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這塊神祕大田壩,周邊到底隱藏著多少歷史“密碼”

神秘文字、神奇洞穴、神秘古宅、消失的“仡佬寨”、無蹤影的“王過河”等等,這些現存的遺蹟、流傳的傳說,使得清鎮市麥格鄉觀遊村長衝大田壩這塊地方,無不若隱若現地透露出一些神秘的信息,這塊大田壩周邊不知道到底隱藏著多少神秘的歷史“密碼”,還有待專家進一步解密。


神秘的千畝大田壩

都市新聞記者日前在觀遊村看到,村委會所在地的長衝大田壩,是一塊狹長平整的大壩子,這對“地無三里平”的貴州山區來說,已經是難得的大“平原”了。

壩子四周都是山,東北側有條小河穿壩子而過,這條小河就滋養著這一壩田。壩子只有南北兩端有如“關隘”一樣狹窄的出入口,如今的壩子四周卻沒有幾戶人家居住。

據當地村幹部介紹,以前農業部門測量過,長衝大田壩總面積(含山體、河床)共約1200畝,其中田壩淨耕種面積達840畝。這塊大田壩歷史以來備受人們關注,不僅因為它面積大,而且周邊還隱藏著很多神秘的現象。

在大田壩南面,有一個叫“來子洞”的洞穴,裡面寫著800多個現今還未揭秘的神秘文字。在大田壩西面,有一棟被稱為吳家古屋的老宅,充滿神秘。北面的獅子山山頂上還有一個凌雲洞,洞內巖壁上寫著十數首詩詞。在大田壩西北角,有翁林寺的地基遺蹟。在大田壩東面,有一個地名叫“仡佬寨”,可現今卻無一戶仡佬族同胞居住。在大壩子東南面,有一個叫“王過河”的地名,卻無任何遺蹟。

今觀遊為古“官遊”?

據當地老人介紹,在長衝大田壩西面,古時候有一寨子,寨中有一人家,有族人或親戚在滇為官,身世顯赫。因官員多次來訪寨子,每次場面鬧熱。為示尊重,取官員遊歷之意,便將村莊命名為“官遊”。

如今,在大田壩西面的喜寶寨,尚存一棟古宅,曾是一吳姓人家居住,多年前古宅大門上曾一度懸掛著一塊木牌匾,為一祝壽牌匾,牌匾上刻著多個大小文字,如今該牌匾已不存。

清鎮這塊神秘大田壩,周邊到底隱藏著多少歷史“密碼”

春暖花開時節的長衝大田壩。

但在一位不願意透露更多信息的人家,保存著一幅珍貴的照片,照片恰是吳氏古寨的正面照,照片顯示大門上方就是懸掛的這塊牌匾。如今牌匾上還依稀能辨認出多個字樣。牌匾正中書寫“慶衍古稀”四個古體大字。右方豎行題字:“恭祝誠之吳二太爺七旬X慶”;左方落款:“賜進士出身護理雲南昭通X廳同知思安祿XXXXX前刑部XXXXX愚弟張XX”。由於年代久遠,文字脫落,多字不可辨識。但就匾上內容看,可確認這是一塊祝壽牌匾,牌匾受贈者為“吳二太爺”,拜壽題匾之人為張姓官員。

舊時住喜寶寨的這戶人家何許人?常遊此地的官員又是何人?有傳說此官系吳三桂,並言村中翁林寺就由其命名。三桂者,明末封平西伯,降清,封平西王。按說,一方諸侯出行,理當有所響動,但翻閱方誌,未見片言記錄。

記者在《清鎮縣誌稿》上查閱到一些相關記載,志稿中提到了吳氏宗祠和翁林寺。吳氏宗祠,建於光緒三十一年,今宗祠無遺蹟;翁林寺,於光緒年間重修,有地基遺存。

《清鎮縣誌稿》還記載:“吳氏宗祠,在喜保鄉之官遊院……”不過,這一地名沿用至今已經被改成了“觀遊”。

據貓跳河兩岸現存的古石板道遺蹟看出,此地卻是連接黔西、清鎮以及河對岸修文縣之要道。昔日馬幫商隊,經古道自鴨池而來,過喜保,再經朱昌抵達貴陽。在喜保又可分路過貓跳河,進而達修文古驛。因此,這一線卻是古代一條便捷的民道、商道。

“來子洞”內的神秘文字

在長衝大田壩南側,有一座小山,山腳下有一個洞穴叫“來子洞”,洞內有煙燻、斷牆等人類活動痕跡。

在洞穴深部的一處乾燥崖壁上,有用黑色顏料寫就大大小小的約七八百個文字或符號,排列無序,無章可循,似字似畫,概莫能認。有的圖案似香爐、似旗杆、似旗幟,或許與古時戰爭或祭祀有關。

這些圖案形成於何時?內容為何意?近年來已經有幾撥專家前來考證過,有說為古彝文,有說為古漢字,觀點莫衷一是,目前有關研究還在繼續。目前,洞內文字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清鎮這塊神秘大田壩,周邊到底隱藏著多少歷史“密碼”

“來子洞”裡的神秘文字。

凌雲洞是文人雅士“沙龍”?

