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科創板契機 讓浙江“鳳凰”振翅高飛——專訪浙江證監局局長田向陽

抓住科創板契機 讓浙江“鳳凰”振翅高飛——專訪浙江證監局局長田向陽

截至10月底,浙江轄區(不含寧波)境內上市公司371家,位居全國第二。

截至10月底,轄區擬境內上市企業182家,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9.74%。

1~10月,轄區101家上市公司實施併購重組143次,涉及金額815.26億元。

今年是浙江實施“鳳凰行動”計劃的第三個年頭。對於國內資本市場而言,浙江板塊一直是不可小覷的重要存在,中小板企業數量排名全國第一,創業板企業數量排名全國第五。面對全新推出的科創板,浙江又有哪些儲備與期望呢?在提升上市公司水平方面有哪些舉措?在防範化解資本市場風險方面有哪些招數……近日,證券時報 “中國資本市場巡禮”採訪團走進浙江,證券時報社社長兼總編輯何偉專訪了浙江證監局局長田向陽。

製造業為主,多產業開花

何偉:請您介紹一下目前浙江上市公司情況,以及培育上市後備企業行動計劃。

田向陽:截至10月底,浙江轄區共有境內上市公司371家,位居全國第二。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29家,佔全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3.75%,位居全國第一;創業板上市公司71家,佔全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9.15%,位居全國第五。

上市後備企業方面,截至10月底,轄區(不含寧波)共有擬境內上市企業182家。轄區擬境內上市企業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9.74%,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長期以來,浙江證監局將積極推動浙江企業藉助資本市場做優做強作為重點工作,多措並舉,有效推進。一是抓監管,提質量。浙江證監局將“保數量、更要保質量”作為推進轄區企業上市的工作目標,努力從源頭上提升轄區上市公司質量。二是抓服務,保需求。積極配合做好上市企業培育工作,在有限的監管資源內,盡最大可能保障浙江企業上市工作。三是抓推動,促上市。積極開展政策宣傳,為轄區擬上市企業答疑解惑,做好專業服務。

何偉:目前的上市後備企業主要集中在哪些行業?

田向陽:轄區擬境內上市企業行業分佈呈現一定集聚化,與浙江整體產業格局相適應,突出特點是製造業為主,非傳統制造業發展迅速。以輔導期企業為例,製造業企業有85家,佔總企業數78%,其中設備製造業及電氣機械器材製造業有39家,佔總企業數36%。非傳統制造業有24家,形成多點開花的格局,尤其是在金融、信息技術、新聞傳媒、教育研究等領域異軍突起,展現出了浙江企業在多產業迸發出的生機。

何偉:浙江是全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民營上市公司對於浙江經濟發展起到何種作用?

田向陽:現階段,浙江轄區民營企業和實體制造業為主的上市公司群體(分別佔比81.3%和73.58%),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穩定發展的支柱力量。以工業為例,今年上半年轄區278家上市工業企業以不到1%的數量佔比,貢獻了轄區規上工業超過五分之一的主營業務收入和超過三分之一的利潤總額(民營上市公司佔規上民營工業的比重更高)。同時,活躍的民營上市公司及數量眾多的製造業上市公司與轄區各具特色的區域產業集群優勢互補、良性發展,有力帶動了浙江集群經濟的轉型發展。

打好風險化解攻堅戰

何偉:在穩金融、強監管,防範化解資本市場風險方面,浙江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田向陽:浙江證監局一直將防範化解資本市場重大風險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以下幾個重點領域狠下功夫,打好風險化解攻堅戰。

1.上市公司風險方面。今年以來,浙江局將防範化解上市公司風險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把握好風險處置的節奏和力度,對風險公司重點聚焦、嚴格監管。一方面,壓緊壓實公司主體責任,夯實風險處置基礎。聚焦公司治理,補齊公司治理短板;聚焦風險化解,分類推進風險處置工作;做到股票質押個體風險和整體風險“心中有數”,重點壓降存量風險。另一方面,緊密聯繫地方各級政府,形成風險處置合力。對風險較為集中的地區,浙江證監局主要負責同志帶隊與地市政府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對風險隱患較大上市公司,及時向省市

政府發函通報相關風險;對於出現違法違規行為的風險公司,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參與風險處置工作。

