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是如何增長的?貨幣供應量不增加,經濟發展怎麼運行,會出現貨幣貶值嗎?

前灣財神道


經濟的增長來自於生產端和消費端相互促進相互循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通貨膨脹率成為了傳導的重要力量,所以通貨膨脹是一個良好經濟增長中必須的產物。如果貨幣供應量不隨著商品總量增加,那麼就可能出現通縮,抑制經濟增長。

一、經濟是怎樣增長的?

想象你有一個工廠,工廠業績不錯,銷售的產品總是供不應求,那麼你會作何選擇呢?很簡單的,邏輯就是我要招更多的工人,擴大更多的生產線,來製造更多的商品。

但是在你的視野之外,看不到的是,如果大家都在同時招更多的工人,就意味著社會上大家薪資正在上漲,失業率減少,所以更多人有錢去消費,你銷售的產品就會有更多的購買者,這樣沒準兒你的產品還是供不應求。

上圖所示,工資向消費-通脹進行傳導,最終帶來經濟增長。這就是現代經濟學的運行邏輯,在工業革命之後,以製造業為核心的經濟社會,已經擺脫了農業社會的束縛,出現了生產與消費的良性循環,共同帶領經濟前進。下圖看到,薪資與失業率變化與經濟週期高度重合。

生產增長之後,工人的薪資出現競爭性的上漲,更多人可以就業,這讓居民可支配收入得到提升,消費市場受到牽引,市場上商品有更多人購買,物價升高也就是通貨膨脹產生,這樣就讓更多的人願意去生產商品來賣錢,推動了經濟的增長。

所以可以看到在這個循環當中,通貨膨脹是非常良性而且有益的,事實上通貨膨脹一直是經濟數據中最為關鍵的指標之一。在美聯儲的決策中也佔有重要地位,只要通脹過低,就需要擴大貨幣供應量來推升通脹,讓生產端更有意願去擴大生產。如果不是這樣,那麼生產下降帶來的是工人的薪資停滯和下崗,那麼消費市場會受到衝擊,讓通脹更低進入惡性循環,經濟的衰退週期從此到來。今年由於核心通脹低於2%的目標,激發了美聯儲三次降息,如下圖。

二、貨幣供應量不增加會發生什麼?

事實上貨幣供應量不增加,這種事情以前也發生過,這就是以美元黃金掛鉤為核心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在這種情景下美元的幣值與大家認為的應通過黃金相互掛鉤,所以美元的幣值不可能發生變化,美元也無法增發。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金本位崩潰,貨幣大規模的貶值。現在很多人還在認為金本位應該存在,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因為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商品的總價值是不斷增加的。這是因為會有更多的人投入生產,讓商品總量增加,更多的人勞動有價值了。如果貨幣不能隨之增發與商品的總價值匹配的話,那麼貨幣不是貶值了,而是升值了,商品價格會出現下跌,這就是通縮。

而一般情況中,貨幣供應與gdp總是相互適應的,如下圖美國的情況。


剛才說過良性的通貨膨脹是經濟增長的牽引力,那麼通縮肯定是對於經濟有所傷害的。這就繼續假設你擁有這個工廠,當看到市場上的物價下降的時候,你生產的意願肯定也下降了,這時你最好的選擇就是關停一些生產線,解僱一些工人,讓成本下降來匹配你的產品價格下降。

如果通縮持續一段時間生產的去產能就會一直髮生,這樣更多的工人下崗,薪資下降,消費市場會更加的供過於求,導致惡性循環,最終經濟減速,大蕭條開始,這也是金本位崩潰的原因。下圖為美國通脹與gdp的對比關係,可以看出,通脹與gdp增長密切相關。

三、貨幣貶值是為了什麼?

如果在一個非常理想的經濟環境當中,我們貨幣的總量是隨著生產的商品總價值自由浮動的,那麼貨幣對應著黃金會一直出現貶值,這就是通貨螺旋式膨脹,是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然發生的事情。所以在這種理想的經濟環境當中,貨幣貶值的越快就說明經濟發展的越快,不是說物價越高我們就買不起了,而是物價越高我們就有更多的工資來購買了,這也是我國近十幾年來發生的事情。以前可能一塊錢就能吃一頓非常豐盛的宴席,但是有一塊錢的人不多現在幾千塊錢包一桌子菜都很難,但是很多人在節假日都可能用幾千塊錢來消費一次。下圖是我國貨幣增量和通脹。

但是有兩種情況,貨幣貶值並不是我們理想中的狀況,這是因為國際經濟當中各國並沒有採用統一的貨幣,經濟情況也各自不相同,在國際商品互相流通,經濟互相影響的狀況下,就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一種貨幣對應其他貨幣出現貶值。

