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公元190年(東漢初平元年),18路諸侯豎起了討伐董卓的大旗,也揭開了漢末大分裂的亂世序幕,直到公元280年(西晉咸寧六年),司馬炎滅吳這段紛亂的歷史才告一段落。

這長達90年的歷史其實就是一幅連續的戰爭長卷,而其中那些能被大家銘記,即使千年以後都會在某乎、某度、某涯被人爭論的戰例往往有相似的特點,或是名將對決的熱血,比如陸抗羊祜之間的荊州攻防;或是以弱戰強的氣勢,比如諸葛亮志在匡扶漢室的北伐,亦或許是一戰而定天下的滅國之戰,比如赤壁戰場上運籌帷幄的周公瑾。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場戰役如果用這些條件生硬去套的話卻又不太合適,它就是三國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要論名將對決的話,暫且不論曹操,袁紹雖然做過遊俠也當過盟主,縱橫河北也算一方強人,但稱之為名將言過其實。 要論以弱勝強的話,袁紹有優勢,但這份優勢卻沒有坊間傳言的那麼大,關於袁紹對河北四州的實際控制在之前 一文中已有分析,而對於袁曹兩軍戰力的分析我們也會在下文有所展開。至於說官渡之戰是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戰,那袁紹雖然在此後淪為守勢,但其實曹操徹底平定河北也要等到官渡之戰結束後的第七年,官渡的慘勝只是阻止了袁紹南下的野心,卻沒有讓袁家在河北的統治徹底崩潰,四世三公的袁氏垮臺更多是因為表面二子相爭,實則河南派和河北派的分離攻訐造成的。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那麼官渡之戰讓人念念難忘的點又在哪裡呢,其實也在上文所說的觀點裡,兩軍主帥雖然不是T1檔的名將對決,但架不住底下小弟團將星薈萃,曹操這邊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滿寵、張遼、徐晃、于禁、樂進悉數到齊,甚至關羽也在其中貢獻了一次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的暴擊,而袁紹那邊,顏良、文丑不用多說都是把命搭在了這場仗上的主,張郃、高覽也是和顏良文丑並稱河北四庭柱的大將,此外的淳于瓊、蔣義渠、呂曠、呂翔也是久經戰陣的宿將。當然被曹操稱為人傑的劉備此時也帶著老三張飛在袁紹帳下效力。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而兩軍的全局實力差距雖然並沒有想象那麼大,但是接戰之後袁紹局部戰場上形成了的優勢還是迫使曹操更為堅決的執行戰術,其中戰術運用,心理揣摩的看點並不比HBO出品的精品美劇少。

至於曹操雖然沒有一戰而定河北,但還是將袁紹勢力內部的派系矛盾極度放大,曹操想要銅雀春深鎖二喬的鄴城一開始其實是袁紹的居城,後來分封的魏國也是以原冀州為核心建立的。

袁紹和曹操的軍力組成

如果要講官渡之戰的故事,那麼雙方的軍隊編組是首先需要了解的。袁紹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擊敗公孫瓚後或直接或間接控制了河北四州三百餘縣的土地,將所屬軍隊優勝劣汰後重新建制為五個步兵校尉部、兩個越騎校尉部、兩個屯騎校尉部、一個長水校尉部,一個由射聲校尉和別部組成的校尉部,這共計11校尉部就是袁紹南征大軍的主體力量。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這裡的各個校尉其實是漢朝軍制的延續步兵校尉部顧名思義,是戰爭主力由步兵組成,頭盔鎧甲兼備,執短兵,依照陣列近戰。而射聲校尉所部亦是步兵,其與步兵校尉所部的區別在於武器,射聲校尉部用弓矢,穿薄甲,一般用於對陣時的埋伏和火力壓制。

而騎兵單位分為越騎屯騎兩種,其實就是裝備多寡的區分,越騎就是輕騎,著薄甲,主力武器為弓箭,多為斥候索敵,警戒追擊所用。而屯騎又被稱為突騎,人有厚甲,馬有馬鎧,是用來進行正面衝鋒的重騎兵。

