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議潮與他的歸義軍——日落鳴沙,曹氏歸義軍的敗亡

張議潮與他的歸義軍(11)——日落鳴沙,曹氏歸義軍的敗亡!

後梁乾化四年(914年),張議潮的後裔張承奉去世,歷經67年的沙州張氏政權終結。

曹議金隨即接管了沙州(敦煌)的統治權,他廢除張承奉創建的“西漢敦煌國”,重新恢復了歸義軍的稱號,自立為歸義軍節度使,史稱“曹氏歸義軍”。

隨後幾年,曹議金憑藉與甘州回鶻、于闐國間連續通婚,穩定住了張承奉時期緊張的局面。

張議潮與他的歸義軍——日落鳴沙,曹氏歸義軍的敗亡

沙州政權嚴重依賴東西方的貿易

一、沙州政權的經濟基礎

在政治上,甘州回鶻和西州回鶻(高昌回鶻)對沙洲的包圍態勢,迫使曹氏歸義軍不得不與回鶻保持一致。

在經濟上,沙州卻憑藉其地理位置優勢,成為了中原與西域貿易的中轉站,並以此大獲其利。

在漢地史籍中,西域與中原的貿易中最主要的玉和馬匹,其次為綿、毛等織品。

河西地區本為良馬產地,所以敦煌文獻中記載的馬匹交易極少,而玉石、氈、褐、硒砂的交易量卻非常多。

在這些交易品中,西域玉石主產自于闐國(新疆和田地區),毛氈等織物也非沙州特產。

而向西貿易的大宗貨品——絹、布帛,同樣不產於沙州本地。

因此,沙州更像是一個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而非貨物產地。

要知道,沙州曹氏本身就很有可能為昭武九姓中的粟特人後裔(其自稱為毫州曹氏漢人)。沙州的粟特人,在曹氏執政時期也確實採取了毫無保留的支持態度。

因此,商業貿易的利潤,成了支撐曹氏沙州政權的堅實基礎。

張議潮與他的歸義軍——日落鳴沙,曹氏歸義軍的敗亡

敦煌和絲綢之路

公元935年(後唐清泰二年),曹議金去世後,其子曹元德即位。

公元939年,曹元德卒,弟曹元深即位。

公元942年(後晉天福七年),借後晉冊封于闐王李聖天的使者回京,曹元深與甘州和好,並遣使與中原王朝溝通。

公元944年(南唐保大二年),曹元深卒,弟曹元忠即位。

從年號上就可以看出,不過短短數年間,中原已經連續更換了三個朝代了,朝代延續短促而更迭頻繁,這也正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特點。

曹元忠統治期間,藉助河西貿易的昌盛,歸義軍的文化及其繁榮,政局平和安穩。

970年(宋太祖,開寶三年),喀喇汗王朝(伊斯蘭教)向于闐(佛教)發起了聖戰,于闐不支,向歸義軍求援。

在歸義軍的援助下,于闐國在戰場上取得勝利,但並未扭轉與喀喇汗王朝(黑汗王朝)的劣勢。

974年,曹元忠卒,其侄曹延恭即位。公元976年,曹延恭卒,弟曹延祿即位。

曹延祿即位後,娶于闐公主為妻,雙方再次通過姻親,加強了同盟關係。

張議潮與他的歸義軍——日落鳴沙,曹氏歸義軍的敗亡

二、黑汗王朝的東侵

公元1002年(宋真宗,鹹平五年),曹延祿被殺,族子曹宗壽即位。這一年是敦煌藏經洞文獻中,最晚的紀年年代,之後歸義軍的歷史,因只有隻言片語的記載,而顯得模糊不清。

大概在公元1000年左右,喀喇汗王朝發動的聖戰,以于闐國徹底滅亡而告終。

末代于闐王尉遲僧伽羅摩不知所終,新疆和田地區被納入了,伊斯蘭教勢力的版圖。

一度號稱“西方佛國”的于闐,其國內佛教的寺院和影響遭到了徹底根除。居於東方的佛教勢力,在130年後耶律大石西征後,才重新迴歸。

伊斯蘭勢力的強勢東侵,讓同樣秉持佛教思想的沙州政權行破了膽。

沙州的僧人們為保存經卷文獻,匆忙中將其封存在藏經洞中,而後四散逃命,這一封便是900年。

直到1900年6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才被道士王圓籙在清理莫高窟第16窟時無意中發現。

