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陳念頭發被剪,河南女童眼睛被塞紙!校園欺凌怎麼破


由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讓“校園欺凌”成為熱點話題。

近日,又曝出河南許昌7歲女孩眼睛被三個小男孩往眼睛裡塞碎紙片,一個多月竟然取出幾十片!校長卻說:七八歲孩子,他們也沒啥惡意……

《少年的你》陳念頭發被剪,河南女童眼睛被塞紙!校園欺凌怎麼破

網友們震驚了,女孩的媽媽心如刀割般的痛。我也認為,3個小男孩的行為,已經遠遠超過 “開玩笑的”和“惡作劇”的程度,屬於“校園欺凌”!

校園,本來應該是一個純潔美之地,但近幾年,頻繁曝出“校園欺凌”事件。令我們感到震驚的同時,發現原本校園裡也存在威脅、暴力,甚至自殺……就像影片《少年的你》裡,因不堪被“校園凌霸”而跳樓自殺的胡小蝶,就像女主角陳念頭發被剪、被拍照等等。導致許多人看完電影出來,都很難過,還有人流出眼淚了。

而校園欺凌,又確實存在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存在於高校、中學、甚至小學。此時,也許在校園的某個角落,正在發生,也許有一個孩子因為被暴力而正在哭泣……

《少年的你》陳念頭發被剪,是校園欺凌!而女童眼睛被塞紙,明明是校園欺凌,為何會被當作“開玩笑”?校園欺凌到底該怎麼破?

《少年的你》陳念頭發被剪,河南女童眼睛被塞紙!校園欺凌怎麼破

一、首先,瞭解什麼是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不是“開玩笑的”和“惡作劇”。

心理專家表示,

所謂校園欺凌,是指在力量失衡的情況下,一種有意圖的攻擊性行為,包括但不限於身體攻擊、語言攻擊、間接的[軟暴力]行為,如排擠、汙衊、造謠等。

挪威學者認為欺凌最明顯的特點,是一個學生長期且重複地被一個或多個學生進行暴力攻擊,主要有下面3個特徵:

  • 一是重複,被他人多次故意暴力相向。
  • 二是施暴者有強迫性質,有傷害意圖。
  • 三是單個對多個,即被校園欺凌的對象只有一個,而施暴者人多勢眾。

簡單來說,校園欺凌的存在,主要是因為欺凌者擁有遠遠高於被欺凌者的某些力量,這些力量包含組織力、體力,甚至自以為是的“管教權力”等等。比如,最近新聞曝出的河南許昌7歲女孩眼睛被三個孩子往眼睛裡塞碎紙片的事件,就是明顯的“校園欺凌”。

《少年的你》陳念頭發被剪,河南女童眼睛被塞紙!校園欺凌怎麼破

​二、其次,校園欺凌會產生哪些傷害?

校園欺凌產生的危害波及非常之大,不僅僅是對被欺凌者,有嚴重的身心創傷,而施暴者也存在著危害,他們因自己的“無知”親手毀了自己的人生。比如2016年12月,在溫州發生的未成年人欺凌案中,宣判了7名少女獲得刑期;2107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某名十歲女孩因長期在校遭欺凌,不想再忍受,選擇了在家上吊自盡……

1.身上的傷害。

被欺凌者:

被欺凌的學生,身體可能本來就比同齡人差一些,尤其是身體素質差的男孩子容易成為施暴者的對象,而女孩子如果喜歡獨來獨往,也容易被施暴者盯上。

因此,被凌霸之後,他們往往身體免疫力會直線下降,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感冒、發燒等身體是的病痛。

施暴者:

施暴者,由於個性上的暴烈,從中醫的角度來講,肝火旺。事實上,在身體上也會帶來一些病痛。比如會由於心跳的驟然改變,加重血管和心臟負擔,久而久之容易患上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

《少年的你》陳念頭發被剪,河南女童眼睛被塞紙!校園欺凌怎麼破

2.心理上的傷害。

被欺凌者:

被欺凌者,除了身體上病痛之外,心理上的傷害更加難以預料,嚴重的或會成為一生的心理陰影和創傷。比如他們不僅內心特別自卑,還會在日後的人際關係中,完全沒有安全感,凡事只能自己扛,享受不到珍貴的友情。

因此,他們往往在情緒上喜怒無常、易抑鬱、焦慮和自殺;專家稱,即使走上社會,這樣的孩子,往往也會因抑鬱出現自殺的可能,在45歲時是高發年齡。

施暴者:

施暴者,個性上具有一定的侵犯性和攻擊性,他們喜歡挑戰別人的底線,激化矛盾。在校園內的暴力行為,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會導致他們走上社會以後,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這樣的的孩子,很有可能把自己送進監牢。

《少年的你》陳念頭發被剪,河南女童眼睛被塞紙!校園欺凌怎麼破

三、當孩子被“校園欺凌”,父母急要了解的四個“反欺凌”方法:

如果孩子正在遭受“校園欺凌”,作為父母,除了擔心以外,急需自己先冷靜下來,想著要怎麼做才能好好安撫孩子?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把被欺凌的傷害儘量減到最小?父母急要了解四個“反欺凌”的方法:

1.要留心觀察自己的孩子。

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應該多留心觀察自己孩子,一旦發現不對的情況,務必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有的孩子會說:“活著沒意思”、“不如死了的好”、“不想活了。”等等類似的話,千萬不要當孩子是說著玩的,一定要及時進行干預和疏導,如有必要,可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2.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許多孩子被“校園欺凌”以後,不太願意對父母說出真相,他們覺得這是不太光彩的事情,誤認為自己之所以被“欺凌”,責任全在自己。