至於長水校尉可以理解為現在的裝甲兵,運輸隊、工兵的集合體,推著各種攻城器械摧城拔寨的是他們,壓著車隊船隊運糧的是他們,搭橋鋪路的還是他們。

一校尉部就相當於如今的師級作戰單位,滿編校尉所轄一萬一千三百四十七人,部以下依次有曲、屯、卒、什、伍、兵等作戰單位,每個單位一般下屬五個次級單位,由主將親自兼領一支二級作戰單位,而我們後來以部曲指代部隊也是源於這種軍制。

一個滿編校尉部的主將為校尉,不足一部而在一曲以上的軍隊則由司馬率領,這也是三國時期頗有出鏡率的官名——別部司馬的由來。校尉,司馬之上則分置將軍進行統籌指揮,在將軍之上則有監軍進行監察督戰,這就是東漢末年的軍制,而我們可以據此估計袁紹南征軍兵力在十二萬左右。

曹操方面軍制大致類似,所不同的是數量和裝備,曹操所部大概為三步兵校尉部,一屯騎校尉部、一越騎校尉部,長水校尉部與射聲校尉部均是不滿編的狀態,所以曹軍兵力大概在七萬左右。至於裝備上,袁紹軍步兵大鎧萬具,曹操拿得出的數字只有二十。袁紹騎兵有馬鎧三百具,曹操所有不到兩位數,兩者在軍力上確實存在一定差距,但跟“兵不滿萬,傷者十之二三”的描述相比,還是有很大出入的。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相對於袁紹大軍可以合兵一處南下,曹操的防守壓力則要大上很多,南邊有江漢平原的劉表,東面有剛統一江東的小霸王孫策,潼關以西則是馬騰、韓遂、張魯割據的局面,要不是在賈詡的幫助下,搞定了宛城小強張繡,曹操多線操作的壓力將會更大。

曹操有所區別的防守策略

為了鞏固防線,曹操策略主要為北戰南和,東擾西撫。

在北面,建武將軍夏侯惇率五千步兵駐防敖倉、孟津一代,保護洛陽北側。平虜校尉于禁率步兵四千守在濟水與黃河交界的獲嘉、原武一帶作為在官渡的曹操中軍的屏障。東郡太守劉延率千人守在白馬,這也是曹軍最北側的據點。而主陣地官渡最早迎來的部隊則是偏將軍徐晃、裨將軍張遼率領的步騎萬人,而這就是前文兵不滿萬的出處。

在東面的青州、兗州戰場,曹操、袁紹、黃巾軍三方勢力交互,在這裡曹操的目標就是藉助地方豪強的實力進行戰略騷擾,使得青州的袁紹勢力無法支援主戰場,為此他給了琅玡相臧霸極大的自主權。而臧霸也回報了這份信任,他的一萬徐州兵很好的攪亂了青州局勢,直到官渡之戰結束,坐擁青州近一半人口的平原也沒能對官渡戰場上的袁紹軍進行少許支援。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在南側,為了防範孫策在背後搞小動作,以汝南太守滿寵,徵南將軍李通率領步騎萬人進駐汝南加強防務,而滿寵也在江東孫氏面前開啟了一段長達數十年的任你十萬兵來,我自巋然不動的傳奇生涯。

至於荊州的劉表的威脅則由厲鋒將軍曹洪、越騎將軍曹仁在宛城,潁川一代駐防加以餌除。

在西側,馬騰韓遂張魯這時候名義上已經歸服,曹操要做的就是穩住他們,並用戰場成上的成功表現將他們的信心擴大,將關中變成一個防務壓力較小的後勤基地。而這時候在關中徵糧的則是司隸校尉鍾繇。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需的重要誰都無法否認,除了鍾繇以外還有潁川太守夏侯淵負責督運徐州、豫州、兗州三州軍糧,侍中荀彧留守許昌,總制後方事。配合他們的是討虜校尉樂進、中郎將李典手下留守許昌的步騎萬人。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不過顯然曹操的手氣不錯,建安五年的五月,江東的領袖孫策竟然死於刺客之手,曹操對以名士自居的劉表那是一百個放心,迅速抽調了曹洪曹仁所部北上官渡。

聲東擊西,解白馬之圍;誘敵深入,殺顏良文丑

雙方各自安排妥當以後,官渡之役的前哨戰在白馬正式打響。白馬作為曹操最北側的據點,是袁紹南下必須拔掉的釘子,而其中劉延的一千人馬袁紹完全不放在眼上,建安五年二月他命令前鋒顏良率領一萬兩千人先行攻打白馬城。同時兩部騎兵向于禁守的獲嘉地區攻去。