張議潮與他的歸義軍——日落鳴沙,曹氏歸義軍的敗亡

敦煌藏經洞老照片

于闐國滅亡後,喀喇汗王朝與北宋成了穩定的貿易伙伴,但兩國間的貨物運輸,卻不再經過河西走廊運輸,而是走

吐谷渾故地的絲綢之路青海道。

失去了貿易中轉站的地位,使沙州歸義軍的實力漸漸衰落。

不久,喀喇汗王朝與自己的同族兄弟——高昌回鶻也爆發了戰爭,喀喇汗軍隊數次進攻高昌

高昌回鶻也不含糊,作為大遼國的盟友,來自蒙古高原的3萬帳(一說30萬帳)“異教遊牧部落”(主要是契丹人和尚未伊斯蘭化的突厥人),大肆進攻喀喇汗王朝的邊境。

張議潮與他的歸義軍——日落鳴沙,曹氏歸義軍的敗亡

喀喇汗王朝的可汗阿赫馬德.託幹汗與這些遊牧部落展開了長時間的交鋒,阿力麻裡葉密立等草原地帶成了雙方反覆爭奪的戰場。

在這場決定西域歸屬的戰爭中,曹氏歸義甚至連跑龍套的資格都沒有。

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以貿易立國的曹氏政權,卻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西域的地形被大片沙漠佔據,能夠通行的道路都仰賴沙漠中的點點綠洲。

但這些綠洲連成的交通線,既是商道也是軍事通道。

和平時期,商隊上繳的稅收便是安全的保證書,但現在大漠上戰火頻仍,兩邊的軍隊都把商隊當成了肥羊,哪有人再管安全的問題?

張議潮與他的歸義軍——日落鳴沙,曹氏歸義軍的敗亡

三、党項人敲響的喪鐘

公元1014年,曹宗壽卒,子曹賢順即位。

此時,盤踞於夏州(陝西靖邊縣)的党項人強勢崛起,相繼攻佔會州(甘肅靖遠)、靈州(靈武)。

公元1032年(宋仁宗,明道元年),野心勃勃的李元昊攻取了甘(張掖)、肅(酒泉)、涼(武威)三州。

、肅、三州的失陷,對於歸義軍來說,幾乎就意味喪鐘響起。

西夏截斷河西走廊後,中原的史籍上再也不見沙州曹氏之名。

此時,失去立國之本的沙州政權,除滅亡以外,再不可能有其他出路。

四年後,公元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李元昊率軍攻佔沙州,曹氏歸義軍政權滅亡。

張議潮與他的歸義軍——日落鳴沙,曹氏歸義軍的敗亡

曹氏歸義軍可以說因貿易而起,因戰亂而敗。在其122年的歷史上,表現出非常明顯的貿易城邦特點。

但隨著河西政治力量的改變,像沙州曹氏這樣的城邦國家,顯然無力主宰其命運。

當河西走廊歸党項人所有後,西域諸國為躲避西夏,恢復了往日吐谷渾經營的通商道路。

根據于闐拂啉(拜占庭)的使節報告,這條道路自於闐南道向東通過黃頭回鶻達坦之地,經臨谷城青唐(西寧)到達秦州(甘肅天水)。

吐谷渾故道(絲綢之路青海道)的恢復,使喀喇汗王朝對宋朝的入貢驟然頻繁起來。

以至於,宋朝自元豐四年起,需要開始採取措施限制使臣的人數,可見當時貿易的活躍程度。

張議潮與他的歸義軍——日落鳴沙,曹氏歸義軍的敗亡

甘州回鶻滅亡後,其部眾一部分南投唃廝囉,一部分則西奔瓜、沙地區,藉助之前甘州回鶻對沙州的滲透,成為沙州回鶻勢力的基礎之一。

李元昊攻陷沙州後,歸義軍滅亡,沙州的回鶻勢力並沒有甘心蟄伏,而是分散於沙州的山谷之間。

為了復國,他們仍然積極地派出貢使同宋朝取得聯繫。爭取宋朝的支持,共同對付西夏,其中曾有“沙州鎮國王子”(不知其身世為何)致書與知秦州兵事的北宋名將曹瑋,言道“我本唐甥,天子實吾舅也,自党項破甘涼,遂與漢隔,今願率首領,為朝廷擊賊”,可見沙州軍民仍舊不斷同西夏人開展鬥爭,直到收復沙州。

