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採訪胡漸彪大概可以列為我本年度「最不正經」的一次採訪。

因為我們不僅玩了小遊戲,漸彪學長髮揮導師屬性問了我好幾個問題,莫名其妙「採訪」了我。

聊到嗨了,他還給我唱了首中學時代學過的歌。

這導致原定半小時的採訪生生延長到了一小時。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此刻正在越南團建的漸彪學長)

在米未,處處都流傳著漸彪學長的傳說,比如凌晨兩點還出沒在健身房的男人、親切的佛系學長、冷酷的監工......

大家一邊因為漸彪學長的和藹可親(對不起動用瞭如此中老年的詞彙哈哈哈)覺得如沐春風,一邊又忍不住控訴這個自律達人的可怕。

同事之間嚇唬人經常喜歡說「小心漸彪學長帶你去健身房」。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超級辯手甚至有個課程就叫「思辯健身房」。

嗯,此處強行植入廣告(叉腰)。

總之,我抱著輕快的、跟自己的大學學長嘮嗑的心情去做了這次採訪。

採訪完才發現,誒,漸彪學長好像跟我之前想的有點兒不太一樣。

1.“我可以捨去快樂和正義”

採訪前,我們先玩了一個小遊戲熱身,大家也可以玩一下。

規則是這樣的:題板上的這幾個詞,如果非要割捨掉一個的話,你的順序是?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說完規則,亮出題板之後,漸彪學長思考了很久,才緩緩說出第一個答案,「第一個可以捨棄的是快樂」。

我有點兒意外,“為什麼第一個會是快樂?“

「因為我是可以屏蔽自己情緒的人,不快樂也不見得就悲傷了。」

漸彪學長接著補充到,「沒有快樂,我還可以憑藉其它去創造別的感受,比如說自我認可、自我價值感。這些對我來說只是沒有怎麼爽到,但也是一種正面的情緒。」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接下來是正義」,漸彪學長很快給出了第二個答案。

「正義是我自我認知的一部分。沒有它,大不了我就在道德上變得平庸。」

我忍不住好奇,”那你迄今為止做過最正義的事是什麼?“

「我覺得我做過最正義的事是我不做什麼。」

他接著給出了理由,「人心中有很多念頭出於私利,不由自主要去做的。我可以把人性的這一面壓下來,我討厭負人,我會有虧欠感。」

”之前聽執中學長問過你,似乎你不談戀愛也是這個原因?“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是。因為我知道我沒有辦法為對方付出什麼,我對我自己自由的保護度高於一切。如果對方選擇遷就我的自由,我會覺得很虧欠。如果不遷就,各過各的,那戀愛幹嘛?」

「這是個性使然,我不怕孤獨,我甚至享受孤獨。」

2.“我想守住智慧和自律“

接著,漸彪學長又劃掉「人生摯愛」「自由」等詞。最終,題板上只剩「健康」和「智慧」兩個選項。

漸彪學長猶豫了很久,「只能舍掉健康吧」。

這個回答又令我感到意外,”寧願要智慧也不要健康嗎?“

「健康其實也挺好的」,漸彪學長惋惜了一句。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沒有健康,我會埋怨,但不會恨自己。我最害怕的就是失智,我寧願病怏怏的,也不願意失智。」

除了「智慧」,「自律」也是貼在漸彪學長身上很大的一個標籤。於是,我順著這個話題,跟漸彪學長聊了一會兒自律。

“上一期的表達學院結束後,我聽超級辯手的同事說你工作到凌晨四點,第二天還準時上班了。你在工作、生活上似乎非常自律。”

「不能完全說是自律,我只是在某些方面對別人更能控制自己。我更會鞭策自己,該做的事情會主動去做,不會拖延。」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自律不是摳細節,是在大時間段內,所有的行為總和不超過大框架下的限定。比如你想要減肥,你的辦法是今天只能吃半碗、運動半小時,這樣很累。」

「如果你把尺度放寬,就會比較容易執行。比如你今天吃得比昨天少,動得比昨天多。你每天都只對標前一天,堅持下去,一定能瘦。」

“聽說你以前創下過3個月減肥40斤的記錄,是怎麼做到的?“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是的,但不要學,很傷身體。那3個月,我每天只吃一頓飯,而且熱量極低,然後每天跑半小時。」

劃掉最後一個選項「智慧」後,遊戲結束,我們正式來到了採訪環節。

3.“我最叛逆的事是去辯論“

漸彪學長最近一直張羅著要為青少年推出一期表達訓練營,因此話題很自然地就圍繞表達、漸彪學長的青少年時期展開。

“你青春期的時候,做過最叛逆的事情是什麼?”

