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助攻”快運巨頭突圍,背後有何真相?

來源 | 運聯傳媒(ID:tucmedia),作者 | 賈藝超

中通快運,用3年時間實現了日均1.3萬噸的貨量。時效戰狼跨越速運,用差異化突圍, 2018年以日均萬噸的貨量達到營收51億元,擠進「零擔30強」前五名。從貨量的增速來看,他們稱得上是業內黑馬。在當今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的情況下,他們卻能夠殺出重圍,誰都想揭開這背後的面紗。

前段時間,筆者跟業內人士聊天時獲悉,中通快運每年僅在運力上就能節省近數億元。

如今零擔快運領域普遍虧損的大背景下,誰都知道每年數億元對於企業意味著什麼。物流企業的許多成本構成要素,仍具備進一步精細化運營的空間。

資產管理“助攻”快運巨頭突圍,背後有何真相?

資產管理迎來歷史拐點

近幾年,隨著物流公司的毛利不斷下降,管理成本不斷上升,以及商用車市場的非標化、不透明和全鏈條管理體系化的缺失,全路程創始人及CEO黃鳳南認為,第三方資產管理公司到了歷史的拐點。

以此來看物流企業的痛點,我們會發現,第一,小規模的客戶在購車和金融上沒有議價權;第二,車輛使用過程中要設立專門的車管部門,以保障運營效率並應對各種瑣事;第三,資產在同一家公司很難流通起來,閒置成本太高。

當企業不能再通過規模化來調節成本時,第三方的機會就來了,2018年、2019年應該是資產管理的節點年。也因此,全路程提出了「物流車資產管理」的概念,此概念包含了車前、車中、車後的全鏈條服務。整個鏈條上,每個節點都承載著為物流企業降本增效的使命。

車前配置上,企業不僅可以享受購車優惠與金融紅利,而且還可以對淡旺季的風險投入進行有效對沖;車中管理上,企業只需要一個人和一部手機或一臺電腦,與資產管理公司進行對接,而且還能享受到車輛的全生命週期服務與指導;而車後處置上,可以實現車輛的最大限度流通,減少閒置,併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收益。

對物流企業來說,這既是成本結構的改善,也是效率的提升。

資產管理是協同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資產管理的「拐點」,其實是企業信任度的轉移。

作為一項新興事物,進入市場的初期一定會經歷市場培育的過程,需要逐步提升市場接受度。這就要求資產管理公司要從管理上得到企業的信任,而與市場進行博弈所需要的籌碼,則是整合社會最優資源的能力。這也即協同的概念。

過去5年,全路程厚積薄發,在車輛管理方面積蓄了足夠多的經驗。近日,全路程又發佈了「會管車」產品,通過與主機廠、金融機構、保險公司的戰略合作,為客戶提供低價購車及託管的整體服務,包含集採、配套低息金融及售後服務等。

從產品名稱上看,強調的是一個「管」字。而伴隨著此款產品的發佈,全路程從源頭開始,實現資產配置、資產管理的全鏈條打通,整合各個環節的頭部企業,將物流企業最頭疼的「管理難題」接手過來。

首先,在資產配置方面,全路程與各大主機廠達成戰略合作將售價標準化,並同時推進交付流程的標準化。此外,全路程也將與金融機構打通,達成戰略協議,做到首付、月供、利息全國統一標準。

據相關負責人透露,通過「會管車」購車,無論是車身價、首付、利息還是保險,都要比傳統渠道低得多。

目前,全路程已經和中通快運、跨越速運、安能、百世等各大主流網絡型物流公司展開深入合作,全國70多個城市實現同步上車。

其次,在資產管理方面,全路程協同維保、油卡、風控、運營等資源,並結合自身車管系統優勢,為客戶提供出險、維修、配件更換決策的最優方案。維保方面,目前做到覆蓋全國97%的商用車車型,還為客戶提供廠家VIP售後、油卡等服務。

對於物流企業來說,整個過程中,獲利的不僅僅是採購、金融、運營等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把管理解放出來,只需要與全路程專人對接,人效、資產效率都同步獲得提升。

資產管理的打法是「以面打點」

在上述產品的基礎上,要做資產管理仍要具備兩張網:

第一,線上IT網。這張網要能夠做更優的決策方案,進而幫助客戶降本增效。此外還需具備兩個特性,一是全產品線。從車輛配置、車輛管理到車輛處置,這三個板塊都要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才能形成總的服務;二是全網覆蓋。物流企業屬於全國佈局,這就需要資產管理公司也要跟上節奏,才能提供全網式的服務。

第二,線下服務網。線上是承接盤,線下則是服務盤,能夠承接全網服務,又能在每個城市提供標準化車後管理。而這就考驗著資產管理公司的運營能力。

全路程表示,目前不追求單點的量做多大,而是先把全網的服務能力培養起來。資產管理是一項技術活,但不只靠技術,還得幹活。

客戶選擇第三方管理,就是基於其能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務,能實實在在解決痛點。第三方資產管理,是複合了金融、管理、運營、服務等屬性的業務。無論是從資產管理公司的服務類型來看,還是從其承接的企業管理痛點來看,這個市場的核心打法是「以面打點」。

隨著時間拐點的來臨,未來2-3年時間裡,全路程將基於已經論證的模式基礎,一方面將繼續深耕線下網絡,提高服務效率;另一方面也要優化線上產品,提升服務體驗。

據透露,未來兩年裡全路程依然會從效率、成本出發,逐步挖掘數據價值,短期目標是2020年管理車輛突破10000臺,2021年突破50000臺,為行業、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