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雛雞白痢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預防治療避免傷亡?

薛佩萁


我國農村對於家禽的養殖尤為普遍,我們四川這邊養殖的家禽,主要包括雞、鴨、鵝,其中幾乎農村的家家戶戶都有養殖雞。雞在養殖過程中,有不下10種的疾病,很多疾病都能直接導致雞,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在雛雞的時候,雞容易患雞白痢。患雞白痢的雛雞,其死亡概率在40%左右,有時候甚至會超過70%。

不過我們農村散養的雞,一般很少自行孵化,主要就是在集市購買已經孵化好的雛雞。而且已經養殖了一段時間,基本上不用擔心雛雞患雞白痢。畢竟專門孵化雛雞的人,更懂得如何預防雛雞的各種疾病。只有大型的養殖戶,才會在農村自行孵化雛雞來養殖。

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菌,引起的傳染疾病。雛雞感染雞白痢後,表現為急性敗血症、精神不佳、雞拉白色糞便等。成年雞也會感染雞白痢,只是感染雞白痢後,除了影響產蛋量和受精率之外,不會再有太大的危害。

一、雛雞得雞白痢的原因有哪些?

雛雞得雞白痢的原因有很多種,不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雞場的環境衛生,和母雞的垂直傳播。

  • (a)雞場的環境衛生,是引起雛雞得雞白痢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在一些,場地比較潮溼、養殖密度過大、通風環境差的養殖場所。

  • (b)雞白痢屬於傳染疾病,不僅會水平傳播,而且還會垂直傳播。水平傳播,就是雛雞與雛雞之間進行傳播,主要表現為糞便傳播。而垂直傳播,就是從患病的母雞傳染給受精雞蛋,受精雞蛋傳染給孵化出來雛雞。

二、雛雞得雞白痢後,有哪些表現?

雛雞得了雞白痢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雛雞拉白色的糞便,糞便不僅表現為白色,而且還是米糊狀。正常的雞糞便呈螺旋狀,雞糞便的顏色為棕褐色,又帶一點點尿酸鹽的白色。

當雛雞得了雞白痢後,會更加的怕冷,投食也不怎麼吃,呆立在一個地方。雛雞排便的時候,因為其糞便為米糊狀,所以排洩的糞便,很容易留存在肛門處,在凝固後將肛門堵塞。所以有時候雛雞在排便時,會發出叫聲,那就是因為肛門被堵塞,引起了疼痛。

我們剛孵化的雛雞,一般不會有明顯的雞白痢表現,主要表現在7~20天內。雛雞雞舍如果有雞白痢的出現,那麼會出現大量的死亡。但是在第20天后,死亡概率就會有所減少。

三、如何預防雛雞得雞白痢?

我們如果想要預防雛雞得雞白痢,不僅要從雞場的環境衛生入手,也需要從孵化雛雞的雞蛋源頭控制進行控制,還有就是增加雛雞的抗病能力。

  • (a)首先是孵化雛雞的種蛋選擇,因為雞白痢會垂直傳播,所以我們需要,在孵化雛雞的雞蛋上進行控制。也就是在選擇孵化雛雞的種蛋時,我們需要選擇無病雞群的雞蛋。

  • (b)我們在孵化雛雞的時候,最好是定群孵化,孵化出來的雛雞,進行隔離養殖。隔離養殖的好處,就是當發現有雛雞得雞白痢的時候,不會大面積的傳播。

  • (c)定期給雛雞做檢查,在發現雛雞有不良反應的時候,需要及時的將其處理掉,以免傳染給其他健康雛雞。特別是在雛雞孵化的第7~20天內,更加要加強檢查。

  • (d)在雛雞開食的時候,就需要給雛雞投餵一些,增強自身抵抗力的藥物,可以混合著飼料或者飲用水,投餵給雛雞。

  • (e)定期給雛雞養殖場地,和投餵雛雞的飼料盤,與飲水器進行消毒處理。同時每天都要,將雛雞排洩的糞便清理乾淨。

當雛雞群有雛雞得了雞白痢後,其傳播速度會很快,所以我們最好是邊隔離邊治療。將已經得病的雛雞挑選出來,放到一個單獨的場地,使用藥物進行治療。而還未得病的雛雞群,同樣也需要使用藥物防治。其使用量,主要是得病的雛雞群使用多一些,還未表現出雞白痢的雛雞群使用少一些。