「就是辯論,因為當時父母並不支持,覺得不務正業。」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早年打辯論的漸彪學長)

「我高考那年非要去參加辯論賽,我媽跟著來了賽場,還坐在了觀眾席的最前排,所以合理推斷,她是有在聽的。」

「但為了表達不支持的態度,她全程坐在下面拿著一本書看。」

說到父母,漸彪學長的語氣輕鬆了不少,「當時我已經打出了一些成績,他們其實已經沒有那麼反對了。但又不希望我太沉迷,所以要作態嘍。」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漸彪學長的畢業照)


“你一開始接觸到表達,就是辯論這種形式嗎?”

「不是,一開始是小學六年級被選中去表演相聲,當時我媽還花了點心思。當時馬季老先生剛好在吉隆坡巡演,我媽帶我去看了那場演出,還給我買了馬老先生的相聲集。」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十幾歲的漸彪學長)


「初三那年,我去參加相聲比賽,拿了全國冠軍。馬季老先生正好是那一場的裁判,還給所有的參賽選手上了相聲課。」

“那你是因為這層淵源,認識了馬東老師,這才過來給《奇葩說》當教練的嗎?”

「不是,我一開始根本不知道。是第一季結束後的慶功宴上,聽到有人聊起,我才知道原來馬東就是馬季老先生的公子」。

漸彪學長不由自主提高了聲調,「緣分真的太奇妙了。」

聽到這句,我心想「奇妙」的何止是緣分,比緣分更奇妙的是漸彪學長本人。

可以最先捨棄快樂的人、不要健康也要智慧的人、覺得現在賴以生存的職業是一件叛逆的事的人......

這樣一個處處令人意外的漸彪學長,比緣分更加妙不可言。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聊到這裡,採訪已經超時快一半了。

於是我抓緊時間,又問了漸彪學長几個關於青訓營(表達學院針對14~18週歲青少年推出的一期課程)的問題。

“這期青訓營,主要是要交給青少年什麼表達技巧?“

「教授的內容有很多,比如人在聆聽的時候是怎麼判斷和選擇信息的;如何精準、合理的表達,做到共情,甚至去解決一些衝突。」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所以這個課程其實也可以幫助青少年更好地跟父母溝通?“

「是的,我們會設置很多類似採訪開頭的小遊戲幫助小孩更好地消化課程內容。」

「現在我們還在搭設舞臺,讓孩子跟家長站在對面打一場辯論,我會輔導家長,我想通過這樣一個舞臺來實現兩代人的溝通。」

“你會擔心這群青春期的學員出現叛逆心理嗎?“

「不會,我不擔心那些小孩會叛逆。因為我們不是單純死板地矯正他們,而是提供實用的方法論。」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大部分家庭都在教小孩在說話的時候不犯錯,但這個時代需要的是有效說話。」

「如果你真的想被人重視,你有責任說得讓人聽懂,沒有人有義務去聽懂你的話。」

一個小時之後,關於青訓營,關於漸彪學長自身都已經聊得差不多了。結束了這次採訪,漸彪學長也要準備下班了。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目送漸彪學長活力滿滿地走出公司後,我突然想到了我的青春期。

十幾歲的時候,因為青春莽撞,我總喜歡對世界發表各種各樣的意見。

到了二十多歲才明白:在一個人學會好好說話之前,世界根本不會理會他的聲音。

那些年栽過的跟頭、犯過的錯,和父母朋友鬧過的那些矛盾並不完全是因為年少無知,有很多都是表達不當造成的誤解。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遺憾的是,類似的誤解並不會因為我們的長大而減少。

所以,「表達」這一課宜早不宜遲。

如果你是家長,應該很能體會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多難管教,多難聽進大人的話。

偏偏這個時期是他們最需要長輩指導的時候,一步都不能踏錯。

如果你是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想必有過很多被大人誤解的時候吧?你也有過很多個想不通他們怎麼這都不能理解的時刻吧?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他們不理解,而是你沒說明白。

不管你是家長還是孩子,只要你因為表達不暢困擾,就可以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即將在國慶期間開課的青訓營!

本次青訓營將由漸彪學長親自授課哦~

學會好好說話,讓世界聽懂你的聲音。


視覺:夏天


這一年胡漸彪在忙什麼?“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