為了應對來勢洶洶的顏良,曹操聽取了荀攸的聲東擊西的建議,他放著向白馬襲來的顏良大軍不管,勒兵向延津逼去,袁紹得知後大驚失色,以為曹軍想要從延津渡河襲擊自己的側後,急忙做出部署,以文丑為將,將兵先行延津,自率大軍至朝歌計劃給曹操一個迎頭痛擊。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這邊袁紹咬了餌,那邊曹操就開始收線。文丑剛到延津,卻發現曹操已經調轉方向衝著白馬而去了。曹軍的聲東擊西顯然非常成功,以至於曹操離白馬僅有十幾裡時,顏良才得知這一軍情,倉促應戰。迎上的就是曹軍先鋒關羽、張遼所部,關羽遠遠望見顏良的麾蓋,血氣上湧,帶著親兵精騎長驅直入,竟然無人能擋,顏良為其氣勢所懾竟然被閃擊得手,一代河北名將就此成了關羽手下的亡魂。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主將被斬,三軍氣盡,顏良所部盡皆潰散,曹操解了白馬之圍,也不滯留,遷其中百姓沿河岸向西南曹軍控制範圍撤去。其情形和後來劉備與荊州民眾撤往夏口類似,車馬婦孺相連,絡繹不絕,而這儼然成了首戰告敗的袁紹宣洩憤怒的絕佳打擊對象,他有意大軍渡河,為此否定了沮授分兵渡河,大軍行動根據前軍情況再做定奪的建議。

在這個因素的影響下,文丑和劉備匆匆渡河南追,一直追到了酸棗。在這裡曹操卸下了輜重誘敵,等到文丑劉備騎兵先鋒至,諸將欲上馬反擊,卻被曹操制止。直到大概有六千輕騎趕到戰場,被這些輜重吸引下馬爭搶,曹操才命令諸將上馬迎戰,這時候文丑所部陣型渙散,軍心不振,一時間曹操的六百輕騎衝出了萬馬奔騰的效果,袁紹軍大敗,主將文丑死於亂軍之中,不僅作為誘餌的輜重被悉數奪回,更是連追了三十里,斬首數千。乘著這個勝勢,再令樂進帶著千餘人趕赴獲嘉,支援于禁,阻擊袁紹的西路軍,當樂進趕到時,戰鬥已經打響,這麼一支正獲連勝的生力軍的加入自然有力的扭轉了戰場局面,河北軍大敗,延津西南各個袁紹的軍事據點被一一攻克,俘虜數千人,投降的河北將領也超過了二十。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至此為止,曹操三戰三捷,要說唯一的壞消息可能就是剛剛陣斬顏良的關羽趁著曹軍往南撤退時,脫離了主力部隊,與在袁紹處的劉備順利匯合。

袁紹嘗試開闢敵後戰場,無奈劉備另有所圖

為了扭轉正面戰場的頹勢,袁紹積極的與曹操後方的離心勢力接觸,在其運作下汝南的黃巾軍餘部劉闢龔都紛紛起兵,為了呼應他們,袁紹派遣劉備率偏師從孟津渡河沿著梁、魯陽往南進軍,但是他很快遭到了回防的曹仁的招呼,不出意外,劉備沒有辜負他劉跑跑的名聲,向南敗退。劉闢和龔都也最終被駐防在這一帶用來防禦黃巾殘餘勢力的蔡楊擊敗,當蔡楊想擴大戰果徹底擒獲劉備時,劉備展示了他被曹操稱為人傑的原因,輕鬆率軍擊殺了咄咄逼人的蔡楊。但是劉備勢弱,而且作為客將,他志在做諸侯而不是大將,因此渴望找到地盤的他此後也沒在敵後戰場掀起波瀾。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官渡相持,曹軍產生糧食危機