可以使用的藥物,有磺胺二甲基嘧啶、氯黴素、慶大黴素、金黴素、土黴素、微生物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磺胺二甲基嘧啶和氯黴素。

1.磺胺二甲基嘧啶

在餵養雛雞的飼料中,增加0.2~0.4%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或者在餵養雛雞的飲水中,增加0.1~0.2%的磺胺二甲基嘧啶。需要間斷使用2~3次,比如連續使用4~5天,然後停藥2~3天,循環的使用。

2.氯黴素

在投餵雛雞的飼料中,增加0.2~0.4%的氯黴素。一般使用5天左右,雛雞就會有所好轉,如果還有雞白痢的症狀,可以間隔一段時間後,繼續使用一個療程。

總結:雛雞得雞白痢的原因,主要分三點,養殖室的衛生問題、雛雞的水平傳播、母雞的垂直傳播。所以如果我們想要預防雛雞得雞白痢,那麼首先是控制好雛雞的養殖環境,然後是在母雞的源頭進行控制,最後是防止雛雞的糞便傳播。

我是“田園軒月”,如果有關於雞的相關問題,可以關注我並邀請我回答。每一個問題,我都將用所瞭解的知識,認真用心的去回答。

田園軒月


引起雛雞白痢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預防治療避免傷亡?

雛雞白痢是一種很常見的傳染病,農村養雞經常遇到,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尤其是14天內的雛雞死亡最多,是養雞業的一大傳染病,危害性相當大。雛雞白痢的病源是雞白痢沙門氏稈菌。


引起雛雞白痢的原因有哪些?

1、雞與雞之間的傳染,病雛從糞便不斷排出病菌,這是傳播的主要方式。雞啄癖也是雞白痢病的一種重要的傳播方式,通過血液相互傳染。許多病菌在蛋黃內,當帶菌的卵黃排出,雞啄食了這種汙染的雞蛋就可以感染雞白痢。汙染病菌的用具也是感染雞白痢的來源。

2、經過雞蛋傳播,雞白痢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感染母雞通過種蛋傳染給剛孵化出的雛雞,這種蛋孵化出的雛雞很快發病,又傳染給同群雛雞。

3、通過消化道傳染,病雞排出的糞便汙染適飼料、陰水、用具和周圍環境,通過消化道使健康雞感染。


如何預防雛雞白痢?

1、種雞定期進行雞白痢的檢疫,檢出的陽性反應雞要全部隔離淘汰。

2、孵化用的種蛋必須選擇沒有發生雞白痢的雞群。農村用母雞孵化時換的種蛋必須選擇沒有感染雞白痢病農戶產的種蛋。

3、種蛋在孵化前必須進行消毒,可以用0.1%新潔爾滅溶液洗滌消毒,或者用福爾馬林燻蒸消毒。

4、為防止孵化器或者雞孵化箱感染,孵化器或者雞孵化箱的消毒是十分必要的,入孵前,將孵化器和孵化箱洗刷乾淨,然後用福爾馬林燻蒸消毒。

5、加強雛雞的飼養管理,育雛室和一切育雛用具要經常消毒,保持育雛室內清潔乾燥,雛雞群不要過大或者過分擁擠,徹底清除糞便,墊草要勤換勤換。


1、呋喃唑酮,在病雛雞飼料中加入0.04%的呋喃唑酮,也就是10公斤飼料中加入4克,或者在飲水中加入0.01—0.02%,連續喂5—7天。

2、土黴素、金黴素或者四環素,按照0.2%的量拌入飼料中,連喂7天。氯黴素和合黴素在飼料中合作飲水中加入0.2—0.5%,連續喂3—4天。

3、青黴素,按照每隻雛雞每天2000單位計算,混合入飼料中,連喂3—5天。

4、鏈黴素,按0.1—0.2%的量加入飲水中讓雛雞飲用,連用3—5天。

由於雞群廣泛使用抗菌素,已經有一些雞白痢菌株產生了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在使用這些藥物治療疫病時,發現效果不好後,要立即更換藥物合作交替使用。


