峰,可以說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戰中對英國堅持抵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盟國最終戰勝納粹德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丘吉爾屬於典型的主戰派,奈何那個時候的英國的張伯倫政府對德國的綏靖政策,導致納粹德國逐步壯大起來,直到最後悍然入侵波蘭,徹底與英法決裂!隨後德國閃擊法國,迫使三十萬英法聯軍受困於敦刻爾克,正是丘吉爾火速上臺,組織英國軍民各種力量,才最終從德國的合圍中撤出了三十萬英法軍隊!



隨後又組織軍力,抵抗德國的對英國的轟炸,並憑藉著個人的遊說能力,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提供物資援助英國!



正是丘吉爾的這一系列努力,讓英國成功的將德國阻擋在了英吉利海峽歐洲一側,讓英國本土免受納粹的鐵蹄蹂躪!



這樣一位功勞呵呵於英國的人,為何在二戰結束後,就被推下首相的寶座呢?這是因為英國人深入骨髓的均勢主義作祟,這種思想源於英國長期的島嶼文化,歷史上英國長期受到來自歐洲大陸的強勢力量的殖民和統治,而在獨立後又有本地的國王的殘暴統治,因此英國人文化和思想中有非常嚴重的均勢思想,尤其是當一個人在英國取得空前的尊重後,丘吉爾個人威望過高,對於英國而言他已經有可能威脅到英國的均勢了!所以英國人是不會允許對英國未來均勢主義有威脅的人繼續掌控國家公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