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為何用伏羲創造的八卦,那太上老君沒伏羲厲害嗎?

流蓮兒


其實太上老君與伏羲皇其源泉是分屬兩大神話神譜體系的。

伏羲是太古華夏的神話體系,而太上老君是道教的神話神譜體系。伏羲皇根據三大在線百科顯示,他是出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然而在考古學中規定,舊石器時代是指300萬年前至12000年前這個區間是謂舊石器時代。很明顯這個最晚也是一萬多年的太古之時。這段悠悠漫長歲月,絕大部分時間,現代人即人類還未出現呢。(不要將數百萬年前的南方古猿、類人類等同於現代人)。


這也是說:伏羲皇出現的時間最遲也不會遲於12000年前。

而太上老君的原形象是上古東周春秋時期的大哲智者老子,大約是出生於公元前600年前。然太上老君的正式出現時間是較道教正式出現的時間稍早點,都是出現於東漢晚期,大約是公元150年左右。這裡講的道教是正規宗教而言,當然構成道教的支流可追索至上古華夏的神仙方學與道家。


由此我們看到伏羲皇是太古神話形成的遠古神靈。而太上老君則是出於中古東漢的道教。兩者起源時間相差非常遙遠。是屬於不同的神話體系。

而在各自的神話體系裡面,他們分別也是先天之神,是天地(宇宙)與眾神的締造者。

伏羲皇在訖今現存所見最古最全的一本上古大巫書-《山海經》中已經出現,書中神話伏羲皇叫謂太皞。又有古傳說講伏羲皇是開天闢地的盤古的一縷元神所化,即伏羲氏就等同於盤古,是先天大神。

而在道教的神話體系中,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之一的元始天尊是混沌初開的大神,然而在最初也即最根本的道教流派,分別是五斗米道與太平道均尊太上老君為教祖。


那麼道教怎樣把其神譜調和呢?有的,就是產生一個說法:三清本一氣,老君一炁(元氣)化三清之說。從這個來說,無疑太上老君就是先天的終極神靈。所上面說他倆若在自身的神話體系中都是終極創世神。

這裡要提下近古的明代有著名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將伏羲皇與太上老君同有出現於其神話故事中。在封神演義中,伏羲皇是火雲洞三聖之一,又是三聖之尊,次之是神農,再次之是黃帝。

然伏羲皇的姝姝叫做女媧,其是整本封神演義的引子、是封神大戰的導火索。推翻紂王的波瀾壯闊的革命就是由紂王淫贖女媧聖像而引起的。而且洪鈞老祖跟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講過:當初是其與女媧娘娘共擬封神榜的。

這樣的話,女媧與洪鈞老祖是為同級,皆有制定封神榜的神權。

而上面所說,伏羲是為女媧的哥哥,所以其在封神榜書中的神職最小不會低於洪鈞老祖。然而洪鈞老祖是太上老君的老師,因此在《封神榜》中伏羲皇的神階高於太上老君了。


洪範書齋


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



“道”無始無終,無形無名,無邊無際,無師無上。“道”者,虛無自然,難名之神,強名曰道,尊稱太上。



太上為道之祖,體於自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



太上者,萬物之所尊,在聖為眾聖之尊,在真為萬真之先,在地為萬國帝王之師,在法界為無上法王,在教為萬教之祖。



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諸界,傳教度人,弘揚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變,誰能識真?”老子是老君爺的第十八次世化身。著有震古爍今的萬經之王《道德經》


伏羲(生卒不詳),風姓,燧人氏之子。又寫作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記中稱伏犧。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八卦圖衍生自中華古代的《河圖》與《洛書》,傳為伏羲所作。其中《河圖》演化為先天八卦,《洛書》演化為後天八卦。八卦各有三爻,“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立八方,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性質與自然現象,象徵世界的變化與循環,分類方法如同五行,世間萬物皆可分類歸至八卦之中。



八卦是中國古代的基本哲學概念,來源有是中國古代的陰陽學說,所謂“無極生有極,有極是太極,太極生兩儀(即陰陽),兩儀生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此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一是周文王的乾坤學說,他認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萬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餘六卦皆為其子女: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讀音:gèn)為少男;巽(讀音:xùn)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是為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 八卦圖即為表示八卦方位的圖形符號。



八卦符號通常與太極圖搭配出現,代表中國傳統信仰(儒,道)的終極真理——“道”。



太上老君就是老子,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

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漢朝之後才有教團產生,其個別派系為奉老子為道德天尊,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

創造八卦圖的是上古時期的伏羲

先有八卦 後周文王講義 有了易經,易經是群經之首,中國的所有思想學派 思想都出自易經儒家、道家、陰陽家、縱橫家等等。



在上古神話之中,並還沒有太上老君之說,李老君是道教於東漢立教後,將道家掌門人老子尊為教主,是謂:混元無極大道太上老君。所以上古神話伏羲為神之祖,又是華夏之祖,地位可等同於盤古天王,是第一大神。



道教,正統道教的最高神是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在三清是第一神權組別之中,誰是第一的第一呢?這個有不同觀點,為什麼?因為道教分許多的宗派,正如笑傲江湖的華山門又分氣宗與劍宗不同支流一樣。



上清派奉玉清元始天尊為第一的第一,然而道教開教之初也就是最純粹根源的道教,始天師張道凌五斗米道與天保將軍的太平道均奉太上老君為教主是第一的第一。



在道教中,伏羲為東極(方)神皇,這個顯現是在三清之下,所以正統道教的神位,太上老君高於伏羲。

文化領域創作者雲龍


雲龍256013933


傳說《周易》是伏羲編寫的,是我國古代一部珍貴文獻,儒家將其列為重要經典,八卦來源於《周易》,道教也非常重視對易理的探討,註疏和演繹之作頗多。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道教也把《周易》當作基礎的經典而廣為應用。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一”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風,兌代表沼澤。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在《易經》裡有詳細的論述。八卦相傳是伏羲所造,後來用來占卜。

道教:道教經典和論述與易經的思想內容聯繫很多,主要是易經中的陰陽、道等概念。道教利用陰陽、無極、太極等思想描述宇宙世界的一切。以陰陽變化來解釋世界一切事物的變化和行為,最終都歸結為道。在內外丹的修煉中,周易的各個卦象對應著時間、方位、季節等,有時又用卦象的合、反、變等來描述內外丹的過程。周易》從內容到形式都為道教所吸收,它滲透到道教的基本信仰、神仙體系、方術儀式、政治倫理等各個方面。從基本信仰方面來看,以《易》解“道”的現象貫穿於道教的產生、發展、衰落的整個歷史進程中。其內容涉及了“道”的性狀,道的自身運動,“道”與“一”的關係,“道”化生天地萬物等一系列問題。在他們看來,“道”就是“易”,“易”就是“道”,《老子》的“道”的體系與《周易》的“道”的體系是完全一致的,“易”與“道”最終都成為主宰一切的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