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漾濞:打開一門 帶富一方

大理漾濞:打開一門 帶富一方

大理蒼山斜陽峰西麓的江邊,有兩座高數百米的斷崖峽谷。供圖

在大理蒼山斜陽峰西麓的江邊,有兩座高數百米的斷崖峽谷,形如兩扇巨大的石門,清流飛瀑,奔瀉而出,是一處神奇的景觀。周圍巉巖壁立,峽谷深邃,谷底溪流湍急。石門關實為鬼斧神工,異境開天,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遊記中寫道:“因矯首東望,忽雲氣迸坼,露出青芙蓉兩片,插天拔地,駢立對峙,其因重巒疊映,雲影出沒,令人神躍”。“惟望石門近在咫尺,上下逼湊,駢削萬仞,相距不逾二丈,其頂兩端如一,其根止容一水······石門兩崖,劈雲削翠,高駢逼湊,真奇觀也”。

大理漾濞:打开一门 带富一方

石門關景區 供圖

然而,這樣一個“奇觀”之地,本該“財源滾滾”進門而來。但是,卻因它是一座“石門”,所以,當地的老百姓一直望“門”興嘆,守著石門過窮日子。

一定要讓當地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漾濞縣彝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經過認真研究和科學決策,決定打開“石門”。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破解金牛村的發展瓶頸,漾濞縣石門關依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大招商、招大商,引進龍頭企業,重點發展以石門關景區開發為主的旅遊業。2012年成功與大理漾濞蒼山石門關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簽訂投資協議,規劃投資16.5億元,實施石門關景區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建設。

此舉,不但打開了“石門”,而且門越開越大。截至面前,石門關已經建設成為國家AAAA級景區。

大理漾濞:打开一门 带富一方

石門關景區 供圖

“看著現在的村子,你們根本想象不多它以前有多落後。”漾濞縣蒼山西鎮金牛村黨總支書記劉忠錫忍不住自嘲,“以前村路難走,山地難種,一年到頭收不到多少糧食,別人總笑我們‘抱著金碗討飯吃’。”劉忠錫介紹,金牛村685戶2642人,人均不到1畝的耕地,以前只能靠盤種傳統農作物和外出打零工維持生計。

當前,隨著旅遊配套設施的不斷建成完善和景區知名度的日漸提升,遊客變得越來越多,僅2018年,石門關景區遊客接待量就達31.7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900萬元。

漾濞縣用旅遊這把“鑰匙”,成功打開了石門關。石門關打開後,門口的村莊變美了,道路變寬了,地裡的瓜果也“坐地升值”了,村民們也變得更忙了。村民們乘著發展東風,端起了旅遊“金碗”,喝上了旅遊“美羹”。僅就業一項,村裡就有近百名村民在大理漾濞石門關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上班領工資。25戶農戶開起了農家樂、客棧和土特產店。全村人均收入從2012年的不到5000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10877元,用6年的時間實現了收入翻番夢想。

金牛村村民楊蓮菊家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在景區餐廳上班以來,她每月有了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還可以照顧長年生病的丈夫和上初中的女兒。“比起別人我工資不高,但是我文化也不高啊!去外面更是不好找工作。”楊蓮菊感慨道。

同村的朱海春則憑著一手烤羊好手藝,在景區裡開起了特色農家樂。“剛過去的十一黃金週,我每天要賣出八九隻烤羊,真的太忙、太忙了。”朱海春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接下來,他還要把特色民宿客棧也搞起來。

打開一門,帶富一方。漾濞創新思路,大膽實踐,打開了千百年來矗立在蒼山的石門,為當地找到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也交出了一份農旅融合發展的合格答卷。

雲南網記者 博達 通訊員 楊曉潔 吉正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