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第一村,在福建的最遠的地方

紅軍長征第一村,在福建的最遠的地方

美國著名作家埃德加,這位被毛澤東同志稱讚為寫中國革命最成功的外國作家,在《西行漫記》一書中,有一句關於長征的話:“從福建的最遠的地方開始,一直到遙遠的陝西北道路的盡頭為止。”

這個“福建的最遠的地方”就是福建長汀中復村(鍾屋村)。

“紅軍長征第一村”,開國少將塗通今題寫的七個大字,在福建長汀中復村村頭格外醒目。在這七個字背後,是中復村與紅軍唇亡齒寒、榮辱與共的魚水深情。

紅軍長征第一村,在福建的最遠的地方

長征零公里處

紅軍長征第一村,在福建的最遠的地方

中復村位於與福建長汀縣與連城縣交界處,自古為交通、物流交通要地。1934年9月30日,紅九軍團吹響了長征的第一聲號角,在觀壽公祠前召開誓師大會,率先實施戰略大轉移,邁出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第一步。

紅軍長征第一村,在福建的最遠的地方

1934年9月,紅軍在松毛嶺保衛戰中失利,於9月28日奉中革軍委命令撤出戰鬥。9月30日上午,紅九軍團在鍾屋村觀壽公祠堂門前大草坪上,召開告別群眾大會,村赤衛模範連、少先隊及群眾兩千多人和紅九軍團部分指戰員參加了大會。紅屋區蘇維埃主席蔡信書主持會議,紅九軍團參謀長郭天民向到會群眾作告別講話。會上,紅九軍團當場向鍾屋村赤衛模範連、少先隊發槍300餘支及子彈。當天下午3時,紅九軍團兵分兩路,開始戰略大轉移,即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其中九團與軍團直屬隊為一路,從鍾屋村出發,經河田前往汀州城;七、八兩團因重新參戰,推遲一天出發成為一路,仍由鍾屋村經河田到汀州城。當紅九軍團離開鍾屋村時,紅屋區赤衛模範連、少先隊也跟著部隊一起轉移,後來全部加入紅九軍團進行長征。其餘全村男女老少向塗坊、河田、濯田、四都等地疏散。

紅軍長征第一村,在福建的最遠的地方

觀壽公祠

紅軍長征第一村,在福建的最遠的地方

紅軍橋

國民黨軍隊於10月21日進佔鍾屋村時,那裡早已堅壁清野,十室九空,變成無人村了。可是,國民黨為炫耀“戰績”,以諧音將鍾屋村更名為“中復村”,即中央軍光復之意。

紅軍長征第一村,在福建的最遠的地方

作為“長征第一村”,中復村擁有觀壽公祠、超坊圍龍屋、紅軍橋等一系列寶貴的紅色財富。近年來,中復村通過做大紅色旅遊、發展現代農業、嫁接起農村電商,正煥發勃勃生機,走出一條富有特色的“小康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