老周說三農


導讀:雞白痢是雞的一種常見的細菌性疾病,它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雞的傳染病,該病的特徵為雛雞感染後呈現急性敗血症,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年雞感染後,多呈隱性帶菌或者慢性帶菌者。本文分兩段探討兩個問題,一是引起雛雞白痢的原因分析,二是如何預防和治療雞白痢的方法避免發生大面積死亡。

一、引起雛雞白痢的原因分析:

一是經種蛋垂直傳播。

隱性帶菌成年母雞,部分所產蛋經過洩殖腔排出以後受到汙染,成為沙門氏菌帶菌者,病毒會侵入蛋內。

二是成年雞與雛雞混群感染。隱性帶菌的成年雞與小雞混養,成年雞的排洩物汙染飼料、飲水、場地致使小雞感染該病。

三是其他帶菌家禽混養感染。在農村有在雞群中養鵝的習慣,據說鵝可以防黃鼠狼,除了小鵝外,其他階段的鵝對沙門氏菌的耐受性較強,如果諸如鵝之類的混養家禽感染了沙門氏菌,會通過排洩物直接傳染給小雞。

四是孵化室傳染。帶菌種蛋孵化出殼後,雛雞臍孔、種蛋殼都含有大量的沙門氏菌,健康雛雞通過口腔吸入後感染。

五是養雞的場所消毒不徹底,場地內有沙門氏菌病原體存在。據瞭解沙門氏菌在自然環境的糞便中可存活1-2個月。如果原來養過家禽的場地消毒不徹底的話,新養雛雞被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

二、如何防治雞白痢?

在探討如何預防和治療雞白痢之前,一併介紹一下雞白痢的主要症狀和發病的最嚴重的階段。

(一)雞白痢的主要症狀。小雞拉白色糞便,嚴重時糊肛。

(二)雞白痢發病的最嚴重的階段。一般情況下,初生雛雞的發病率最高,死亡率也最高,出殼後半月內是死亡的高峰期。過了這個階段存活下來的雞,成為終生隱性帶菌者,平時並無明顯症狀。

(三)防治的措施。

一是消滅雞群中傳播病菌的帶菌雞。特別是種雞群中的帶菌雞,這是減少雛雞感染沙門氏菌的最有效的辦法,但作為養殖戶來說根本就沒有辦法控制這一點,那怎麼辦呢?

二是購雞苗時選擇正規的孵化場家。在防治的第一條中談到了消滅帶菌種雞,咱們養殖戶不是沒有辦法控制嗎?但咱可以選擇購買雛雞的場家,避免該類疾病,最好選擇一些正規的孵化場,因為這些孵化場一般有自己的種雞,為了長期的發展,這些孵化場一定會在種雞的防疫與挑選方面下功夫的,所以安全係數相對較高。再者正規的孵化場在種蛋的消毒方面也比較嚴格,孵化室感染的概率也相對較小。

三是加強雛雞的飼養管理。嚴格執行雛雞的飼養溫度,即出殼1-3天用溫在35-33度,以後每天降0.5度,合理的控制密度,平養每平方米不超過20只,籠養時每平方米45只左右,及時的飲水與開食,最好在出殼後48小時以內飲上水,飲水後4小時左右開食,再者就是光照要合理,一般情況下3日內要24小時強光照,以後每天縮短1小時,直至維持在每天光照8小時。

四是做好進苗前的無死角消毒,徹底殺滅場地有害細菌,特別是一些老養殖場所更應該嚴格執行。

五是避開與一些成年家禽的混養,以免相互傳染。

六是飲水或飼料中加入一些藥物預防。7日齡內,選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氧氟沙星、恩諾沙星等飲水或拌料,可以有效的降低沙門氏菌以及大腸桿菌的發生。

綜上所述,預防沙門氏菌的發生,需要了解沙門氏菌的傳播途徑,以及易發生的時間階段,才能有效的採取預防與治療的措施,降低沙門氏菌對養雞業帶來的傷害。

聊聊三農的人和事,分享種養殖實操經驗,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小農莊,歡迎您在評論區分享您所見所聞所感。