八月,獲嘉的于禁也被召回官渡加強防務,至此袁紹和曹操的主力在官渡附近形成了相持。

九月初一,曹操主動出擊,被袁紹擊退,河北軍藉機挺進,搭建土山居高臨下向曹操大營送去了一場場箭雨。曹操也是爭鋒相對,袁紹造多高的土山,曹軍大營就會立起一座更高的,並在土山上用投石車攻擊對面袁紹軍的露樓。天上不行,那就地下,袁紹開始挖地道偷襲曹軍軍營,曹操的應對方法就是在營內造長塹阻擋,想想河北軍費勁心力土遁,不想出來後看到還有一堵牆怕是相死的心都有了。就這樣相持了三個月,雙方互有勝負,總的來說袁紹處於攻勢,曹操處於守勢,但無論哪一方都奈何不了對方。

曹操糧少,經不起長久消耗,一時間軍糧告急,曹操甚至有心退守許昌,但是留守許昌的荀彧聽聞後,連忙修書勸諫:“今兵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先退者勢屈也。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此天下之大機也。且紹能聚人而不能用,情見勢急,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這段話點明瞭至關重要的一點,曹軍弱,袁軍強,弱者一旦開啟後撤的步伐可能就是潰敗,要贏就只能拼在當下。

那怎麼贏呢,荀彧也進行了說明,那就是出奇制勝。曹操為什麼想要撤退並不是陣前不利,而是糧草難以為繼,那麼假如袁紹也出現了這種狀況,進退的選擇題就會丟還給對方。但是袁紹補給充足,為了製造缺糧的狀況那必須人為安排。於是曹操派遣徐晃輕率曉騎繞道邀擊袁紹軍的運糧部隊,由於韓猛完全沒預料到被打的龜縮不出的曹軍竟然會奇襲自己,瞬間大敗,但是因為是輕騎伏擊,徐晃面對這些輜重糧草也只能選擇一把火燒個乾淨。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主動求變,烏巢大戰一錘定音

這次奇襲雖然使得袁紹的補給壓力增大,但對曹操軍糧問題的緩解卻沒有多大幫助。正在曹營極度困難的時候,荀彧口中的必將有變終於來了。

袁紹陣營內有兩大派系像郭圖、辛評、荀諶、淳于瓊、逢紀、許攸等都是豫州人,屬於袁紹的老鄉,因為在大河之南所以可以統稱為河南派。而像張郃、田豐、沮授、審配一早就在冀州出仕,因為在大河之北所以稱之為河北派。

袁紹外寬內嚴,能聚人而不能盡其才,加之他得冀州本就是一場下克上,因此其對部屬的信任是有限的,人為的製造派系對立加以控制,一般來說同源的河南派更為袁紹所信,但偏偏這次河北派的審配和河南派的許攸之間因為許攸家人犯法入獄而起的爭執中,袁紹選擇站在了審配一邊,加之陣前袁紹拒絕了許攸偏師奇襲許昌的建議,這位參謀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騎著馬就往曹軍大營奔去,順道帶去的還有有關袁紹大軍輜重的機密消息。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曹操既然得到了袁紹輜重皆在烏巢,運糧大將淳于瓊並無嚴備,一旦襲擊得手,三日之內,北軍必然難以支撐的軍情,自然喜形於色。他立即挑了五千精銳穿上俘兵那繳獲的袁紹軍軍旗盔甲,學了許攸告知的軍令暗號,束薪銜枚,綁主馬口,一切準備妥當以後,親自帶兵出陣。途中遇到夜巡的零星敵軍問話,就回答:“袁公恐曹操鈔略後軍,遣兵以益備。”這種小伎倆,竟然也無人識破。曹軍徑直開到了烏巢旁的淳于瓊營地,四處點火,北軍大亂,曹操趁亂襲取。等到了黎明,淳于瓊見曹操兵少,打算重整旗鼓出營接戰,但是曹操顯然不肯給他這個機會,淳于瓊前腳剛踏出營門,曹操的攻勢後腳就拍馬趕到,無奈之下,淳于瓊只能退回大營。

烏巢相距袁紹中軍只有四十餘里,當夜烏巢方向火光四射,張郃認為:“烏巢有變,必是曹軍發難,曹操既然知道要打烏巢必然知道里面有的是什麼,如此重要必是曹操親自帶兵,志在一擊成功,必須主力去救。”而這時提出反對意見的恰恰是河南派的郭圖,他覺得:“曹操襲擊烏巢,與其正面對決,不如圍魏救趙,全軍攻擊其在官渡的大營。”

