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墓地为家,与”故人”为伴

按中国的说法,墓地阴气太重不宜久留。有一群人,却长期生活在墓地,以此为家。

以墓地为家,与”故人”为伴

马尼拉是菲律宾首都,作为首都,它是一座流光溢彩的国际都市,和所有摩登城市一样光鲜.

在其北部,有着这里最大的公墓群,它或许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有烟火气息的墓地:大约有两千余人长期居住在这里,他们在这里搭建生活,并形成自己的小社区。在墓碑上安置晾衣架,把墓台当作自己的床铺。

Limbus

以墓地为家,与”故人”为伴

Gustavo Gusmão 巴西摄影师

某一天,Gustavo Gusmão带着照相机走进了这片墓地,记录了这群人的生活。

Limbus,宗教意义上是指还没有被受洗的灵魂处在非地狱非天堂的中间位置,在社会含义上,更偏向指的是被遗忘、被忽视的状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边缘人。

而当地人叫他们做:“活死人”。

以墓地为家,与”故人”为伴

进入墓地,他感到的并不是传统墓地的肃穆庄严,而是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孩子,老人,男人和女人,他们用你在寻常社区会见到的那种目光淡然的注视着他,只带有一点点的对陌生闯入者的好奇而已。

以墓地为家,与”故人”为伴

孩子们在嬉笑玩闹着,他们飞奔过一排排墓碑,充满活力的腿在坟墓间跳跃,大人们慵懒的躺在墓穴床上。

最让Gustavo Gusmão惊讶的是,这里是一个被宗教环绕着的国家和城市,生与死、活人与死者,在他们的脑海中一定并不会一个科学定义的概念,他们是如何与它们共存的呢?

不一会儿,他就体会到了他们的极度贫穷。“愁苦”二字,写在每个成人的脸上。一个男人蹲在一堆白骨前抽烟,他目光空洞,似乎不在意鬼魂,只在意呼吸着的肉体。在这里生活,实属无奈又无奈之举。

而他同时也体会到了他们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如同大家一样,柴米油盐,吃喝拉撒。老人对晚年、孩子对长大、男人女人对未来,都还有着幻想,这幻想来自人类生存、生活的本能。

以墓地为家,与”故人”为伴

以墓地为家,与”故人”为伴

马尼拉的北部墓地只是一个缩影,在马尼拉的其他公墓还聚集着大约4000名墓民,在整个菲律宾,有超过五万穷人住在各处的墓地。有一个字是刺眼和无奈的,穷。

“我拍摄了这个地方,(在某种意义上),它是生与死、活人与死者的交汇处。”他们是被遗忘的,在这里被遗忘着繁衍后代,一代又一代,在公墓里出生,在公墓里死去,混淆生与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