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協會迎來57週歲生日,“象棋記憶”被搬到了智運會現場|智匯爛柯

中國象棋協會迎來57週歲生日,“象棋記憶”被搬到了智運會現場|智匯爛柯

11月11日一大早,一條視頻讓第四屆全國智力運動會衢江象棋賽區工作群沸騰起來——王天一、鄭惟桐、趙鑫鑫等象棋特級大師舉著手寫的祝賀語,祝福中國象棋協會生日快樂

中國象棋協會迎來57週歲生日,“象棋記憶”被搬到了智運會現場|智匯爛柯

原來,每年的“雙十一”,不只是網購狂歡節,對於“象棋人”來說,更是值得銘記的日子。

1962年11月11日

中國象棋協會成立

至今

已走過57載的風雨歷程

為了給協會慶生,也為了藉此機會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智運會象棋比賽現場多了兩個展廳。

從1956年到2019年,共有大大小小723次象棋比賽;從1956年到2018年,我國已誕生20位男子象棋個人冠軍、20位女子象棋個人冠軍;從1980年到2019年,國家象棋隊共獲得19項世界團體冠軍、63項世界個人冠軍……這些數據,是我國“象棋人”的共同記憶,在衢江的展廳裡向你娓娓道來。

在“象棋的記憶1956-2019”展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全國象棋錦標賽個人冠軍榜”和“在守正創新中擦亮文化記憶——1956-2019”兩塊展板,觸動了每一位關注者的心。

中國象棋協會迎來57週歲生日,“象棋記憶”被搬到了智運會現場|智匯爛柯

中國象棋協會迎來57週歲生日,“象棋記憶”被搬到了智運會現場|智匯爛柯

上面介紹了歷屆國內象棋大賽的冠軍,也基本上羅列了從1956年至今的每一次象棋比賽。國家體育總局棋牌中心象棋部主任郭莉萍說,每一位在展板前駐足的“象棋人”或是跟象棋有關聯的人,都能在上面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展示這些的初心,就是為了讓人停下來看一看,瞭解我國象棋發展過程的不容易。”郭莉萍說。

中國象棋協會迎來57週歲生日,“象棋記憶”被搬到了智運會現場|智匯爛柯

展覽現場,每一個觀展的人都在尋找。棋手們在找,哪些比賽是自己參加過的;來自不同省份的人在找,哪些全國冠軍是自己的老鄉;住在酒店裡的客人也在找,哪些象棋大師是自己知道的、自己的偶像在不在牆上。

我從1974年開始參加象棋比賽,看到展板上的照片讓我感覺時間過得很快、象棋發展得很快,現在無論是賽事組織和參賽人數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現在象棋的發展模式不會阻礙象棋人才的成長,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不同類型的優秀棋手為年輕棋手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今年69歲的柳大華是第四次參加智運會,作為很多重大象棋賽事的親歷者,柳大華回憶起這些象棋故事感觸頗深。

“象棋的記憶1956-2019”展區還有一方展示櫃,郭莉萍在介紹它時幾度淚目。“這裡面存放了過去幾乎所有象棋比賽的秩序冊、成績冊等,‘年齡’最大的要追溯到1957年。

中國象棋協會迎來57週歲生日,“象棋記憶”被搬到了智運會現場|智匯爛柯

中國象棋協會迎來57週歲生日,“象棋記憶”被搬到了智運會現場|智匯爛柯

她說,這些老物件,有些是協會保存的,有些當年只印刷了幾十本,都是棋友們一直當做寶貝收藏著。

另外一個展廳“棋跡”在賽區二樓,介紹了“中國象棋協會”“歷屆全國智力運動會

”“中國棋手的國際風采”“全國象棋甲級聯賽”“全國象棋業餘棋王賽”等內容,展現了中國象棋協會近20年間,在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青少年體育方面探索實踐的一個縮影。

中國象棋協會迎來57週歲生日,“象棋記憶”被搬到了智運會現場|智匯爛柯

郭莉萍坦言——

作為“象棋人”,始終需要思考如何傳承這一項目、如何把愛好者們都凝聚起來、如何讓象棋在中國擁有更強的後備力量,而看著以上3項賽事活動的成果越來越豐碩,中國象棋的未來,也將一片光明。

監製:湯怡虹

體壇報記者:梅傑 梅宜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