作為父母,此時千萬不要責備孩子沒有用,讓自己擔心,以免雪上加霜。

父母正確的做法,是應該給予自己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比如在孩子想不通時、難受時,首先要接納孩子的受傷情緒,同時,父母要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孩子緩解受傷的情緒,且要給孩子情感上的鼓勵和支持,起碼讓孩子體會到來自父母的包容與接納。

《少年的你》陳念頭發被剪,河南女童眼睛被塞紙!校園欺凌怎麼破

要留心觀察自己的孩子

3.教孩子自我保護措施。

有些父母一旦發生孩子被“校園欺凌”,就火冒三丈,要去幫孩子找回公道,或者幫孩子出頭。但是,不得不說,與其以暴制暴加大負面影響,不如多多傾聽孩子,以保證孩子的安全為出發點去考慮、去解決問題來得實用和有效。因此,建議父母與孩子共同討論解決辦法,表達出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態度,最大限度聽取孩子的看法和建議,再決定怎麼妥善地處理。

4.要教孩子自我保護措施,多方求助專業機構。

做好自我保護措施。比如一是帶孩子學幾套自我防身術,以備急用。二是可以購買或自制一些自衛用心,比如防狼噴霧、辣椒水、風油精等等,以方便孩子在被欺凌時及時脫身。

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這裡的專業機構,主要是包括心理機構、學校、警察局等專業機構。把暴行放在陽光之下執行,暴行的陰影就會越縮越小,甚至消失不見。

《少年的你》陳念頭發被剪,河南女童眼睛被塞紙!校園欺凌怎麼破

教孩子自我保護措施

四、最後,父母如何教導孩子,對校園欺凌說不?

校園欺凌畢竟發生在未成人的身體,他們單純,他們是一群還不太成熟的人,而僅孩子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徹底擺脫的。因此,幫助孩子對校園欺凌說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家庭、學校和相關法制三個方面的介入。

1.父母給孩子愛的支撐。

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不缺席很重要。青春期的孩子,學業壓力大,父母應該對孩子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關注,不能像陳唸的父母那樣,父親缺席,母親四處流浪不作為。更不能像小北的父母一樣,為了去尋找自己的幸福而拋棄孩子。

同時,父母也不要對孩子家暴或是冷暴力。比如羅婷的父親,酗酒,還動來動就對女兒拳打腳踢。還有魏萊的爸爸冷暴力,因為女兒復讀,他可能做到一年不理女兒,而他的媽媽十分“勢利眼”,自持家庭富裕有勢力,看不起別人。以至於女兒淪為“校園欺凌”的參與者和組織者,一個丟了性命,一個對所有的異性都懷有敵意。

因此,父母應該是給孩子正確的三觀,並以身作;同時在生活中,也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與愛;充分包容孩子,使家庭的氛圍和諧、快樂。

《少年的你》陳念頭發被剪,河南女童眼睛被塞紙!校園欺凌怎麼破

父母給孩子愛的支撐

2.老師引導孩子正確對待他人。

學生未必聽父母的話,但有時聽老師的話。而學生自從走進校園,與老師打交道的時間要多過父母。

因此,老師責任重大,除了教會孩子書面知識,老師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來引導孩子。比如可以教會學生怎麼正確融入集體生活,如何面對同學之間的衝突,以及怎麼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甚至在發洩自己情緒時不傷害他們,並學會理解、接納他人等等。

《少年的你》陳念頭發被剪,河南女童眼睛被塞紙!校園欺凌怎麼破

合肥:對校園暴力說“不”

3.相關部門要不斷完善制度,做好法律上的保障。

校園欺凌之所以難以消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雖然一直存在於校園內,卻難以定義這些同學間的“欺凌”行為。它經常被模糊化,誤以為是孩子們不懂事,經常被誤以為調解成功,或者不了了之,一般不會被追究責任。

事實上,“校園欺凌”就是從肢體或言語的攻擊對方開始的。比如從嘲笑、譏諷開始,發展成排擠、孤立,最後是對身體出手攻擊,甚至拳打腳踢、拍照羞辱等。

為此,各國和地區紛紛出臺“反欺凌”對策、法規。比如法國就在2001年就利用科學手段開啟“反欺凌”行動,他們通過軟件來監測“校園欺凌”,其細緻到校園內丟一塊石頭的暴力傾向行為都統計在內。而我國在2016年11月也印發了《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

就像易烊千璽最後在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樣——相關部門目前已經修訂了制度,用以制止“校園欺凌”的發生。這正是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少年的你》陳念頭發被剪,河南女童眼睛被塞紙!校園欺凌怎麼破

相關部門要不斷完善制度,做好法律上的保障。

五、總結

近些年,“校園欺凌”校事件時有曝出。

《少年的你》這部影片很直接地展示了欺凌的原因、過程和後果,並用儘可能將故事以寫實的影像傳遞給了我們,讓我們進行反思。

同時,“校園欺凌”的發生,毋庸置疑,不論是對被欺凌者,還是施暴者,都分別有不同程度的身心創傷和損失。“反欺凌”最根本的辦法是不僅要從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上入手,如有必要,父母要帶著孩子去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最後還需要相關法律和法規的介入,這樣一來,才會從本源上幫助每一個本來應該勇敢和善良的孩子。


我是 ,育兒問題達人,健康領域創作者,多平臺育兒領域原創作者, 歡迎關注、轉發、留言,11專欄也好便宜,歡迎訂閱《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