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戰鬥欲的一年雙十一

如果不是叮咣的短信提醒趕緊付尾款,我都壓根沒意識到雙十一就這麼來了。

轉了一圈,把之前下了定金的付了,已經意興闌珊。如果不是定金不能退,我大概率連這些都要反悔。

買的幾乎全是各種日用品,洗髮水身體乳棉柔巾以及估計能用到2021年雙十一的安睡褲。用完券,還不到兩千。

雙十一的購物體驗其實是一年好於一年的,但我這些年的消費熱情卻明顯的一年低於一年。

毫無戰鬥欲的一年雙十一

以前的雙十一,好不容易存滿了購物車,12點一過失效了。現在你提前付定金,睡一覺起來付款,東西還是你的。

以前的雙十一,物流是噩夢,雙十一下的單,雙十二都不一定能到。現在你凌晨下了單,異地發貨上午就顯示派送了。剛想退貨呢,人家已經送到了。

雙十一變得不再像個節日,倒更像去了一趟超市。方便是大大的方便了,但儀式感也在一點點流失。算上女王節、618、雙十二這些三天兩頭的大促,購物好像也不必非等到雙十一了。

如果說如今的雙十一少了點什麼,少的大概就是一份期待。

毫無戰鬥欲的一年雙十一

問了一下週圍,大家對買買買都有點疲憊了,以前提前十幾天就互相興致勃勃地分享購物車,看彼此的清單,就像大考前特別想看同桌的作業一樣。

今年誰也沒有什麼購物靈感,囤的清一色都是乏善可陳的家居日常。

我總結自己這些年來的雙十一,買了這麼多東西,沒用的垃圾居多。算下來,數額驚人。有些去年雙十一買回來,到今年都沒有拆快遞包裹。

但往往在購物那一刻讓你感到開心和期待的,還就是這些華而不實的垃圾。手紙和棉柔巾就算便宜到塵埃裡,也不會讓你感到絲毫興奮。

一個太理性的人,是很難從購物這件事上感受到快樂的。

眼都不眨,看見什麼新鮮東西就下單的是2017年,隔著若干年的光陰再回首,很多人都在懷念這一年。

互聯網發展到了頂峰,催生出無數風口,熱錢不斷地湧入,好像遍地都是黃金,彼時大家見了面,開口閉口第一句就是“你接受投資了嗎”。

也是那一年,催生出無數種草號,打了雞血一樣帶著年輕人買買買。彷彿買的不是東西,是對生活的美好期待。

而今年,我鐵了心的,寧可犧牲掉這份快樂,也要給自己做減法——家裡已經放不下任何無用的東西了。

一方面,是人到中年後的務實,另一方面,是和不可迴避的經濟寒冬。

毫無戰鬥欲的一年雙十一

這兩年,我眼看著那些憑運氣掙到錢的人,又一個一個憑本事虧掉了。

寒冬首先打擊的倒不是經濟,而是人的鬥志。

一個趕上自媒體風口,賺了大幾百萬的朋友,往年這個時候我們討論的是買lamer還是La Prairie,以及即將來臨的SKP店慶,但今年她糾結的已經是要不要回歸職場找工作。

不是沒有買lamer的錢,而是沒有那份心了。身子骨還沒瘦,褲腰帶已經要先勒起來了。

她很費解地問我,都說經濟寒冬了,但為啥雅詩蘭黛今年光預付的定金就超過了去年雙十一一天的交易額?

我開玩笑地說,可能是以前用lamer那一撥轉戰雅詩蘭黛了?

寒冬是真的寒冬,王思聰都破產上了老賴榜。但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口紅眼影這些小東西反而賣得更好,所以李佳琦們的黃金時代就來了。

一些人的危機成全了另一些人的商機,畢竟,什麼寒冬也擋不住年輕人花一點錢,犒勞一下自己的那點小小心願。

這也是90後和80後思路的最大不同。

我身邊的80後,個個唉聲嘆氣,要勒緊褲腰帶,不省著點,怎麼買房換房,怎麼給孩子報課?

大家好像是在變著法兒的比慘,口袋裡的那點錢,是最後的顏面。

90後就不同了,房子已經買不起了,再不護護膚擼擼妝,還不讓人瀟灑了?

我的美容師,月入6k,前幾天剛剛花了六萬做完鼻子。

年輕人的格言是生活這麼喪,花錢浪一浪。

凜冬將至,北方人有暖氣,南方人靠空調,各自有各自打發喪的方法。

盛年難再,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活買單。

毫無戰鬥欲的一年雙十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