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三換帥,跨界轉型的中國高科持續加碼職業教育為那般?

五年三換帥,跨界轉型的中國高科持續加碼職業教育為那般?

關注傳習邦,深刻洞察教育行業。傳道學習,教育興邦。

撰文 | Bugle X

資本的寒冬,國內A股的教育併購、投資,已為鳳毛麟角。10月中旬,上市公司中國高科發佈公告,以自有資金2.0億元收購廣西英騰教育49%的股權,成為「寒冬」中的又一絲暖意。

跨界轉型職業教育的中國高科,選擇在線醫學教育為突破的方向。為審慎起見分兩步走——

2017年6月出資1.4億元收購英騰教育51%的股權,為第一步;2018年,英騰教育對賭業績達標,遂啟動第二步,併購英騰教育剩餘49%的股權。

交易完成,英騰教育成為中國高科全資子公司。在地產、租賃項目逐步出清之後,「多災多難」的中國高科終於在職業教育的版塊佔有一席之地。

- 1-

執業藥師創業,《考試寶典》出彩

醫衛人才的執業門檻很高,無醫師證、藥師證,則無法行醫。國內100+萬家醫療機構,每年參加醫學職業、醫學職稱考試的醫衛人員多達500萬人。

另一方面,知識更新速度太快,學醫辛苦,一輩子都在學習,醫衛人才的繼續教育也是剛需。

國內醫療衛生技術人員近1000萬人,大部分在基層。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超過60%的醫護人員只有大專或以下學歷,再教育提升,成了必然。

五年三換帥,跨界轉型的中國高科持續加碼職業教育為那般?

基層醫療人才的繼續教育,路徑多種、方式多樣。如,在職進修,在衛生主管部門的安排下,基層院方派遣醫護人員赴上一級醫療機構駐院學習,或上一級醫院的專家下到基層,短期幫扶。隨著醫聯體模式的普及,上一級醫院與下一級醫院成功「配對」,一方面提升區域內整體的診療水平,另一方面也讓基層醫護人員「做中學」,在遠程問診、遠程會診、轉院診療的過程中提升業務水平。

因而,短期培訓、職稱化培訓,為國內醫學繼續教育的主戰場,遠程教育、在線醫學教育,則為有力補充。

2018年4月,國務院發文,大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隨著醫院「互聯網化」的啟程,在線醫學教育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快步向前。英騰教育局處在廣西柳州一隅,卻也十年堅守,聚焦在醫衛人才在線繼續教育、職稱考試輔導,業務觸角伸向全國,為國內在線醫教的代表項目之一。

英騰教育創辦於2005年,創辦人蘭濤是三甲醫院柳州市人民醫院的一名藥劑師。一心上進的蘭濤是大學同學中第一個通過執業藥師資格證考試的人。利用自己擅長編程的特長,蘭濤業餘時間創辦了一個小網站「蘭藥師工作室」,把自己備考藥師證的經歷、報考資料放在網上,供網友參考、學習。隨著網站人氣的增長,蘭濤索性辭職創業,在網上「販賣」醫考學習資料,逐漸做大。

2011年的時候,英騰的執業醫師、執業藥師《考試寶典》產品獲得科技部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成為柳州罕見的在線教育企業。

2013年,英騰的《考試寶典》大規模升級,實現單機版、網頁版、手機版三版合一,並與廣西科技大學達成校企合作。2015年,英騰累計用戶2000萬,營收1300萬元,啟動股份制改造,並在次年8月成功掛牌新三板。

五年三換帥,跨界轉型的中國高科持續加碼職業教育為那般?

英騰教育掛牌新三板

掛牌之後,英騰啟動轉型,在北京設立運營中心,由單一的醫考,向包括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考試、醫學繼續教育考試、醫學技能培訓在內的更廣大在線醫學教育板塊進發。

- 2-

五年三次換帥,中國高科一直折騰

上市公司中國高科歷經「凱地系」、北大方正「李友系」的一路折騰,董事長、總裁如走馬燈一樣輪換,深陷主營業務壞死、小股東集體維權的困境。

2017年,在餘麗(入獄判刑)、韋俊明(證監會公開譴責)兩位董事長接連「出事」之後,北大方正集團副總裁兼首席人才官馬建斌「下放基層」,出任中國高科董事長。

五年三換帥,跨界轉型的中國高科持續加碼職業教育為那般?