在長衝大田壩西面,有一座高聳的大山叫獅子山,山腰有個洞穴叫凌雲洞,洞內巖壁上寫有十數首令人“雲裡霧裡”的詩詞。記者在洞內看到,洞壁之上,密密麻麻地著不少句子。

“跳出是非窩,這些時,私(廝)混著。今朝總把愁來脫。得趣吟哦,猖狂嘯歌。無窮道理應難說。無蹉跎,及時行樂。歲事急於梭。”

“想如時,受盡奔波。露水功名,恰便似,夢裡南柯。世上榮華,白駒過隙,眼底如梭。嘆韶華,光陰易過,見英雄豪強,名也如何,利也如何。倒不如棄了家園,做個瘋魔。”

此詞透露出作者或超凡脫俗,或憤世嫉俗的複雜心情。想必是壯志未酬,心情積鬱,欲學淵明先生,隱歸田園,寄情山水吧。且不言文辭如何,就這胸臆直抒,倒也看得出作者的那份不羈與率性。

同樣率性的,還有一首詩:“今日叨陪講讀堂,幸逢兄等詠詩狂;登高初見山峰遠,遠道方知路程長;古處名流恩共仰,白龍遺蹟競誰□;行行已到雲深處,把酒臨風樂未央。”其格調和意境,相比上詞則要明媚、光鮮許多。此詩作者姓吳名翔士,落款為庚申赴召即席。

“講讀堂”、“詠詩狂”、“登高初見”、“把酒臨風”,從以上詩詞中透露出的信息表明,此洞疑為古時文人雅士來此雅聚吟詠賦詩之“沙龍之地”。詩友相約,聚會官遊,把酒臨風,吟詩作賦,好一派快意逍遙。

想必古時,觀遊一地,疑有大戶人家在此興教育,立祠堂,建廟宇,授詩書。故而,文人雅士常聚於此,也就不足為奇了。

清鎮這塊神秘大田壩,周邊到底隱藏著多少歷史“密碼”

獅子山凌雲洞裡的巖壁詩。

長衝大田壩為吳氏祖產?

從流傳到現在的各種信息可以看出,長衝千畝大田壩,在古代與世居於此的吳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長衝千畝大田壩或許為吳氏祖產。

在民國《清鎮縣誌稿》上,對世居官遊的吳學漢及其長子吳開鑑、三子吳開元奮勇抵抗叛亂,以及次子吳開封在當地的良好口碑,都有著濃墨重彩的記錄。

清鎮這塊神秘大田壩,周邊到底隱藏著多少歷史“密碼”

現存的吳氏古宅。

“吳學漢,字天章。同治初年值叛亂。迭破開陽、修文,直逼索橋。學漢住喜保寨,距河五里,謂其子弟鄉人曰:‘賊一渡河,吾屬固不能保,而衛城、縣城亦必同遭蹂躪,患不堪言’,命其子開鑑集團嚴防……與賊戰,日有傷亡,卒以賊眾團寡,相繼奔潰。賊遂悉眾渡河,詢之,為學漢所為,遍搜之,卒獲學漢于山,縛於樹上,毀其身體。賊退,次子開封尋獲遺骸,掩埋樹下……”

“吳開鑑,學漢長子……歷辦貴筑西隅裡團務。聞賊匪擾下游,抽選精壯團丁,朝夕訓練,迨賊破修文,開鑑集眾詰誡,以千餘人憑河而守。賊分股由下游狗洞伐木渡河,突擊其後,勢不能支,團眾潰散。開鑑率團丁與賊戰於紅巖衝,力盡陣亡……”

“吳開元,學漢三子……開鑑練團御賊,贊助之力居多,賊破河被執,罵賊遇害。”

清鎮這塊神秘大田壩,周邊到底隱藏著多少歷史“密碼”

觀遊村現存的古橋。

一門三父子,均歿於此役,惟有學漢次子開封,因“奉母由清(鎮)徙貴陽寄居”,得以平安。“賊平後,因軍功保知縣”,又因“母老子幼,田園荒蕪,遂不仕。”《清鎮縣誌稿》對開封之記錄,頗多讚譽,言其“眭宗族,和鄉里,拯貧善,息訟爭”。光緒庚子年,大飢,其“請領倉谷,以拯遠近貧乏,不敷,復自出谷五十石賙濟,因此全活甚眾……”

清鎮這塊神秘大田壩,周邊到底隱藏著多少歷史“密碼”

吳氏古宅大門上方的牌匾。

《清鎮縣誌稿》記載吳學漢長子吳開鑑“歷辦貴筑西隅裡團務”,吳氏當時在當地辦團務,應為官方地方武裝。記載次子吳開封“拯貧善”、“請領倉谷,以拯遠近貧乏”、“復自出谷五十石賙濟”,這些信息表明,吳氏在當地應有不少田產。因而,長衝大田壩及其周邊田地,為吳氏祖產也不是沒有可能。

都市新聞

記者 賈華

校對 郝夢

編審 羅瑋 周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