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七旬老人手绣“老虎鞋”千针万线传承传统技艺


梁秋叶老人,家住山西省襄汾县景毛乡北李村,是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面塑传承人。自幼喜爱捏泥人、布艺、缝布娃娃、剪纸等手工技艺。梁秋叶老人手工缝制的婴幼儿老虎布鞋,制作针线细腻,不刻意追求形似,但求神似,达到形神兼备之功效,使其富有生机,传神威风,小巧玲珑,十分精美,让人爱不释手。|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 |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李现俊

老虎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又称虎头鞋。老虎鞋制作是民间艺术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地城乡仍保留着给小孩穿老虎鞋的习俗,小孩戴虎帽、穿虎鞋、睡虎枕的历史源远流长。

老虎鞋最难绣的是“虎脸”,要把老虎那威猛劲儿绣出来。梁秋叶老人制作的老虎鞋,从剪鞋底、缝虎眼、绣虎嘴、做虎鼻、缝合等,每个程序都是一点一点纯手工制作。

据梁秋叶丈夫张建中老人讲,她做老虎鞋几乎成了痴迷,有时睡到凌晨两三点突然想出了一个图案,就要立马起床进行制作。梁秋叶老人左手拿着布料,右手拿着剪刀按照图样娴熟地裁剪鞋帮子。

手工虎头鞋先得做好鞋的大体轮廓,然后给鞋头的虎头缝上鼻子、耳朵、眼睛,接着再绣眉毛、粘上胡须。用粗布制作成的厚片,是鞋底鞋帮的主要材料。

看着简单的一双老虎鞋,制作起来费工费时。其由鞋底、鞋帮和鞋头组成,经过剪、贴、插、刺、缝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经常有人过来挑选自己喜欢的老虎鞋。

老虎鞋的历史已无法准确考究,但缝制和穿着虎头鞋的风俗在山西晋南至今仍流传甚广。看着妻子梁秋叶辛苦制作老虎鞋,张建中老人总是送上一杯茶水给予关心爱护。

老虎鞋制作起来十分繁琐,一双鞋需要用到多种颜色的线和20种工序,完成需要花费三至五天的时间。

梁秋叶老人手工缝制的婴幼儿老虎布鞋,制作针线细腻,不刻意追求形似,但求神似,达到形神兼备之功效,使其富有生机,传神威风,小巧玲珑,十分精美,让人爱不释手。

老屋后有一块空地,成了张建中、梁秋叶老人的菜园子,二位老人闲不下,经常在菜园子里劳作种一些蔬菜,自己吃不完就送给邻居分享。

梁秋叶所在的山西省襄汾县景毛乡北李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村,初形成于夏代,兴于战国末期,建庄于公元前290年前后。2016年12月,进入全国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8年5月,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

梁秋叶夫妇和女儿经常在一块探讨老虎鞋制作技艺,并提出改进意见。民间手工技艺缝制的老虎鞋作品,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美学价值、民俗学价值、民族文化认同价值和收藏价值。当问起这么精致的老虎鞋卖吗?梁秋叶老人说,暂时还没有考虑大批量销售,只是作为一种工艺品收藏。闲暇之余拿出来看看,会让人心情非常愉悦,非常有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