第1種情況,就是一國的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大量的資本流出經濟下行,讓經濟實力不能夠支撐這個國家原本的貨幣價值,貨幣貶值也是自然的事情。

第2種情況,就是為了支撐經濟,一方面本幣貶值能夠提振出口,另一方面能夠推升國內的通脹刺激生產增長,這就是央行主動的貶值操作,往往通過降息降準或者量化寬鬆的形式實現。圖為歐洲央行在低增長環境下推出的負利率。

綜上,在一般的情況下,經濟增長是由生產端和消費端的共同發展促進的,兩者之間的傳遞依靠通貨膨脹,因此通貨膨脹是經濟增長中不可避免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而在貨幣不增發的前提下,貨幣會出現增值導致通縮,反而限制了經濟的增長,是一種對貨幣金融錯誤的理解。


諮詢師天生


先理順一下不同增長率的不同特徵。經濟增長率主要還是體現在GDP的增長率,有名義增長率、實際增長率和換算美元的增長率等不同的增長形式。

通用的GDP都是以名義增長率為基礎的經濟總量,包含了通貨膨脹在內。但在提到增長率卻又是以實際增長率為習慣提法,細心的人就會發現一些城市也會故意混淆視聽,把名義增長率當成實際增長率來掩蓋經濟下滑的窘境。

實際增長率=名義增長率/通貨膨脹。

而摺合美元的增長率主要是考慮本國貨幣大幅貶值或增值的情況下出現的增長率快速下降和上升的波動。如大幅貨幣貶值的處於經濟危機之中的委內瑞拉,年貶值率高達100萬%。相信本幣的GDP增長率會超乎想象;

另外,為什麼日本在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後的2、3年時間就開始出現經濟嚴重下滑、房地產暴跌、股市貶值等現象。日本的本幣經濟增長率也是幾乎為負。可是美元匯率從260增值到96,這就使得日本以美元為基礎的GDP還在持續增長,從1985年的1.4萬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5.4萬億美元。

這就是不同的計算基礎的增長率是不相同的。

另外,貨幣供應量不增加,經濟的運行情況和貨幣貶值情況如何?


在通常情況下,貨幣供應量不增加就意味著在持續保持穩定增長經濟的運行下,經濟的實際總量在增加而資金池裡的水沒有增加,那麼水的濃度就會增大,貨幣自然就會值錢,不但不會出現貨幣貶值,反而會出現貨幣增值的情況。

可一旦貨幣會增值,加上存銀行還有利息,那麼等於可以坐小漁翁之利。這樣大家投資創業和有錢的焦慮狀態就會減弱。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投資積極性也受到打擊,反過來一定會制約的經濟發展的節奏,經濟增長率也會隨之減弱,國家就會出現危機。

那麼,多少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才是最合適的呢?

先說貨幣供應量存量,美國貨幣供應量佔GDP的70%,而我國9月份的貨幣供應量為195萬億,是GDP90萬億的2.15倍,顯然是大大高出了一般的規律,逐步緩解總量壓力是在所難免。

增長率多少才合適呢?一般是以經濟增長率加通貨膨脹率為基本要求,我國的經濟增長率接近6%,而通貨膨脹率要求控制在2%~3%範圍,也就是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在8%左右是合理的。

而這二年來的貨幣增長率都是在8%~8.5%之間,應該是一個合理的區間。只是存量太大,需要慢慢來消化,而房地產這個巨大的資金池出現縮少的情況下,資金又會流向哪裡?流到哪裡,哪裡就會是一個新的火山口。不過看來基礎建設可以承擔此重任,可債務風險卻又會是新的危機!


鞅論財經


貨幣供應不增加,貨幣增值,其它貶值。舉例子說明。

假設2000年A國貨幣量是100美元,全國只生產磚頭,2000年生產了1000個磚頭,每個磚頭價格賣0.1美元。

由於貨幣量不增加,到了2020年,A國還是隻有100美元,但是磚頭生產到1萬個,這時候磚頭價格就是0.01美元。

很顯然,20年前1美元買10個磚頭,20年後1美元買100個磚頭,磚頭不值錢,錢值錢了。

不增加貨幣,會導致生產不積極,可以想象。按照這個趨勢,留10美元,到2040年。就可以買到1萬個磚頭,誰都不想搞生產,都想存錢,結果沒有生產活動,A國經濟大崩潰。最後貨幣買不到東西,因為沒生產。A國消失。


西格瑪的化學


經濟增長是因為社會生產產出增加。貨幣供應量不增加,經濟增長的同時,融資成本會提高,制約經濟擴張,物價會上漲,也就是貨幣會貶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