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丨90後看祖國

如果說《啟航》是對特定歷史階段的音樂表達,《潮》更類似於龔天鵬自己的個人印象集,是以90後的視角去看祖國的萬千氣象。昨天的發佈會現場,多位專家對龔天鵬表達了讚賞之情,這位”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做到屢次受到藝術節的青睞?有專家給出了答案,一個是因為他不斷超越同齡人,一個是因為他不再重複自己。龔天鵬對後期浪漫主義的音樂情有獨鍾,在初次聽到《啟航》時,毛時安曾向他建議,作為21世紀的年輕作曲家,不能僅僅停留在後期浪漫主義風格的表現,更要融入現代特色。這樣的成長,在《潮》裡有了體現。

記者手記丨90後看祖國

圖說:交響樂《潮》排練中 官方圖

生於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上世紀90年代,龔天鵬身上有著同齡人身上不多見的主流烙印。在留學生群體裡,有個有趣的現象叫出國之後反而更愛國,留美多年,他敏銳地感受著這個時代的飛速發展,用跳動的音符抒發著自己的愛國情懷,回國後更是義無反顧以一個90後的身份在世界交響樂舞臺發出屬於中國的青春旋律。從年屆九旬的作曲家呂其明創作的《使命》,到90後作曲家龔天鵬創作的《啟航》《潮》以及《百年頌》,上海愛樂樂團在傳承間,形成著獨樹一幟的青春紅色品牌。(趙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