2.公司債券違約風險方面。浙江證監局圍繞“六個一”,探索建立起常態化、全覆蓋的債券風險監測和防控機制。一是研究構建一套違約風險指標體系並予以運用;二是設立一個二次排查機制,爭取在債券兌付“前三個月鎖定風險”和“前一個月預知違約”;三是設置一個輿情協作專崗,每日監測和處置輿情,把握好風險化解的時間窗口;四是建立一張《風險和關注類公司債券發行人名單》並動態更新,專人跟進;五是制定一份現場檢查和走訪計劃,確保不遺漏任何一個風險隱患;六是形成一個強大合力,對內建立一個監管聯動機制,局內加強股債聯動,會內強化信息共享和監管協作;對外積極對接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

3.私募基金風險方面。通過組織行業機構自查、針對規上機構實地查、重點機構現場查“三項查”開展風險排摸,直擊資金使用這一關鍵環節,實現風險防控“三個早”:一是風險特徵“識別早”。浙江證監局率先發現轄區內一些機構與其規模擴張不相適應的商業邏輯、運作模式所潛藏的風險,及時通報、持續呼籲,為後續配合開展案件查辦、追贓挽損爭取主動。二是風險演進“干預早”。針對重點風險機構,採取“監管措施先行、行政處罰跟進”的做法,窮盡監管手段遏制違規行為,防控風險蔓延。三是風險化解“佈局早”。針對重點風險機構,聯合地方

政府探索實行“刑民同步”,為後續追贓挽損、清償分配等工作打好基礎。

助力“鳳凰”騰飛

何偉:浙江在充分發揮好包括科創板在內的資本市場的作用上,有哪些具體的辦法?

田向陽: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當前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試驗田”,浙江證監局主動作為,及時推進,紮實做好前期推進和後續監管,取得積極成效。在前期推進方面,浙江證監局及時溝通、及時摸底、及時宣導,推動轄區符合條件的科創板企業利用好這一資本市場的改革新舉措,助力浙江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截至11月5日,轄區已有4家企業上市,1家已註冊,2家已通過上市委審核。在後續監管方面,浙江證監局通過專題學習、專人負責、專門約談、專項預案,做好科創板上市企業的持續監管,確保科創板上市公司高水平平穩運行。目前,轄區已上市的4家企業運行平穩。

今年的浙江省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打造新時代浙江“金名片”。作為國內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浙江板塊,必須牢牢抓住科創板的契機,將“鳳凰行動”計劃推向深入。為發揮好包括科創板在內的資本市場的作用,我們浙江證監局將一如既往地配合省委省政府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通過廣泛宣導、深入摸底、貼心服務和提升質量,持續推動浙江優質企業登陸科創板。二是進一步精簡備案審批事項,在日常監管、行政許可、信訪投訴等領域借鑑浙江“最多跑一次”相關改革經驗做法,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三是引導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通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等方式引進和留住高精尖人才。

何偉:證監局在提升上市公司水平,推進企業併購重組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田向陽: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今年,證監會黨委將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作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點工程來抓。易會滿主席明確提出了上市公司必須堅持的“四個敬畏”、守住的“四條底線”,以及加強上市公司監管應該做到的“三個堅持”,為我們下一步工作指明瞭方向。在證監會黨委的統一部署下,浙江證監局結合轄區實際,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方面,出臺一個總體方案,聚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近期,浙江證監局正式出臺《浙江轄區上市公司規範治理專項工作方案》,從制度機制建設、關鍵人員監管和強化監督檢查等三方面入手,採取一系列措施,為提升轄區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打好制度基礎。

另一方面,緊盯兩類重點公司,積極開展精準有效監管。堅持管少管精才能管好的原則,緊盯高風險公司和新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一手重點抓高風險公司,試行獨董監事履職報告制度,督促獨立董事發揮作用;一手重點抓新上市公司,通過約談董事長等核心高管,上好規範公司治理第一課。

推進企業併購重組方面。支持轄區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實現產業整合。事前,通過會議、培訓、調研等形式,及時引導上市公司利用好證監會支持併購重組的一系列政策;事後,針對轄區併購重組較多且標的公司高管對資本市場法律法規缺乏瞭解的,組織併購標的公司高管進行專題培訓,共同推進公司穩健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