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幾個月開始學走路的呢?寶寶怎樣學走路最快的呢?

我是餘小魚


寶寶行走的敏感期大概在7個月大時就開始出現。

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想自己邁步走了。一般來說,7個月大的寶寶依靠大人攙扶或者扶著其他的東西就能夠站立。而到11個月左右時,大部分嬰兒就能夠獨自站立,並且在1歲時能夠獨自站得很穩。而這些發展最終會引發寶寶動作發展中的主要成就,那就是學會走路。

怎樣幫助寶寶學走路呢?

一般來說,在寶寶能夠獨自站立前幾個月,寶寶就能扶著傢俱到處走動了。通常1歲左右的寶寶都能夠走得比較好,達到學步兒水平。這時家長要根據寶寶的年齡特徵順勢引導。

1、家長需要耐心陪伴剛學會走路的寶寶,不要厭煩。

1歲左右正在學步的寶寶是最累人的了。寶寶非常喜歡走路,還非常喜歡自己走,步子還邁不穩就想掙脫父母的手自己走,因此家長就得跟在他的身後,時刻注意著,準備彎腰去扶他,以防孩子摔倒。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耐心,理解這是孩子正處於行走的敏感期,他需要用雙腳去探索。

2、瞭解寶寶對什麼感興趣。

學步期的寶寶不走尋路,對平路沒興趣,可一旦看到臺階、樓梯就非常開心,非得自己一步步往上;一看到下雨後路上出現的小水窪,都會興奮地過去猛踩,才不會管鞋子或褲子髒不髒。寶寶對這些地方感興趣,是他正在對空間進行探索的一種表現,也是他在增強腿腳的功能。只有這樣不斷反覆,寶寶腿腳的潛能才能被激發出來。

因此,家長這時候不要責罵寶寶或限制孩寶寶的行動,要給予寶寶行動的自由,父母該做的是跟在寶寶後面,他走你走,他停你停,也不要擔心孩寶寶把衣服弄髒,只要保證寶寶的安全,就要儘量滿足他的探索需求,這樣才能幫助寶寶成長。

3、不要擔心寶寶跌倒。

每個學走路的孩子,沒有跌倒過幾乎是不可能的。孩子跌倒偶爾把腿腳磕破,也能很快癒合。不要因為害怕寶寶跌倒,就不允許孩子去自由探索或者乾脆抱著孩子走。要讓孩子經歷跌倒、爬起來,他才會有新的成長。

4、可以通過遊戲活動讓寶寶多走路,並鍛鍊寶寶的動作協調性。

比如可以跟寶寶玩踩影子游戲,燈光下或者天氣晴朗時到戶外玩耍。只要有影子就可以做這個遊戲,引導寶寶尋找影子,踩影子。還可以玩“走線”、“過橋”等有一定難度的遊戲。行走遊戲能起到轉移目標,激發寶寶的興趣,也能鍛鍊寶寶動作協調性,發展寶寶靈活應變的能力。

5、不要用嬰兒學步車。

很多家長都會讓寶寶使用嬰兒學步車,認為這樣能夠讓寶寶更快學會走路。但實際上,美國兒科學會提議禁止生產和銷售這類學步車,而加拿大在2004年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禁止嬰兒學步車銷售、廣告宣傳和進口的國家。

因為學步車限制寶寶的探索活動,也會限制寶寶們的動作發展,反而不利於寶寶的動作技能發展。並且學步車還會帶來一定的危險性:寶寶在學步車內可以使移動速度變快,而寶寶頭部所佔比重大,比較重,又暴露在學步車架的外面,一旦地面不平或其它因素不慎翻倒,寶寶的頭部很容易受傷。

當寶寶7個月後開始出現行走敏感期時,家長們就需要根據寶寶的年齡特徵,有耐心地順勢引導寶寶學走路,要遵循寶寶用腳探索世界的需求,只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安全,就要允許寶寶自由行走,自由探索,偶爾的跌倒也沒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寶寶更快學會走路,幫助寶寶成長。


楚媽育兒


寶寶發育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不可急於求成,更不可拔苗助長。我們可以從寶寶出生就關注大動作的發育鍛鍊,等到寶寶各項大動作都發育好了,做好充分的準備了,自然而然就會走路了。