前中國高科董事長馬建斌

在馬建斌任上,中國高科地產項目基本售罄、貿易業務不再新增,進一步確定轉型職教的方向。

在馬建斌的一手推動下,中國高科2018年1月完成了對於英騰教育51%股權的收購,蘭濤出任中國高科副總經理,繼續主管英騰教育。2018年年報,教育業務實現5500萬元收入,在中國國科總營收中的佔比首超51%,英騰教育貢獻一半以上。

當然,在中國高科,馬建斌也遭遇過「滑鐵盧」,由他出面請來的上市公司總裁印濤短暫上任之後,又在2019年4月「撤離」中國高科,投奔樸新教育,所遺總裁一職由中國高科CFO朱怡然代行。

2019年之後,馬建斌的精力越來越多地偏向北大方正集團層面的事務,轉戰方正保險,遂在7月「交班」,由北大方正集團執委會委員兼副總裁、方正產業投資和北大方正投資「雙料」董事長齊子鑫接任中國高科董事長。

不到五年,中國高科第三次「換帥」,折騰之繁,可見一斑。

根據交易雙方的「君子協定」,英騰教育2018年淨利潤不低於2000萬元,則觸動第二輪收購的計劃。

2018年,英騰教育實現淨利潤2550萬元,超額完成對賭業績。2019年7月、10月,在齊子鑫的主持下,中國高科董事會與英騰教育原股東(即,蘭濤及一致行動人)簽訂《補充協議》、《補充協議(二)》,以16倍市盈率、作價2.0億元收購英騰剩餘49%的股權。

應當說,這是一筆劃算的買賣。表面看,2017年6月,中國高科收購51%的股權時,英騰作價僅為2.2億元;2019年10月,收購剩餘40%的股份,英騰作價4.1億元,兩年時間,估值翻了一倍。但嚴格按市盈率計算,2016年英騰營收2260萬元、淨利潤640萬元,2.2億元的估值實為19倍市盈率。2018年,英騰營收5280萬元、淨利潤2550萬元,4.1億元的估值對應市盈率16倍。

2019年中報,英騰實現營收3600萬元,同比上升15%;淨利潤1755萬元,同比增加21%,價值進一步提升。

- 3-

轉型職教,「過來人」一役吃了大虧

有了業績向好的英騰打底,中國高科整體上的職教轉型,也在緩慢起色。在線醫教之外,產教融合為另一個發力的方向。

2019年7月,中國高科與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聯手推出「齊魯英才學堂」,打造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基地、智能計算產業學院、新工科產業學院。

9月,中國高科又與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達成合作,聯合培養1+X證書大數據專業方向的學生。為推動產教融合,中國高科推出了一套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與高職院校共推「新工科學院」。

然而,三年轉型職教,大的方面看,中國高科的動作仍顯遲緩,一度在2018年2月收到北京證監局的監管函,詬病「主業不突出、職教轉型遲緩」兩大病症。

本來,轉型職教,為中國高科的既定方針,即使在餘麗、韋俊明時代的亂局中,中國高科也以子公司上海觀臻為聯合投資平臺,出資4400萬元併購慕課平臺運營商「過來人」30%的股權,成為「過來人」第一大股東。

「過來人」創辦於2007年,創辦人為張有朋,運營兩大慕課平臺,其中:頂你學堂為國內第一個商業化運營的中文慕課平臺,華文慕課則為北京大學官方慕課平臺。

完課率低、商業化程度低,為慕課模式的最大缺點。2016年,過來人僅完成185萬營收。

代價大、收益小,中國高科與張有朋團隊快速交惡,甚至上演「盜竊」公章的鬧劇。

2019年4月,中國高科發起仲裁,以「過來人」連續三年未完成業績對賭為由,要求張有朋償還4400萬元的補償款(與當初的投資款一致)。7月,上海觀臻提起北京海淀區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過來人的張有朋歸還400萬元欠款。

中國高科轉型遲緩,還與北大方正集團捲入另一起重大訴訟有關。

2019年6月,北大資產(即,北大校企投資管理公司)正式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定方正集團2003年與魏新、李友、餘麗、北京招潤投資公司簽訂的30%股權轉讓無效。一場世紀股權爭奪戰在歷經多年摩擦之後,正式打響。一旦北大資產贏,則北大方面對於方正集團的控制權將由70%提升至100%。

對於北大系高管而言,相對於清理魏新、李友時代的歷史遺留問題而言,上市公司的具體業務正是第二位的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