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什麼都需要獎勵?育兒經驗:小心“德西效應”在作怪

閨蜜給我訴苦“孩子也不小了,可以分擔一些家務了,可是就是不願意動”。我說:“那就和孩子好好溝通,孩子嘛,也不是一出生就懶的”閨蜜:“孩子那肯啊,說了也沒用,後來跟我說給錢就幫忙”我有點吃驚:“他要錢幹嘛呀,平時不都是你給孩子買東西嗎”閨蜜更發愁了:“就是說啊,我也納悶”我只好說:“那你得好好注意了,別讓孩子養成壞毛病了”閨蜜:“我後來想了一下,應該是我老公的錯,孩子小的時候就動不動給錢”我說:“那應該是了”

你看本來並沒有什麼事,但是過分的獎勵會把孩子養出壞毛病,不給錢就不動。

當孩子到了可以幫家裡做一些家務的時候,家長都會告訴孩子“你長大了,可以幫媽媽分到一些家務”

孩子可能會告訴你“好啊,但是每次都要給我錢,或者買玩具”

你看小孩子就是這麼任性,幫家長做點家務,就必須給間獎勵,否則免談。原來做家務只是為了要獎勵。

孩子做什麼都需要獎勵?育兒經驗:小心“德西效應”在作怪

適當的讓孩子參與家務,對孩子也是一件好事,有的孩子養成了懶的毛病,家長讓孩子做家務,孩子自然就不願意了,所以家長各出奇招,很多家長會選擇給孩子獎勵,獎勵可以讓孩子動手做家務,當然獎勵也是讓孩子進步的方式。但是凡事都要獎勵,這樣做真的對嗎?事實證明這是不對的。

一、什麼是“德西效應”

有一個什麼都給獎勵的媽媽,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兮兮很喜歡跳舞,於是媽媽就給兮兮飽了舞蹈班,兮兮也在很認真的學跳舞,一次兮兮感冒想回家休息,媽媽答應了,休息了兩天的兮兮給媽媽說“媽媽,我可以多休息幾天嗎?”媽媽為了讓兮兮堅持跳舞,就對兮兮說,如果你今天去跳舞,我就答應兮兮每週都帶兮兮出去玩,或者買兮兮喜歡的芭比娃娃。兮兮當然為了這些獎勵,就很努力在學,因為她想要一個很大的芭比娃娃。

但是想不到的是,媽媽變得越來越忙,根本沒有時間帶兮兮出去玩,還有兮兮喜歡的芭比娃娃也沒有買,兮兮只好問媽媽,媽媽推了一次又一次,兮兮感覺被媽媽騙了,就不願意再學跳舞。

本來跳舞是兮兮喜歡的事情,卻因為媽媽的獎勵,讓兮兮把對跳舞的注意轉移到獎勵上,一旦獎勵不能實現,兮兮也不想再跳舞了。

孩子做什麼都需要獎勵?育兒經驗:小心“德西效應”在作怪

德西效應是指:我們如果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能夠獲得一些報酬或者是利益,我們再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和原本我們只想去做這件事的慾望和衝動就會不一樣了,我們就會變得比較沒有原始動力,只會專注於名次和獎賞的東西,一味獎勵會使學生把獎勵當作目的,導致學習目標的轉移。

二、德西效應是怎麼養成的

01.家長事事都給孩子獎勵

家長什麼事都要給孩子獎勵,獎勵確實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但是過多的獎勵也能打消孩子的積極性。比如:爸爸媽媽下班回到家裡很累,想要讓孩子給自己倒杯水,孩子卻說我在寫作業,爸爸就說聽媽媽的話,獎勵你一塊錢。孩子這時候可能屁顛屁顛的去倒水了。但是爸爸媽媽有沒有想過,孩子給家長倒杯水就要獎勵,那下次給家長倒水沒有獎勵,孩子還會這樣做嗎?答案是否定的,沒有獎勵再讓孩子倒水,不可能的。