我和我的小農莊


本病是一種極其常見的傳染病,由雞白痢沙門氏桿菌引起,其排洩物是重要的傳播媒介,同時也可通過雞蛋垂直傳播。

主要症狀和病變:雛雞表現不吃飼料,怕冷,身體蜷縮,翅膀下垂,精神沉鬱或昏睡,排白色粘稠或淡黃、淡綠色稀便,肛門有時被硬結的糞塊封閉,呼吸困難。成年雞無臨床症狀,少數感染嚴重的病雞表現精神萎靡,排黃綠色或蛋清樣稀便,主要病變可見肝臟、脾臟腫大、脆弱,有壞死點,腎臟暗紅充血或蒼白貧血,常出現腹膜炎變化。產蛋雞可見卵巢萎縮,卵子變性,病雞產蛋停止。

防治:①從種雞入手,對種雞場進行雞白痢綜合防治及種雞逐只檢疫淨化;②可藥物治療,最好先作藥敏試驗,一般用氯黴素、氟哌酸效果較好。

主要症狀:

病雛精神萎頓,縮頭,翅下垂,拉白色漿糊狀稀糞,肛門常被糞便粘住,排糞時發出“吱、吱”叫聲。成雞多為隱性帶菌,只有嚴重時見有貧血和下痢,母雞產蛋量明顯減少。

1、每公斤飼料加入痢特靈200-400毫克(即2-4片)拌勻餵雞,連用7天,停3天,再喂7天。

2、按每公斤雞體重用土黴素(或金黴素、四環素)200毫克喂服(每片藥含量250毫克);或每公斤飲料加土黴素2-3克(即8-12片)拌勻餵雞,連用3-4天。

3、每隻雞每天用青黴素2000國際單位拌料喂服,連用7天。

4、每公斤飼料加入磺胺脒(或磺胺嘧啶)10克(即20片)或磺胺二甲基嘧啶5克(即10片)拌料餵雞,連用5天;也可用鏈黴素或氯黴素按0.1-0.2%加入飲水中餵雞,連用7天。

以上藥物最好交替使用,以利提高療效。

防治方法

1.預防:

(1)檢疫淨化雞群:通過血清學試驗,檢出並淘汰帶菌種雞,次檢查於60—7D日齡進行,第二次檢查可在16周齡時進行,後每隔1個月檢查1次、發現陽性雞及時淘汰,直至全群的陽性率不超過0.5%為止。

(2)嚴格消毒:①種蛋消毒。及時揀、選種蛋,並分別於揀蛋、入孵化器後、18—19日胚齡落盤時3次用28毫升/米3福爾馬林燻蒸消毒20分鐘。出雛達50%左右時,在出雛器內用10毫升/米3福爾馬林再次燻蒸消毒。②孵化室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③育雛舍、育成舍和蛋雞舍做好地面、用具、飼槽、籠具、飲水器等的清潔消毒定期對雞群進行帶雞消毒。④加強維雞飼養管理,注意 藥物預防。在本病流行地區,育雛時可在飼料中交替添加0.04%的痢特靈、0.05%氯黴素、0.005%氟哌酸進行預防。

土方:

花椒15g,蜂蜜30g,大黃、甘草各6g,加水200ml,煎汁100ml和麵粉做成 小丸,每隻小雞1d喂3次,每次1-3丸。也可煎汁兩次,濃縮汁為30ml,每天雞 服3-5滴,或稀釋3倍自飲。







農村英英


雛雞白痢的原因有多種原因,但從源頭上來說,大概有三種:

1.氣溫原因:小雞雞舍溫度、溼度突然變化,引起小雞拉白痢。控制雞舍溫度溼度,這是預防雞拉稀的一個重要舉措。因為舍內高溫多溼,各種微生物就會大量繁殖而引起雞群發生拉痢。

2.食物原因:餵了變質的食物、食物的搭配不均衡也是導致雞拉稀的罪魁禍首,黴敗飼料、摻假飼料和難以消化的飼料,都會引起雛雞白痢。這也就要控制雛雞科學、合理的飲食、飲水。

3.病毒病菌感染:另外就是病毒病菌引起的雛雞拉白痢,比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感染,都會引發小雞白痢。

以上說了三種情況,其實總結來說最終都是病毒病菌導致,只有控制溫度、溼度、食物、水源,另外控制儘量少感染病菌源,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小雞白痢。





農村蜂小子


引起小雞白痢病,飼料有細菌,水質不好雞舍沒有消毒,雞舍要做好消毒工作,小雞買回家以後要及時給雞打育苗針,防治病害的發生,水燒開以後涼溫了給小雞喝,雞得了白痢病要在飼料或水裡面放一些土黴素。或是阿莫西林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