我家兩個寶寶我都沒有特意讓他們學走路,就是在他們有自己站起來的慾望時,大概8、9個月左右吧,我把家裡的茶几什麼的都撤掉,鋪上厚厚的棉墊,四周都圍起來保證安全,然後可以把寶寶放到上面。他們自己會扶著沙發或其他能夠到的東西站起來,前期只是站,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棉墊上爬來爬去。後來腿慢慢有勁了,又想要遠處的玩具,自己就會扶著沙發慢慢走過去拿,等到寶寶覺得自己可以了,他們就放手自己會走了。我家大寶是快十一個月會走路的,二寶是剛好一歲生日會走的。寶媽不妨試試我這個方法,但一定要注重前期的抬頭、翻身、獨坐、爬的練習。

當然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寶寶在能夠自己扶站之前,儘量不要讓寶寶站立,因為寶寶自己沒準備好,太早的站立對寶寶腿部骨骼發育有一定的影響。多爬一爬更能很好的鍛鍊腿部肌肉,為以後走路打基礎。
  2. 不要用學步車的,這個看似省勁了,覺得能幫助寶寶快點學會走路,但實際上適得其反,而且它容易造成寶寶踮腳尖的壞習慣,等真的會走路了就會發現這個問題,寶寶走不穩路,容易摔跤。這個學步車也很危險,滑動太快,特別容易把寶寶摔了或磕著。
  3. 如果家裡條件不允許鋪地墊的,可以用一些其他的輔助工具,比如學步帶或大人直接扶著寶寶學走路,開始時用兩隻手扶著寶寶的腋窩,慢慢鍛鍊,等到走的比較穩了,可以拉著寶寶的手鍛鍊了,開始兩隻手,慢慢變成拉一隻手,直到寶寶敢鬆開你的手為止。但一定要選擇路平坦,沒有對寶寶有危險的地方。
總之就是要順其自然,不要太著急,有的寶寶大動作發育緩慢一些,我們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其他就等著寶寶主動去邁步吧!

媽媽愛寶寶育兒分享


寶寶走路會按著自己的時間表的。我的雙胞胎一個9個月會走路,一個13個月才會走,所以是有很大的個體差異的,哪怕是一模一樣的撫養方式的雙胞胎。我不贊成在娃身體還沒準備好的時候扶著他走,這樣可能會讓他走得更慢。我家娃學步時都是自己扶著沙發站起來,然後慢慢邁步,扶著沙發或圍欄走,也會推著學步車走,直到全部都準備好了,就自己放開雙手走出第一步了,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兩三個月。





歡樂雙胞胎日常


一般來說,寶寶9--10個月可以邁步向前走。有的寶寶可能扶著床沿、沙發、木箱等橫著走幾步,有的寶寶還能推著能滑動的物體向前邁步,但都不敢離開物體向前走。



當然,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寶寶10個月就會獨立走,有的寶寶需要15個月才會獨立走。

孩子的成長髮育是一個科學的、有規律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容不得急躁和粗心。俗話說“七滾八爬週會走”,過早或者不正確的讓寶寶學步,反而得不償失,猶如拔苗助長一樣,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並且還可能會對寶寶造成危害。

如何鍛鍊寶寶學走步?

1、不建議使用學步車



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寶寶買學步車,認為學步車相對安全、不容易摔跤,在某種程度上解放了父母,父母不必再夾著、扶著、拉著寶寶學走路,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去忙別的事情。

但是寶寶使用學步車有很多弊端。

  • 在正常的學步過程中,寶寶是在摔倒和爬起中學會走路的,有利於提高寶寶的協調性,讓他在挫折中走向成功,增強自信心,而學步車減少了寶寶鍛鍊的機會。
  • 學步車也不利於寶寶正常的生長髮育,孩子的骨骼中含膠質多、鈣質少、骨骼柔軟,而學步車的滑動速度過快,寶寶不得不兩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時間長了容易使腿部骨骼變形,成羅圈腿。

2、仰臥起坐和蹬腿訓練

讓寶寶仰臥,拉著他的雙手,讓他坐起—站立—坐下—躺下,這樣的練習能夠增強寶寶的肌肉力量,對站立和行走很有好處。

蹬腿運動是爸爸媽媽用雙手從寶寶的腋下降其扶住,讓寶寶在自己腿上彈跳,可以促進寶寶腿部伸展。

3、扶走、拉走



父母可以後邊用雙手扶住寶寶的雙手,保護寶寶摔倒,鼓勵寶寶向前邁步。

父母也可以和寶寶面對面,拉住寶寶的雙手,父母逐漸後退,讓孩子前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人在領著寶寶走路時要避免用力過猛,不能像提東西那樣拉昇寶寶的手臂,更不能拉著寶寶的手臂,把他提起來玩。

