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在漢源的姓氏及其分佈

彝族在漢源的姓氏及其分佈

彝族在漢源的姓氏及其分佈

李姓(彝姓裡立) 主要分佈於原順河彝族鄉的板羊、大巖村,片馬非族多的大營村,原馬託鄉的蘇古村,原紅花鄉的石溝村以及原富春鄉的楠木村,原桂賢鄉的木甘村。原順河鄉的李姓彝民於清康熙年間從甘洛新市壩遷居斜屋基(原紅花鄉境),後分支順河大巖,生息至今。

邱姓(彝姓曲足) 主要分佈於原順河鄉的覺託、板羊村,原富泉鄉的香樹村(屈姓),料林鄉的白玉村。邱姓彝民淵源於雲南金河,經輾轉遷徒,至漢源時,一分為四:一居順河列窩,一居富泉香樹頂,一居安樂,一居甘洛出娃。

陸姓(彝姓樂須) 主要分佈於原順河鄉洛耳村,烏斯河鎮賈託、甘蜜村,原富泉鄉胡葉村。陸、邱、李三姓彝民落籍漢源大體同時。

丁姓(彝姓頂丙) 主要分佈於片馬華族鄉的片馬、富銀、然莫、萬坪村,坭美族鄉的石泉、火地村,原桂賢鄉的木甘村。丁姓民於明朝萬曆以前即從甘落玉田遷至風窩馬廠,繼遷片馬西街至今。

馬姓(彝姓阿魯、尼子、呷及、近乃、馬) 阿魯姓分佈於皇木鎮三合村:尼子姓分佈於馬烈鄉馬烈、新華村,原市榮鄉太平村;呷及姓分佈於原富春鄉楠木樹、原大嶺鄉尚禮村;近乃姓分佈於萬里鄉建平村(含該村梁姓);馬姓分佈於料林鄉的大林、馬落村。馬姓彝民在歷史上曾廣泛分佈於縣境內各地。其聚居區主要在流沙河流域和白巖河流域。全縣地名中凡含“馬”字的,都與馬姓彝民在境內的悠久歷史與廣泛分佈相關。

常姓(彝姓久裡、木底、撒莫、甲古) 久裡姓分佈於皇本鎮松坪村,烏斯河鎮萬里村;木底姓分佈於皇木鎮松ギ村; 撤莫姓分佈於原市榮鄉紅砂、太平村,富泉鎮胡葉村,河西鄉香林、莊子村,原大嶺鄉尚禮村;甲古姓分佈於料林鄉鐵廠溝。木底常姓於清嘉慶年間從甘洛玉田落籍河西長水塘,後移居皇木松坪,遷來數戶,至新中國成立時只剩數人。

邵姓(彝姓阿什) 分佈於坭美鄉的火地、橫山村和小堡鄉解放村。邵姓彝民於清道光初年從越西遷居坭美,至今六代有餘。

羅姓(彝姓阿魯、阿品、洛) 阿魯姓分佈於河南鄉的順平、大彎村;阿品分佈

於坭美鄉萬福村,河南鄉大彎村:洛姓分佈於料林鄉鐵廠村。

姜姓(彝姓甲乃) 分佈於片馬鄉片馬村,曬經鄉新龍村。姜姓彝民於清朝初年從甘洛老木坪遷居順河,乾隆年間又從順河遷居片馬洛字溝,至今原順河鄉尚有“甲乃俄呷”的地名(意為“姜家住的地方”)。

ト姓(彝姓ト鐵) 分佈於烏斯河鎮蘇古村。

謝姓(彝姓嗨) 分佈於河南鄉大彎村。

杜姓(彝姓阿堵) 分佈於原市榮鄉共和村。

楊姓(彝姓阿米) 分佈於原市榮鄉四農村,河西鄉羊山村。

辛姓(彝姓舍者) 分佈於萬里鄉沙坪村,原白巖鄉蟲林村。

席姓(彝姓史堵) 分佈於坭美鄉的橫山、和愛村,片馬鄉茶林村。

甘姓(彝姓呷) 分佈於永利鄉莫朵村。

邊姓(姓曲足) 分佈於永利鄉杉樹村。

疆、升、慶姓(彝姓呷哈) 分佈於永利鄉古路村。

萬姓(彝姓醒) 分佈於永利鄉萬家村。

蒲姓(彝姓拿普、阿魯) 分佈於河南鄉順平村。清末從今石棉縣遷入10餘戶

至解放時只剩幾戶。

此外,零星分佈,人數很少的彝民尚有程(木含)、候(僕窩)、永(呷哈)、

蔡(呷哈)、駱(呷哈)、王(屋乃)、秦(巫日)、蘇(石凱)、蘭(捏乃)、沈(果基)、毛(曲木)、鐵(木底)等姓。

新中國成立初,文崗坪(原富鄉鄉富強村)住有彝民40餘戶,均是清末民初不堪黑彝奴隸主的壓迫剝削從寧屬逃亡而來,於此聚居,無宗支族系。1956年初,該彝族村劃歸石棉縣挖角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