“不可,曹操既然敢於離營出擊,必然早有準備,何況攻城難於野戰,一旦官渡戰事拖延,淳于瓊沒有救援力不能支,則大事危矣。”在這場河南派郭圖和河北派張郃之間的爭執中,袁紹站在了郭圖這一邊。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他以河北四庭柱中碩果僅存的張郃、高覽為將進攻官渡曹軍大營,僅以趙睿率輕騎救援烏巢。以下等馬對戰上等馬,結果可想而知,曹操甚至沒有分多少心到趙睿身上,合力首先攻破了淳于瓊大營,斬殺千餘人生擒了淳于瓊,然後才回兵照顧趕來的趙睿,一舉而敗之。

而官渡那邊的局勢正如張郃的預估,袁紹大軍雖然局勢佔優卻不能戰而勝之,曹軍大營防務雖然緊張卻還是井然有序,兩軍酣戰到午時,曹操已經引兵從烏巢趕回,監軍郭圖眼看大錯鑄成,就想把鍋甩給張郃,於是“張郃快敗”的聲音傳遍了全軍,張郃畏懼回去後可能的陷害,無奈引兵向曹操投降。

一時間烏巢兵敗,張郃、高覽所部鐵甲萬人皆降的壞消息連續打擊了袁紹大軍的軍心,曹操趁勢衝殺,袁紹大敗,曹軍一直追到延津渡口,徹底贏下了官渡一役。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後記

縱觀全局,曹操的勝利在於其弱,因為他在防務上的弱勢,他妥善規避了其南有劉表孫策。西有馬騰韓遂的不利防守局面,甚至連境內可能存在黃巾軍勢力與河北軍的勾搭他也在做好了準備,正是這種弱者心態令他做好了完全的準備,而敏銳的他也在孫策遇刺以後果斷調整軍事部署,南軍北上,加強了官渡附近的軍事力量。

也是因為因為曹軍的弱勢地位,使得曹操前期抱著力不能敵的心態求速戰求奇戰,聲東擊西解白馬之圍,示敵以弱殺顏良文丑。即使前期三戰三捷,曹操作為弱勢方也沒有拘泥於白馬、獲嘉、延津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果斷將力量集結到官渡死守。當然荀彧也說了弱者若不能制強,必為所乘,所以曹操拼著兵糧耗盡也要等那個出奇制勝的機會。烏巢之戰曹操為何能這麼果斷,除了許攸帶來的消息,更是因為弱者唯有背水一戰才可能破局,許攸的反水顯然袁紹已知,對於曹操的進攻袁紹顯然也有所提防,但即使如此曹操不惜假裝北軍潛行也要強取距離袁紹大營不過四十里的烏巢。正是因為弱者不能錯過任何一個機會,也因為這樣的心態使得曹操敢於棄大營而出,傾其所有也要點上烏巢的一把火。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而對於袁紹來說卻被其強勢地位矇蔽了雙眼,其強勢的狀態決定了他的所有行動主動性都有所欠缺,一把輸了,他可以重整旗鼓,再度崛起,這種心態決定了其在官渡之戰全程的被動。而這種心態又因為其統治集團內部河南河北派系對立而加劇。

從一開始被曹操的聲東擊西調動,解了白馬之圍,到後來被曹操誘敵,中了一記回馬槍都是袁紹戰術上被動的表現,其實前三戰的失利並不能左右大局,對於補給距離短,軍需充足的袁紹來說並不會傷到根骨,但這三戰接連折損的顏良文丑卻對後來的戰局有莫大的影響,優秀將領的凋零使得袁軍在後續的戰鬥除了張郃高覽外難有更好的選擇,更關鍵的這種連續的大將陣亡更加劇了袁紹的多疑和猶豫,在後續的戰事中其被動對主動的戰略選擇愈發明顯,韓猛的運糧隊遭遇襲擊是曹操的主動求變,大戰勝負手烏巢之戰也是因為曹操主動出擊而展開。甚至可以說,在烏巢之戰前的官渡相持中,並沒有任何軍事上的因素可以判定雙方的勝負,甚至因為曹操的補給困難,北軍還處於一個優勢局面,然而一夜之間,風雲突變,看似是戰術的偶然,實則是曹操不斷追求戰略主動,袁紹長期處於戰略被動種下的惡果。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曹操雖弱卻積極主動,袁紹雖強偏偏消極被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