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美國工廠》,那些產業鏈外遷的中國企業

2018年,坐落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福耀玻璃集團終於開始盈利,幾經波折幾經試錯,在虧損了近三年後,慢慢步入了正軌。透過近2個小時的《美國工廠》之旅讓我們看到了美國製造業的興衰亡史。

透視《美國工廠》,那些產業鏈外遷的中國企業

1.

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以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為代表的實體制造業關店倒閉,裁員降薪。俄亥俄州通用汽車的倒閉讓近一萬人都丟失了工作,讓兩千個家庭沒了支柱。

沒有收入沒有保障的生活讓當地政府以及居民迫切希望有老闆能到俄亥俄州投資建廠,來挽救他們落魄的窘境,幫助他們重回中產階級。

2014年土生土長的中國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來到美國選址建廠,在一番實地考察後決定出資1500萬美元將廢棄的通用汽車工廠重新整改裝修成玻璃製造工廠,這一消息在俄亥俄州迅速傳開,收到消息的居民沸騰了起來。

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的進入讓蕭條的俄亥俄州有了生機,也讓當地居民看到了新的希望,上千藍領迫切入職開始新的生活。

在感恩與希望中,美國工人加入了福耀玻璃集團美國公司。在中國工人與美國工人融洽的學習與配合中,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營運近一年,公司持續虧損高達4千萬美元。“美國工人效率低,產出低,怎樣讓美國人理解並接受我們中國人在那邊投資,這是個比較大的問題”,這是曹德旺來到美國建廠後遇到的一大難題。

透視《美國工廠》,那些產業鏈外遷的中國企業

生活在兩個國度的人有著工作與文化的差異。長時間的單一工作讓美國工人的熱情在漸漸的冷卻下來,

低廉的薪資、高強度的工作,以及缺乏安全保障的環境,讓種種問題在這片土地上發芽,逐漸迸發出激烈的摩擦。

工廠的角落,年紀50歲的黑人老工人無可奈何的抱怨到:

“感覺並不是很好,一再重複做同樣的事情會讓你身心很疲憊,你有時候會認為我為什麼要做這個?”

“你會考慮自己有沒有精力和意志做這種工作”

迷茫,焦慮,沒有安全感,崇尚自由民主的美國人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他們要在企業裡建立自己的工會,他們想要通過工會維持自己在企業的一切看似合理的需求,並美其名曰:民主、自由、和平!

但是這對於來自中國的曹德旺來說是不可能的,“工會在這裡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直接影響到我們的企業利益,會造成損失。我的態度很明確: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工作效率低、產出低、質量差、沒付出卻想要高薪資,美國的工會就像是一個保護傘一樣讓美國不努力工作的人心安理得的享受著這一權利。

通用的倒閉依舊沒能給美國工人敲響警鐘,他們依然沒搞清楚員工與企業的關係。員工與企業息息相關,企業盈利,員工福利會跟著水漲船高,相反企業虧損狀態,員工福利自然就沒法提升。

通過工會謀取福利,這對自身以及企業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打擊。

工人有問題有意見可以通過《勞動法》來實現自己的權利,而美國卻想要通過工會實現,最後工會的存在讓企業成本增高,生產線開不起來,生產受挫,盈利困難。

透視《美國工廠》,那些產業鏈外遷的中國企業

1936年,通用汽車工人罷工導致28萬汽車停產;

1996年,通用汽車工人罷工導致通用汽車稅前利潤直減9億美元;

1998年,通用汽車工人罷工讓企業損失20億美元;

2019年,近5萬通用汽車工人零點起開始罷工,剛罷工兩天損失了1.5萬輛汽車的產量。

毫無疑問,每一次罷工都會讓企業遭受重挫。工人希望通過罷工,通過工會讓自己在薪酬、醫療、保障等方面得到更多的福利,當然最後都如願以償,但是給整個通用乃至美國實體企業帶來的卻是不可估量的打擊。

美國工會的存在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讓美國製造業在近十幾年的時間裡不斷衰退,勞資雙方的關係就像一道牆阻斷了美國製造業的發展。

美國前任總統總統看的很清楚,在影片最後,福耀美國公司通過員工的投票決定是否成立工會,結果800-400票,以一倍的票數碾壓不成立工會。

透視《美國工廠》,那些產業鏈外遷的中國企業

也同樣是在不成立工會的基礎上,福耀才開始實現盈利。正是福耀玻璃集團美國公司的建廠之旅讓整個美國、人民、政府知道了製造業的回暖之路應該如何走。

美國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然而近來發展停滯,美國工業生產值與其增長幅度在過去十幾年迅速下滑,製造業嚴重萎縮。

2.

通過《美國工廠》我們知道了工會是阻礙美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原因,而用過歷史,我們知道美國實體的倒退,工會是一個原因,而它的“去工業化”決策才是阻礙製造業發展更核心的原因。

19世紀70年代,美國大舉推行“去工業化”制度,大力發展金融,互聯網相關虛擬經濟,與之相反的就是製造業的勞動力不斷缺失,比例從1965年最高值的28%下降至1994年的16%。

高薪酬高福利讓全都年輕人從傳統制造業轉向金融互聯網,長期缺乏人力,缺乏投資、缺乏技術改造,實體企業衰退不是一蹴而就的結果。

透視《美國工廠》,那些產業鏈外遷的中國企業

再回頭看一看中國工廠,通過紀錄片裡的中國福耀集團可以看到現今的中國企業大多推崇的“家文化”的管理方式。

福耀公司管理層希望通過軍事化的管理讓員工無條件的服從領導安排,無條件加班,以情感捆綁員工,控制員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最後得到結果卻是離職率的不斷攀升。

這與美國實體企業就有了一個很極端的對比。一邊自由散漫,對工作極其不負責卻想要高待遇,一邊則是工作兢兢業業,加班加點卻得不到一個合理的待遇。

實體企業是國家發展之根本,而今中國的很多企業開始嘗試外遷,這對我們國家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在中國政府以及企業主們在完成試錯的前提下,努力找尋一個折中的辦法管理企業,堅守制造業才是當今中國實體經濟的復甦之道

當然這條路仍需要時間,但是作為中國公民,任何事情都應該以國家利益為主,這樣國家才有更大的機會發展,企業才會更大的機會盈利,員工才有更大的機會實現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