4.玩具逗引

可以蹲在寶寶前面幾米的地方,潮寶寶拍手說話,或者用玩具逗引,鼓勵寶寶炒自己賣不?即使是撲過來,也說明寶寶有了很大的進步。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怕寶寶摔倒,即使摔倒了,只要不嚴重,父母不要馬上把寶寶扶起來,而是要鍛鍊寶寶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

寶寶摔倒,父母不必過於緊張或者趕緊把孩子扶起來,這可能會給寶寶一種暗示,走路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這樣不利於寶寶勇敢邁步。


丁媽親子時光


寶寶幾個月學走路?孩子走路應該是一種自發的行為,千萬不要刻意的讓孩子去學習,如果寶寶身體做好了準備,就會開始自己練習。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格賽爾做過一個雙生子爬樓梯的實驗,他訓練兩個46周大的同卵雙胞胎練習爬樓梯,其中一個孩子每天訓練10分鐘爬樓梯,另一個孩子並不參加訓練。我們稱參加訓練的孩子為A,沒有參加訓練的孩子為B,過了6周之後,A爬5級樓梯需要26秒,B爬5級樓梯需要45秒。等到第7周,對B開始為期兩週的爬樓訓練,兩週之後B爬五級樓梯只需要10秒鐘,遠遠快於A。

從這個實驗中人們總結出孩子發育有著自身的規律,一味的強調快,對孩子的發育並沒有好處,甚至會事倍功半。

同樣的道理,孩子學走路,也應該是身體自發的行為,而不是看孩子的年齡或者月齡來決定孩子是否應該走路了。


孩子開始學走路會有兩個信號

特徵一,孩子已經扶物開始走

嬰兒月走路的過程是爬行——扶物站立——扶物行走——獨站——獨立行走,如果你家寶寶已經開始扶物走路,證明他已經開始練習走路了,父母千萬彆著急,慢慢等候孩子自己開始走路,這個過程有可能比較長,也有可能比較短,孩子性格不同,時間也會不同。

特徵二,孩子開始學習獨自站立

嬰兒在學走路的第二個信號,就是他開始自己站立,孩子走著走著,突然開始鬆手,直直的站立在原地,有時候可能是一兩秒就會倒下,有時候可能1分鐘,有的孩子性子比較急,剛剛開始站就學會邁步,有的孩子性子比較緩,可能需要等到站穩了才會開始邁步。


孩子學走路父母不要有這幾種行為

孩子學走路是自發的行為,作為父母應該去引導,而不是去幫助,但是很多父母容易犯下面兩個錯誤。

第一,讓孩子用學步車練習

嬰兒坐在學步車裡和站在地上走路的發力方式是不對的,在平地上練習,孩子是整個腳掌著地,在學步車裡,因為有支撐力,孩子是用腳尖在滑行。練習走路的過程是在增加孩子腿部肌肉的力量,但是總學步車走路,反而不會增加腿部力量,坐得再久孩子依然不會走路。

另外學步車用得時間過長還容易造成孩子腿部發育彎曲,因為腿部發力不對。

第二,扶著孩子走路

孩子學走路,大人累得七仰八叉。兩隻手握著孩子的胳肢窩,讓孩子借力成人一步一步往前走,這樣大人累,孩子還學不會,因為他的支撐力不在自己腿上,都在成人的兩隻手上。而且因為牽著不會摔跤,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腿部力量得不到加強,可能比自發學習走路的孩子獨立走的更晚。



第三,孩子摔倒大人總是去用手扶

老人看著孩子走路,孩子剛摔倒,還沒反應過來,老人一個箭步衝上去迅速扶起孩子,並不支持家長這樣做,但不是說扶得多了孩子矯情,而是扶的過多孩子可能會走路的更晚。

因為摔倒——爬起的過程其實是在孩子學習掌控腿部力量,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如何用腿部發力,結果就是孩子摔倒後爬起來的速度會越來越快,總是扶孩子起來,就是給孩子的練習幫倒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