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收藏家:無償捐贈撐起國內博物館半邊天....

隨著文物價值的攀升,如今無償捐贈的人是少之又少,博物館每一次的成功捐獻,都是凝結了眾人努力而取得的重大成功。

而香港收藏家一直是國內博物館捐贈的領頭羊,正是他們的踴躍捐贈,豐富了許多內地博物館的館藏,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祖先精美絕倫之文物器皿的傳承和保護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貢獻。

今天,我們看一下香港收藏家是如何傳承中華文化的:


朱昌言:上海博物館之友

朱昌言(1917-2014)是香港著名實業家、收藏家。其所收藏的青銅器、陶瓷器、書畫、文房和傢俱等,數量可觀、既博且精。他是上海博物館的重要捐贈人,也是“上海博物館之友”的卓著人士。


香港收藏家:無償捐贈撐起國內博物館半邊天....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為朱昌言之子朱一統頒發捐贈證書

自1992年以來,朱昌言多次向上海博物館捐贈陶俑、石雕、墓誌和青銅器等各類珍貴文物。在上博人民廣場館舍的籌建過程中,他先後四次通過捐贈國外先進設備與材料,為上海博物館的建設添磚加瓦。1994年,朱昌言又與陸宗霖、葉仲午、董慕節和顧小坤幾位香港有識之士合力資助了上博中國曆代書法館的建設。同年,當上海博物館決定從香港購藏一批珍貴的戰國楚簡,卻因為年末資金告罄而難遂其願之際,朱昌言及時施手相援。他再次聯合董、顧兩位先生,共同集資購下這批楚簡,並將其贈與上海博物館。

這一善舉,為當時這批“比造博物館新館的意義更為重大”的戰國楚簡順利入藏上海博物館留下了一段佳話,也為此後學術界形成“上博簡”的研究熱潮奠定了實物基礎。

張永珍:三次為中國瓷器刷新成交紀錄

香港知名商業女強人張永珍,出身於古玩世家,從小鐘愛收藏清代瓷器,曾經三創中國瓷器成交紀錄。連著名收藏家馬未都都感嘆“沒見過比她更會花錢的女人了”。

2002年,4150萬港元的在香港蘇富比競得清雍正粉彩蝠桃橄欖瓶,創下了當時的瓷器拍賣紀錄,隨後將此獨一無二稀世珍品的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香港收藏家:無償捐贈撐起國內博物館半邊天....

2004年2月14日,上海博物館為張永珍女士舉行了捐贈儀式上,她表示,“人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作為一個女人,應該對家庭負責,有條件的話,應該幫助朋友,對國家和社會作貢獻。這樣的人生才過得精彩和充實,才有意義。”

鄭介初:一生致力於收集海外流失文物

鄭介初生於1930年,祖籍鎮海,知名收藏家、企業家,香港甬港聯誼會六屆秘書長。一直以來,鄭先生傾力促進甬港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

香港收藏家:無償捐贈撐起國內博物館半邊天....

鄭介初向山東代表團贈送自己編撰成集的山東老照片

一生致力於收集遺散在海外的中國郵品、老照片和近代文獻,向國內多座城市的博物館多次捐獻文物。“很多東西現在想買也買不到,我要物歸原主。”鄭介初曾說過涉及到各地的郵品他都會回贈到各地。其中有300多件記載廣州1820年至1910年曆史的海外文物。他將這些珍貴文物全部捐給廣東省博物館,館方為此舉辦了一個名為《廣州百年滄桑》的實物展。278件有關武漢近代史的郵品無償捐給武漢市,100餘件反映近代寧波歷史的文物捐獻給家鄉寧波博物館。

曹其鏞:捐贈價值數億元的漆器

曹其鏞,祖籍浙江省寧波市,香港永新企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校董。

2010年底,曹其鏞和夫人曹羅碧珍決定把珍藏三四十年價值數億元的漆器無償捐贈給浙江省博物館,無附著任何要求。這批漆器包括一級文物21件,二級文物118件,三級文物15件,藏品從時間跨度上,涵蓋了宋代至民國。


香港收藏家:無償捐贈撐起國內博物館半邊天....

“仍存曹家——曹其鏞夫婦珍藏中國古代漆器特展”上曹其鏞先生致辭感謝主辦方

曹其鏞夫婦的無私捐贈,一改浙江省博物館漆器收藏的格局與面貌,使其漆器收藏走在全國前列。為支持後續成立的浙江省博物館漆器研究中心,曹其鏞還將原本拒受的1000萬元獎金全部捐贈設立了浙江省浙博漆器研究基金會。


香港的私人收藏家,大多是在1949年前後往來,其中既有企業家,也有醫生、律師之類中產階級。他們熱愛收藏,是因為古玩收藏品中蘊含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先輩們創造的輝煌歷史文明。

同時他們也不把價值連城的藏品據為己有,大多不計得失,不計報酬,無償捐贈到中國各地的博物館內,發揮它們最大的利民價值和社會效益,在他們身上,充分展現了重視歷史、心繫家鄉的赤子情懷和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香港收藏家:無償捐贈撐起國內博物館半邊天....

2017年1月,包括翟建民、張宗憲等十多名香港資深收藏家、文化界人士組成了“支持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

他們不僅熱愛香港,也熱愛祖國,因為他們知道,有祖國才有今天的香港,這些香港想收藏家才是真正的香港代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