宋史記載“景佑四年(1037年,也就是李元昊攻陷沙州的次年)六月,沙州大使

楊骨蓋、副使翟延順入貢。”

而後,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康定二年、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皆有沙州使臣入貢,使臣皆為回鶻人,宋史所載皆稱“沙州回鵑”,而使臣稱其首領為沙州北亭可汗王

這些史料說明,在這一時期,沙州存在一個回鶻政權。

可以作為旁證的是,在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洞窟中,能反映西夏人在敦煌活動的最早的洞窟,為莫高窟第444窟,時間為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該洞窟所用的西夏紀年為“天賜禮盛國慶二年”

張議潮與他的歸義軍——日落鳴沙,曹氏歸義軍的敗亡

既然景佑四年,李元昊便已經盡收甘、肅、瓜、沙諸州,為何其後數十年間,又出現一個沙州回鶻政權呢?

公元1038年(宋仁宗,寶元元年),李元昊稱帝。建國大夏,改元天授禮法延祚(不要以為年號都是兩個字的)。宋廷上下極為憤怒,雙方關係正式破裂。

元昊稱帝后,希望通過戰爭來擴大西夏的版圖,用掠奪土地、錢財和人口來緩和國內的矛盾。他和周邊諸部盟誓後,對宋朝發動進攻。

此後數年,李元昊相繼發動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

等四大戰役,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

西夏雖然在戰場上爆錘了北宋,但也嚴重牽制了河西的兵力部署。

同時,西夏截斷河西走廊的行為,也切斷了遼國與河西吐蕃及沙州回鶻的聯繫,這讓當時國力強大的遼國深感不安。

遼國曾想用聯姻的方式籠絡西夏,將一位遼國公主嫁與李元昊

可惜,遼國公主和李元昊不睦。不久後,遼國公主鬱鬱寡歡而死。

對此,遼國上下頗為不爽,曾派使者責問夏國。

而急於擴張的西夏,又誘致契丹邊境的党項羌部叛遼投夏,直接導致遼與西夏的關係破裂。

公元1044年(宋仁宗,慶曆四年),遼興宗親率十萬大軍攻夏,深入夏境四百里。

兩軍在河曲展開激戰,李元昊不愧為不世出的軍事天才,續爆錘宋軍後,也爆錘了遼軍。

但同時招惹宋遼兩個龐然大物,就是再胖也會吃不消。

史籍記載,當時西夏國內“然死亡創痍者相半,人困於點集財力不給,國中為‘十不如’謠以怨之”

而且,宋、遼倆大哥還分別與河西地區的吐蕃、回鶻等小弟密切聯繫,攛掇他們從背後夾擊“刺兒頭”西夏。

其中,遼國曾“數遣使由回鵑路至河涅間,與嘉勒斯費約舉兵取河西”。

宋朝也先後派左侍禁魯經、屯田員外郎劉渙唃廝囉(青唐吐蕃政權進行接觸。

宋史記載,公元1039年(寶元二年)四月,唃廝囉曾經向涼州發兵四萬五千,欲與夏人交鋒。

在這種大環境下,位於河西西部的沙州回鶻,有能力趁西夏無暇西顧之機,奪取沙州的控制權也就不難理解了。


參考書目:

《沙州政權與回鶻擴張》_楊聖敏;

《敦煌曹氏族屬與曹氏歸義軍政權》_馮培紅;

《張氏曹氏歸義軍政權的胡漢聯姻》_鄭炳林;

《敦煌歸義軍曹氏統治者為粟特後裔說》_榮新江;

《 歸義軍晚期的回鶻化與沙州回鶻政權》_陸慶夫;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家鄉特色簽約內容


詳解歷史細節,釐清來龍去脈,視角不同的中國歷史!

張議潮與他的歸義軍——日落鳴沙,曹氏歸義軍的敗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