02.孩子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粘合劑,有了孩子,父母也更加努力。在當今社會孩子就是家裡的金疙瘩,打不得罵不得,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好好學習,什麼都不要孩子做,只要孩子學習,那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動動小手都怕累著。

孩子做什麼都需要獎勵?育兒經驗:小心“德西效應”在作怪

小青的孩子就是這樣,從小都不讓孩子幫忙家裡的事情,小青一個人忙裡忙外,等到小青真的太累,家裡的事情忙不過來了,想讓孩子幫忙。

孩子卻說“我要寫作業,你自己收拾吧”

小青對孩子的回答有點吃驚。

等孩子作業寫好了,孩子問“我幫你收拾,那媽媽給我買一部手機吧”

從小不讓孩子動手參與,等長大了,就要開始和家長談條件了

03.過多的承諾對等交換

聽鄰居說,他們家大孩子大學畢業,走進社會非常不適應,感到工作掙錢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所以這鄰居就想這二胎,就得好好教育了。

鄰居就讓小兒子在家裡學習做家務,制定了一系列規矩,比如:刷一個碗一塊錢;掃地一塊五……等等。做什麼事情都要等價交換。

孩子漸漸長大了,並沒有自願做家務的意思,甚至要錢的情況更嚴重了。

孩子做什麼都需要獎勵?育兒經驗:小心“德西效應”在作怪

等價交換真的可以讓孩子提前適應社會嗎?當然不是的,結果只會恰恰相反。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爸爸媽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適可而止很重要,凡事不可以過量哦!

三、家長要知道的應對措施

01.不要過多的給孩子獎勵

物質獎勵能夠讓孩子主動去做一件事,而且做得很好,所以很多爸爸媽媽都喜歡用物質獎勵讓孩子好好學習。

家長給孩子獎勵的初衷都是好的,可是常常因為過多的獎勵,讓孩子把對學習的注意力轉移到獎勵上。,一旦獎勵變少或沒有,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

得到獎勵之後孩子可能會“得寸進尺”。不斷的要獎勵,獎勵也越來越大。當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會厭煩學習。家長就會得到適得其反的結果。

孩子做什麼都需要獎勵?育兒經驗:小心“德西效應”在作怪

02.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孩子體驗其中的樂趣

人們總是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像大人找工作,也都希望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當然孩子也不例外。興趣是最強最持久的動力,孩子總是主動去做喜歡的事情,獲得內心的滿足和樂趣,爸爸媽媽要知道孩子喜歡什麼,對於他們喜歡的事情,家長們就不要再物質獎勵了。

精神獎勵也是一種不錯的獎勵。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

他們喜歡的事情,當然也可以旁觀,當他們做出一些成績時,爸爸媽媽不要吝嗇自己的誇獎哦!

比如孩子在玩積木,家長可以說“哇!真厲害啊,這樣都不倒啊”

孩子聽到家長的認可和誇讚,心裡美美的,甚至會更出色。有時候精神獎勵要比物質獎勵更讓孩子開心積極。

03.語言獎勵,告訴孩子,他做的很棒

孩子會因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花費很長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孩子是開心而滿足的。

做晚飯的時候,孩子突然跑過來,拿著拼了一天的“埃菲爾鐵塔”,跑到廚房給我看他的傑作。

孩子做什麼都需要獎勵?育兒經驗:小心“德西效應”在作怪

“媽媽,你看,我拼好了”其實這時候孩子是非常開心的,並且內心很渴望得到我的讚美,而不是要我給他獎勵一塊錢、兩塊錢。

我看著孩子開心的小臉“你真棒”。

孩子說:“媽媽,我今天要多吃點飯”說完屁顛屁顛跑出去了。

想要給孩子獎勵不妨先分清楚,什麼事情要用什麼獎勵方式。

比如說孩子必須做的事情:學習,就要用精神獎勵或語言獎勵,效果就會更好哦。如果孩子不想寫作業,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物質獎勵,但是要把握好“量”哦!

總之,家長想要給孩子獎勵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家長也要懂得適可而止。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也許會更好哦!當然語言獎勵也不能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