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高學歷水分太大,能力低得可怕

前段時間校招高峰期,有好幾個朋友擔任了各公司的校招面試官,後來大家一起聊天時他們提到:這年頭學歷水分太高了,高學歷背景,很多人能力不是一般的差,高學歷的人在上學期間也會摸魚,和公司裡那些老油條沒本質區別。

當然,在場還是有好幾個人反駁的,比如有朋友就覺得是現在行情就這樣,學歷是硬門檻,從上到下都有這樣的觀念,導致面試時候學歷比重太大了,反倒忽略了能力部分。

也有人覺得是大家觀念偏差,學歷差的就覺得能力差沒關係,學歷高的能力差點就要被噴。其實高學歷的人再不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過得去的。

其中還有老哥自黑,說自己就屬於那種高學歷低能力的,相比組裡其他同事,自己並不是技術最好的那個,但學歷算是他們當中最高的那個,所以他是leader。

程序員高學歷水分太大,能力低得可怕

這可以說是有點“諷刺”了,不以能力論高低,學歷決定你的上升高度,或許這就是當代職場的天花板差異吧。

之前也沒少聽一些應屆生抱怨,說學歷是硬門檻,就算你能力強學歷不高,連面試機會都沒有。之前我還反駁他們,但到後來我恰好有一次去參加校招面試,才發現自己會不由地去根據學歷做判斷,雖說片面,但架不住大家都這樣做。

就說我自己最近負責的校招情況吧,大家簡歷寫得很漂亮,有些人很會寫簡歷,專挑那些好的項目經驗往上放,實習都是哪個公司大就往上堆,部門和HR那邊就很喜歡這樣的,結果到我這邊技術面,就看出來了哪個是水逼哪個是真花了功夫。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一旦真槍實戰,那容不了馬虎,哪怕幸運地混進來了公司,到後面不迎頭趕上,早晚也要讓你背個C。

不過話說回來,面對如今市場上技術和學歷都參差不齊的情況,用人部門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或許能緩解當下這個問題。

吳軍曾在文章裡寫過:“完成一件事,做到50分靠直覺和經驗,做到90分要靠科學和技藝,而要做到90分以上則要靠藝術”。

高學歷的人在初期必定也經歷過他們那段時期的“尋找羅馬”階段,在工作中則又是另一個羅馬時期,時間證明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